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风景区的改革与创新_智慧旅游论文

我国智慧景区的变革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区论文,智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国际国内旅游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国际旅游市场演变过程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影响着全球旅游发展的态势。伴随《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推进,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旅游业正在破旧迎新,令旅游业改革正与中国整体改革一起,向纵深发展,走向攻坚期,这令景区发展处在更复杂的发展条件下。在此背景下,中国智慧景区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中国旅游业的变革与创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景区发展面临结构性变化

      1.市场更复杂——越来越难以满足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呈持续增长之势。旅游消费的障碍之墙随着越来越完备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全社会越来越深入的对旅游出行的关注而被逐步打破。消费环境去障碍化,令旅游超越区域障碍,超越场所障碍,超越人群障碍。欠发达地区居民、贫困居民、农村居民等也正通过越来越便利的旅游服务,享受到公平消费的权利。这大大推进了旅游消费的普及和升级,也令需求演化和升级加速,对于景区发展而言,市场变得越复杂,更难以预测。目前的旅游市场,随着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突破了区域限制,随着新的交通格局突破了距离限制,随着新的消费模式突破了收入限制,随着新的消费观念突破了阶层限制,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技术引领下,突破了线上与线下的限制。

      截至2013年我国网民数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数达5亿,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81.0%[1],令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遍在式工具,网络如电力一般成为基础公共服务,互联网时代已深刻重塑了旅游市场需求和行为模式。在此之下,旅游从纯粹线下活动走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甚至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线上和线下实时结合,覆盖了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全维度全媒体全体验活动。完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甚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原生族、手机原生族的日益成长,令旅游和网络天然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割。呈现在数据上,一是线下旅游活动有淡旺季,而线上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淡旺季,二是出现了一大批O2O旅游服务,三是基于位置的旅游体验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

      2.信息更海量——散客时代的新信息模式

      《旅游法》的出台加剧了我国旅游散客化的趋向。《旅游法》对旅行社强制购物的限制,令旅游线路价格猛增,散客时代加速到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旅游法》实施后的首个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4.28亿人次,其中国内散客游比例已达70%左右[2],散客旅游已成为市场的绝对主体。

      管理100个人的团队与管理100个散客,其信息模式完全不同。从团队到散客,带来的是海量流动、海量数据。这既是景区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按照全国假日办统计,2013年国庆假期期间全国接待游客仅比2012年同期增长0.7%,但问题爆发得很多,多处景区(包括九寨沟)发生大规模滞留现象,说明目前景区管理模式不足以应对散客时代的海量流动。另一方面,现代商业发展的根本在于掌握海量数据,散客时代为景区带来远比旅行团更有价值更丰富更具变动性因而也更有参考价值的一手数据,能够创造新的商业价值、管理价值和服务价值。

      3.环境更成熟——高速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

      随着智慧旅游市场价值的逐步凸现,智慧景区上下游产业均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资本追逐的重要领域。仅2013年,蚂蚁短租、途家、面包旅行、在路上、蚂蜂窝、高德、快捷酒店管家、爱周游、千夜旅游网、穷游网、酒店控、丸子地球、去哪儿、途牛旅游网等先后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投入。资本的涌入快速推动了智慧景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令智慧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发展智慧景区,必须将其放在产业链一环中进行考量。

      二、“失控的旅游”呼唤智慧景区

      用传统眼光看,旅游业似乎正处于“失控”状态,但如同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中所揭示的,一个失控的世界是我们要面对的新的智慧世界;“失控”是新的常态,“失控”的世界孕育着更大能量[3]。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巨鳄正是因其理解、顺应、掌握、驾驭了“失控的世界”,因而掌握了新世界的密码。从这个意义来看,“失控的旅游”呼唤新的智慧景区。

      1.全程化和碎片化并立

      时至今日,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服务需求呈现出全程化和碎片化并立的特点。一方面,游客旅游全程都需要服务,需要信息;另一方面,伴随着旅游活动个体性、随机性和自由度的增加,游客又不断产生出许多碎片化的、随机性的需求,使游客旅游需求呈现出一种既全又碎的新特征。

      2.超越市场、语言和文化

      现代快速交通变革和互联网信息发展打通了全球市场,重新塑造了新的旅游市场结构,传统划分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在悄悄发生变化,机会市场越来越重要,日益超越了市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特别是对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景区来说,比如大理,跨越市场、语言和文化的游客变得日益重要。大理那些来自海外的国际游客,有着不一样的旅游观念和文化价值,带动了大理旅游业在小部分群体中口碑的形成,进而反过来影响近中程游客,使国内游客对于大理日益青睐。总体上看,今天市场日益克服了各种交通地理障碍,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整个市场结构不再是简单的一级二级市场,而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结构特征,如国际旅游岛海南,其游客市场中几乎完全是以机会市场为主的。

      在这种新的超越市场、语言和文化,超越空间的市场结构之下,大一统的服务平台必然会失效。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结构,如何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如何提供新的旅游方式,这些都需要新的智慧和新的服务。

      3.批量化和个性化

      个性化旅游日渐成为市场主流,平衡批量化和个性化的问题成为智慧景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张家界针对散客推出了“自由旅神”的旅游新模式;广之旅旗下的广之旅定制旅游俱乐部开业,成为南中国区传统旅行社成立的首家定制旅游服务机构;热带网为每一位个性游客提供了一整套定制工具,这都显示了智慧服务是实现兼容批量化和个性化的工具。

      对于现代旅游景区和旅游业来说,一方面是超大规模的数量级散客旅游市场,另一方面是大规模之下的个性化旅游需求和服务的凸显,如何在大规模下关注个体的需求,如何在批量化生产服务中体现对游客个性的关照,如何满足海量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旅游服务方式,需要有新的智慧来革新旅游服务的环节和方式。

      4.多面市场的需求

      优秀的企业都善于服务于两面市场,如果有两个企业,一个采用价值链商业模型来建立“流创新”战略,另一个采取两面市场商业模型建立“源创新”战略,那么胜利者必然是采用两面市场商业模型的企业[4]。因为“流创新”关注的是改善价值链的活动,但不论在哪一环节,“流创新”造成的优势不能持久。而“源创新”是以双面市场模式为基础的,通过新理念组合资源,引导其他外部成员加入,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价值链环节。不仅如此,“流创新”仅依赖自身资源,而“源创新”整合自身和其他两面成员的力量,通过组合一面市场成员的资源及能力来提供价值给另一面市场的客户,创造成员间的正向网络效应。因此,如何跳出自身和产品范围,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概念。

      

      图1 现代景区面对的多面市场

      实际上,今天的旅游景区面临多面市场,一面是游客,一面是沟通景区和游客的海量服务企业,第三面是为其智慧化服务提供底层服务的电力、水力、定位、技术等部门。服务游客,前提是要摆脱封闭的系统思维,全面对接多面市场(见图1)。

      必须认识到,智慧化市场生态系统的力量远大于景区自身,提供的服务远远比官方丰富,绝大部分游客更依赖谷歌、百度、去哪儿、携程,而不是各景区自己的官网。旅游景区如何才能找到一个理念,通过服务后者,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形成优秀服务体系来满足游客需求,使整个系统价值创造最大化,是现代旅游景区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而这关键在于旅游景区需要开源合作,广泛对接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产业,引导移动终端、在线服务、旅游搜索引擎、GPS定位导航等产业的加入,为第三方旅游服务商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系统,以此打造一个强大的旅游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新的价值。

      在新的形势下,景区为上下游市场服务,就意味着对游客传递全方位的服务。对于景区而言,封闭发展,将无法在新的智慧世界中立足。具体而言:第一,景区的智慧化水平,不仅仅在于景区自身的智慧化程度,还要有智慧化的媒介,游客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第二,现代互联网思维,在于以点撬面,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开源打造开放生态系统,用低成本撬动世界。第三,中国政府和官方在技术引入上往往是最快的,但在技术应用拓展上往往较慢;千变万化的市场,千变万化的应用,千变万化的需求,需要市场去适应、进化。第四,资本是趋向市场的,不是趋向政府的,资本会推动民间智慧水平不断提高,自然淘汰信息孤岛。第五,景区还(市场)权赋(市场)能,才能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智能体系。

      5.新的信息模式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加入,带来了全新的信息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信息的人际化传播。旅游信息主要依托人际传播,人成为旅游信息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如在微博中,转发和评论成为一种关键的信息传播形式,以旅游局和景区的官方微博为例,其每一条信息的发出,都历经无数次的转发、评论、回评、再转发。旅游信息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越来越符合人际传播的需求,即使是旅游局的信息形式也在做出相应改变,官方口吻被民间口吻所代替。

      第二,碎片化信息的再组织。新的信息模式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旅游信息的再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官方微博推出“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将线上线下、企业和个人,各种新闻和活动形式,包括微博信息的应用整合在一起,展现了关于“中国旅游日”的贯穿官方、民间的完整图景,碎片化信息被有序地整合在了一起。

      第三,信息传播的发散和收敛。旅游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特点。一方面,围绕各种转发,信息发散出去,向多方传递,扩大了受众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有意识的再转发和评论,信息又重新收敛,形成了几个核心讨论圈。

      自上而下一元式信息传播方式正被迅速消解。从信息发布主体上看,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掌握了旅游信息发布工具,政府可将信息直通到个人,企业可将信息散发给政府和游客,个人也可将其旅游需求、旅游感知、旅游评论提交、反馈给社会,缺乏响应和互动的信息,会很快走向死循环,市场因此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在此环境下,政府—企业—核心个人用户—延伸个人用户的多元信息主体正在形成,各信息主体相互联系、转发、评论,构成了全新的信息主体格局。

      三、智慧景区的变革与创新

      从2010年九寨沟提出建设“智慧九寨”智慧景区伊始,智慧景区开始进入游客的视野。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后各地开始了智慧旅游探索。截至2012年共有62个省市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北京、上海、四川、福建、河南、吉林、广西、镇江、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大连等地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规划,九寨沟、黄山、颐和园等则走在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前列。

      1.阶段判断:智慧景区的大服务转型

      景区技术化发展从数字景区起步,目前已经走到了大服务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以技术为核心转向以需求为核心,游客满意程度成为智慧景区的工作核心;景区发展诉求从数字化转向智慧化,发展源动力从供给导向的智能转向需求导向的智慧;基于服务的流程再造成为工作的关键;景区的发展目标和智慧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合一。

      第二,从基于独立管理平台的封闭式数字景区转向基于综合化服务平台的开放式智慧景区;构建智慧旅游体系成为智慧景区新的发展框架,景区智慧系统和社会化智慧系统合一。

      第三,智慧服务从景区管理服务的一部分变为融入景区管理服务的所有环节;景区智慧化水平成为管理的内生要素,人本关怀、技术支撑和精细服务合一。

      2.格局判断:先发景区引领的新网络化格局

      目前国内智慧景区的发展趋势,是先发景区引领,逐步形成网络化格局。一方面,九寨沟、张家界、黄山、武夷山、泰山、颐和园等智慧旅游的先发景区引领着国内智慧景区建设的潮流,带动其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新的网络化格局已经形成,2012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智慧景区的建设已经逐步形成合力(见图2)。

      

      图2 国家旅游局智慧景区试点形成的网络化格局

      3.系统创新:五位一体、十项目标

      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建设,逐步形成了基于游客需求的“五位一体”的发展领域和“十项目标导向”的新体系(见图3)。

      “五位一体”的发展领域包括:面向游客需求如何定制、面向游客数据如何利用、面向游客终端如何开放、面向游客市场如何对接、面向游客问题如何管理。“十项目标导向”是指:可定量(景区服务管理建立在数据定量的基础上)、可预测(游客宏观微观数据均可预测)、可监控(景区动态可监控)、可定制(游客服务可以定制)、可管理(游客、环境、景区软硬件均可管理)、可引导(游客行为可引导)、可对接(服务活动可与市场对接,景区技术数据可与社会化服务商对接)、可节约(实现景区精明增长)、可反馈(游客体验可反馈)、可学习(景区智慧系统可自我学习)、可生长(景区智慧系统可自发生长)。

      

      图3 智慧景区发展新体系

      (1)系统启动之一:面向游客需求如何定制

      进入散客旅游时代,自助游、自由行成为了新的趋势,游客个性化需求日益显现。为应对这一趋势,各地借助于智慧旅游实践,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游服务,游客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偏好、时间、消费习惯,设计私人的旅游方式、旅游线路、消费项目,从而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一是借助现代技术获取游客大量信息,识别游客旅游需求。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的使用,监测游客的位置信息、消费习惯、在景区的行为方式,以及游客在诸如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的评价,从而了解游客的消费。

      二是为游客定制旅游线路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旅游景区和旅游业界通过各类旅游网站、微博等媒介,发布景区信息、旅游线路信息、交通信息、住宿信息、餐饮信息、优惠信息、价格信息、其他游客的经历,甚至景区的天气、客流等动态性的信息,并设置了一些虚拟的旅游现实,给游客带来旅游体验,为游客选择私人线路提供帮助。如大连市旅游局与城建局合作,共建基于数字城管三维实景的旅游应用,实现了“实景虚拟旅游”。

      三是一些城市和景区设立了旅游网站或者新的智能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的旅游线路定制服务。一些景区和旅行社依据游客的时间、预算、爱好等,为游客提供旅游路线及服务的个性化选择,甚至建立了一些新的智能系统,为游客选择线路和产品组合安排给出推荐意见。如南京推出的“自游南京目的地旅游行程的规划系统”,能够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线路、住宿等规划服务。

      四是搭建便捷的旅游交易平台,使游客能通过各类客户端,在线完成旅游服务购买活动。这既包括第三方旅游交易平台,也包括景区自建的旅游电子交易平台。如南京市在天猫商城开设了南京旅游官方旗舰店,提供便捷的游、宿、购、食、娱、行等信息查询和在线交易服务;2012年江西省旅游局建设的江西智慧旅游网上线,利用WEB3.0、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的平台。

      五是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全程景区导览服务。借助于现代识别技术,依据游客的位置、年龄、爱好等,为游客在景区的游览线路提供个性化建议,游客可以选择个性化的讲解语言、讲解风格。如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旅游”中的手机导游软件就能够帮助游客自我导览。

      (2)系统启动之二:面向游客数据如何利用

      大数据时代,游客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型技术的应用,使得能随时随地对旅游业进行监测、对游客行为进行自动识别、感知,从而使获得海量旅游数据成为可能,而如何高效利用这一海量数据既是对资源的再利用,也是整个智慧旅游的关键内容。

      第一,以游客为中心,构建旅游数据中心。通过各种技术搜集整合相关旅游数据库,将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相关产业信息资源以及游客信息整合到一起,形成旅游云数据中心。它既包括旅游信息也包括非旅游信息,既有静态信息,也有动态信息,既有结构性信息,也有非结构性信息,既有旅游业信息,也有游客信息。如西樵山风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了数字化信息机房,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从而实现了信息资源集中、高效、便捷的管理和应用;苏州也建立了“云计算旅游数据中心”,提供“一云多屏”和“一云多路”的旅游信息服务。

      第二,强化数据的分布式和开源式特征,将政府(旅游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企业(旅游企业和科技企业)、游客个人都融合进整个信息系统之中,实现多方的互动、交换和共享。一方面,加强旅游业界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另一方面,注重建立游客旅游信息的反馈机制。游客利用信息的同时,也会展示其自身消费行为、游记等个人信息,进而收集游客旅游行为信息,游客也主动参与到数据的制造和分享中。

      第三,强化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通过对数据中心的处理、挖掘和分析,获得有关游客的深度分析、景区的热点分析、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洞察游客和旅游业特征,为景区、酒店等相关行业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这一数据分析也能为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给提供信息服务的群体提供参考。

      第四,多渠道、多路径、多终端地为游客提供移动、泛在的旅游信息服务。借助于旅游数据中心这一“数据云”,通过网站、电脑、触摸屏、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将相关的信息推送给游客,提供随时随地随需要的旅游信息服务。苏州智慧旅游建设中“一云多屏”就是通过电脑、手机、触摸屏、数字电视和其他设备,全方位地向游客提供信息服务。

      (3)系统启动之三:面向游客终端如何开放

      智慧旅游实施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各类游客终端的存在。借助于各种游客终端的存在,将游客与旅游数据中心相连接,将游客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起来,游客也因此能够获取相应的旅游服务,进入到智慧旅游的生态系统,获得旅游行程制定、预订、支付、导航、景点定位、景区游览、景区解说、美食推介、娱乐休闲、旅游咨询投诉、旅游分享等服务。游客终端成为智慧旅游的关键入口,这些终端工具的普及率也成为整个智慧旅游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为此,在智慧旅游的推进中,各个主体都将终端旅游开发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面向游客的终端日益普及,且呈现出本地化、移动化、社交化、交互式的特征,使得游客能跳出位置和时间的限制,获得泛在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获得相应的基于位置的服务,使得远程分散的资源本地化,从而实现与旅游者实时的互联、互通和互动。另一方面,面向游客的终端开发日益创新,除了传统的网站、电脑、触摸屏等终端之外,手机端、第三方客户端等移动智能终端层出不穷,更多新的移动客户端不断涌现,游客终端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①手机类客户端

      许多景区为游客提供基于多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旅游类客户端软件,供游客下载和使用,游客可以获得旅游查询、旅游预订、位置服务、线路游览、景区解说,乃至聊天结伴、微博、照片上传等多种服务(见表1)。

      

      ②景区触摸屏

      一些景区设置了游览的客户端,结合导航、语音解说、行程规划等功能供游客选择。另一方面,部分景区也设置了LED显示屏、触摸屏等多媒体服务终端,为游客接入智慧旅游系统提供了接口,也能够展示景区的各种信息,甚至一些景区还设置了智慧景区多媒体展示中心,借助360度动感环幕立体影院、虚拟仿真技术设备、电子沙盘、多点触摸互动屏等环境设备,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手法来展示景区景观、自然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古文物再现和虚拟旅游,使游客享受亦真亦幻、身临其境的新旅游体验服务。

      ③第三方定制软件

      为迎合游客的旅游需求,许多企业开发出旅游移动工具和软件,如百度旅游、携程无线、去哪儿旅游搜索、同程旅游、玩伴儿旅游导游、途牛旅游等,既有Everytrail随我游、途客圈、在途网等行程计划和定制类的软件,也有如携程无线、艺龙旅游、去哪儿旅行等产品预订类软件,还有如面包旅行、嗡嗡、途客、TouchChina等通过手机实时分享拍摄的照片、旅游经历、用户体验等信息的分享型软件,并且有如飞常准、旅行翻译官、墨迹天气等工具性软件。

      ④二维码技术

      一些景区利用二维码技术,为游客提供终端信息的接入和获取(见表2)。

      

      ⑤旅游消费卡

      另外一个旅游终端就是旅游消费卡,包括旅游卡、市民卡、一卡通等。通过这些卡片游客能享受智慧旅游服务。如新加坡旅客智慧卡,其晶片可储存旅客样貌、指纹或眼睛虹膜影像,智慧卡即刻就能核对持卡人的身份,游客也能享用无现金购物、轻松参观景点以及索取消费税回扣等。

      (4)系统启动之四:面向游客市场如何对接

      旅游市场变革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消费模式、消费行为,重塑了信息制造、组织和传播方式,旅游市场营销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演进。智慧旅游时代下各种终端和网络,成为了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接口,个体被嵌入在这样或那样的社交网络之中,移动、互联、共享成为了基本的特征,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受到这些新的社交媒体的影响。市场营销组织也应该更多地介入到智慧旅游所创造的生态系统中去,借助于自媒体,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和进入,建立良性互动渠道。

      近年来旅游类微博的发展已显露出这一趋势。微博已受到了从政府到企业、从管理到经营,乃至旅游全链条的关注,影响到旅游业各环节。这当中旅游景区是最积极使用微博的主体,越高级别的景区,越愿意使用微博。从2010年底到2011年底1年的时间里,开通微博的景区数量增长了20多倍,并很快进入稳定发展期(见表3、表4)。

      

      从市场信息传播来看,微博已成为旅游信息发生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正在全面改变旅游信息制造、传播和互动方式,塑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营销模式。

      实际上,在智慧旅游时代,旅游海量数据的建立、挖掘和利用,能够提供关于游客身份特征、爱好、位置、消费模式等的精确信息,了解游客的个性需求,进而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旅游业能够依据这些,对潜在的游客进行精准的营销,为游客推送精确的个性化的旅游信息,从而实现更加直接的市场营销。

      

      (5)系统启动之五:面向游客问题如何管理

      海量游客移动,对游客管理提出了更大挑战。如何借助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对景区精细化、动态化、全面及时的智慧管理是景区发展的关键。现实中,在应对游客管理方面,智慧旅游主要体现在景区门票管理、游客定位服务与管理、游客流量管理和景区资源环境监测等4个方面,以建立一个景区的创新管理平台。

      ①景区门票管理

      有越来越多的景区借助智能识别的技术,推行电子门票。景区采用电子门票之后,当游客进入景区安检时,可被自动识别并进入景区。相应信息被传送至景区的数据中心,从而实现了景区门票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景区电子门票形式多样,包括有电子二维码、旅游一卡通和身份证等形式(见表5)。

      景区采用电子门票之后,实现景区门票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能够帮助景区实时地统计游客进入人数,为游客疏导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改变以往纸质、人工检票的高成本、低效率状态,消除了游客的排队问题,而且电子门票通过电话、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了景区门票的预订或预售,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②游客定位服务与管理

      运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终端的移动设备,既能够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也能够为景区提供及时动态的位置监测服务。具体来看,包括如下几方面功能。

      一是能够为游客提供导航、导览等服务,借助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能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包括交通管制、交通事故、限行、停车场及车位状况,且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引导游客在景区的线路游览。

      二是能够实时监测游客的位置,获得游客位置之后,能够了解到游客在景区内的实时分布,判断哪些位置游客数量密集,哪些景点是最受欢迎的景点,进而能够掌握游客的高峰时段量。

      三是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救援服务,通过对游客位置的时刻监测,当出现求救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内定位游客的位置,展开救援行动。

      实践中,在四川九寨沟景区监控中心根据游客手中带有射频技术的电子门票便可对其进行跟踪定位。大连市旅游局建设了基于大连市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的智慧旅游应用,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旅游服务。南京第二代智慧景区管理与导游系统也借助网络定位服务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景区的位置服务。

      ③游客流量管理

      借助景区的电子门票和实时位置服务能实现对景区游客流量、车流的统计,当游客量超过一定预警线后可实施相应预警方案,并及时地引导、疏散游客。

      与此同时,借助对游客的实时监控,能够实现对游客的可视化监测管理,分析景区内游客分布的热点区域,实现对热点景区的人流控制,可以实现对游客进行动态的追踪,实时监视到客流集散地、交通要塞、人流密集地等区域。这一信息既可以为景区管理部门监测管理使用,也可以传送给游客,游客可以依此做出相应的旅游调整。现实中一些景区建立了相应的系统来实现对游客的流量管理(见表6)。

      

      ④资源和环境监测

      智能监控技术的使用能实现对景区资源和环境动态的监控。一方面,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能实现对景区资源的监测,景区内重要资源都设置有一个ID,特别是对于一些文物资源,能监测这些资源的状况,对其损害程度进行识别。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景区内空气、水、地质等环境的监控,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光亮度、烟雾度、可燃物状态、噪声等信息,对景区的环境状况有实时的了解。

      借助于对景区的环境监测,获得对自然灾害及时全面透彻的感知监测,如一些山地景区在潜在滑坡体安装传感器网,可监测山体形变,及时对滑坡灾害进行预警。不仅如此,通过对景区资源和环境状况的监测,也能够测度景区的承载容量。

      与此同时,这些环境和资源监测数据,都可实时同步地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向游客推送,使得游客在新的信息之下做出相应的旅游行为调整。因此,智慧景区的建设,能够实现对景区资源和环境的实时监测,保护景区资源和环境,确保整个景区在“失控旅游”的时代下,面对数以万亿的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⑤综合管理

      一些景区在探索基于技术的综合管理模式,例如九寨沟的“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系统”项目,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相关技术,在九寨沟实现了游客个性化服务、通讯无缝覆盖、救援快捷到位、景区智能管理等多种功能。

      四、智慧景区的未来: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服务

      智慧景区的未来,不仅仅在于追随在西方世界之后,满足于用技术解决问题,中国智慧景区的出路,在于用无限的智慧,提供无限的服务。

      1.追溯人本源头

      智慧源于对人的认识,无限的智慧,要无止境地加深对人的认识。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和积累海量信息,如何通过海量信息分析人,如何利用海量信息服务人,智慧背后是对人的需求的判断,如孤独星球、杭州的自助自行车,并不包含高深的技术手段,却是真正的智慧旅游工具。智慧旅游不一定要有技术含量,但分析放在什么位置,需要技术。我们需要整合技术的和非技术的手段,识别人、认识人、服务人。发展智慧景区的前提是智慧地认识智慧,要深切认识到,智慧不是拼技术、智慧不是比投入、智慧不是上设备。

      2.构建系统化智慧

      智慧是一个系统,未来的智慧景区建设,要超越单体、超越环节、超越景区,要将景区自身的智慧,无限嵌入到商业系统、社会系统、消费全程、管理系统中去,构筑基于移动的智慧、基于流动的智慧、基于跨时的智慧、基于信息的智慧。

      3.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智慧景区

      智慧的时代化发展要求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景区,这涉及到迄今为止我们涉足未深的一个领域。用一系列关键词来勾勒互联网思维,包括入口、流量、开放、创新、众包、长尾、平等、平台、数字化、免费、用户体验等。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深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景区,否则,我们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重蹈itunes颠覆音乐产业、iphone颠覆传统手机制造业、小米颠覆电视盒子、tesla颠覆汽车制造业的覆辙。

      4.回归中国式的智慧,中国式的服务,中国式的智慧旅游

      中国的智慧景区,本质上是中国化的智慧服务。中西需求的不同,导致了服务理念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智慧模式。中国服务,讲求人的互动、心的交流,讲求“和而不同”。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礼记》说,“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东方智慧还认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讲究四两拨千金。这些真正的东方式的智慧,如何转化为智慧景区建设的内核,是智慧景区建设跳脱工具化思维,走向真实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标签:;  ;  ;  

中国智慧风景区的改革与创新_智慧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