区域性2级医疗机构检验科资源配置现状调查论文_宋国威1,李立新1,安翠平1通讯作者,刘春堂2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 20120172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摘 要】目的 了解该地区2级综合医院检验科人员、设备的现状,探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检验质量,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模式。方法 石家庄市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查2种形式,对石家庄市所属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47 家医疗机构的检验科人员、设备、开展项目、质控情况等进行调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2级各类医疗机构检验科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学历和职称偏低,设备配置品牌型号杂多,开展检验项目不统一,质量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结论 依托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检验中心,对区域内的人员与设备、项目进行垂直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统一质量管理手段与质量标准,实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与结果互认。

【关键词】2级医疗机构;检验科;资源配置;医学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R4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229-02

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发展迅速,检验项目日益增多,技术不断更新,以及临床诊疗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检验结果在及时、准确的同时,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时间、不同仪器的检验结果必须做到同质化。但是基层医院检验科发展不均衡,人员综合素质低,质量管理普较薄弱,存在与检验医学的高速发展不协调[1-2]。现通过调查该行政区域内县级医院检验科资源现状,分析问题,探讨符合检验医学发展趋势的新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计调查表,通过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下发至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调查内容包括检验科总人数,人员年龄分布、学历、职称;配置设备的品牌、型号、台数、使用年限;开展项目数、外包项目数;室内质控开展项目、频次;室间质评参加级别、参加项目数。共收回有效问卷47份,其中包括二级综合医院22家,中医院13家,妇幼保健机构12家。

1.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科人员情况 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分类统计,高级职称与硕士学历人员在综合性医院中比例最高,分别为17.6%和13.6%,3类医疗机构中初级职称人员均占50%以上,其中妇幼保健院达到81.2%,而硕士学历者在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均为0.0%,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绝大多数,分别达到76.7%和87.5%(结果见表1)。

2.2检验科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只涉及了三种最基础设备:血凝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但多种品牌型号共存,生化分析仪达到了11个品牌24个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有6个品牌18个型号。血凝分析仪部分医院还是半自动化设备。使用情况差异较大,血凝分析仪的日测试样本数最少者5例,最多者200例,生化分析仪日测试量30-730例,血细胞分析仪日测试量46-857例。部分医院存在同种设备2种以上品牌或型号共同使用的现象。结果见表2

2.3质控及开展项目情况 3类医疗机构中生化项目的室内质控开展率为100%,其次为血常规,在综合医院开展率为81.8%,但有的项目质控频率偏少,血凝项目的室内质控开展率最低,综合性医院仅为40.9%,中医院最低为7.7%。妇幼保健机构在血常规和血凝项目的室内质控开展情况均不理想。部分医院虽然开展了室内质控,但质控频次偏少。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全部参加了室间质评,但级别不统一,5家医院参加了原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其他参加了省或市级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妇幼保健院室间质评参加率只有16.7%。,综合性医院在检验项目数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最多者314项,妇幼保健院均较少,最少者为38项。只有53.2%(25/47)的医院设有微生物专业。见表3.

2.4检验项目外包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7家医疗机构都有检验项目外送至独立医学实验室,但管理不规范,有的医疗机构未签署正式服务合同,未能提供独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资料。

3讨论

原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检验结果互认对于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就医过程显示, 检验结果很难在不同级别医院通用[3]。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2级医院检验科中人员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偏少、设备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质控手段不健全甚至没有,导致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检验结果的不信任,病人在就医时需要重复检查,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

2级医院由于设备配置有限,检测成本高、需求量少的项目不能开展,而临床诊疗过程又非常需要,医疗机构在积极寻求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合作。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均有检验项目外包情况。医学独立实验室弥补了医院检验科资源配置的不足,其相对齐全的检测项目是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的有效补充[5]。

我国大陆依法营业的医学独立实验室有百余家,满足了医院检验科特殊检查项目的需要,但同时也存在检验质量参差不齐、准入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各服务环节缺少标准化的条款等问题。医学独立实验室在人员配置方面,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大大低于医院检验科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且人员流动性大,技术中坚力量匮乏,张琪等对在北京范围内注册成立的21所医学独立实验室的调查表明,14.3%的实验室未参加任何室间质评,33.3%的实验室室间质评项目覆盖率低于50.0%,检验结果难以保证质量。傅谭骋等[9]调查显示,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的中转业务已经常态化,部分自身无检测能力,单次检测成本高的项目又被转送到大型3级医院的特殊实验室,中转过程增加了质量失控风险。

本调查探讨依托大型3级医院,建立公立医学检验中心。与社会资本建立的第3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比较,大型公立医院在仪器设备、检测技术、社会认可度、患者来源、初期建设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1)本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人员结构不合理,质量管理水平低,而公立医学检验中心可以被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验科实行垂直管理,对区域内的检验设备统一调配,检验人员统一定期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制定统一的质量管理目标,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手段,既能推动基层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的提升,又能满足基层医院对特殊检验项目的需求。这是社会资本的独立医学实验室无法实现的。(2)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与临床的沟通越来越重要,检验医师呼之欲出,而独立医学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及时沟通困难,检测结果滞后于临床。公立医学检验中心则可以通过实验室LIS系统实现与各医院HIS系统的对接,直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与临床沟通,又可通过网络实时传递。(3)公立医学检验中心具有公益性,有助于普及、推广政府与社会公益项目,如先天性遗传疾病的筛查等,普及此类项目的社会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大型3级医院科研力量雄厚,大样本量有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更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患者直接受益。(4)区域性公立医学检验中心对医院检验科实行统筹管理,可有效减少政府重复投资,统一质量标准,真正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增强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尤其在体现政府办医的公益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红儒.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7):2163-2165

[2]石群.二级医院检验科现状及应对[J].医学信息,2013,(27): 440-440,441

[3]曾黎峰,雷良华,万本愿,等.室间质量评价与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02):121-124,194

[4梁耀铭,连奕奕,李连青,等.医学独立实验室践行20年之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04):25-26

[5]陈倩云,石兵,韩江,等.临床医学实验室与独立医学实验室联合服务模式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6):2201-2202

论文作者:宋国威1,李立新1,安翠平1通讯作者,刘春堂2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  ;  ;  ;  ;  ;  ;  ;  

区域性2级医疗机构检验科资源配置现状调查论文_宋国威1,李立新1,安翠平1通讯作者,刘春堂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