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体系的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理论体系论文,话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9)13-0031-05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并没有把话语作为一种核心理论来研究,话语的作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体系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话语转译体系、话语自觉体系和话语共生体系等四个方面来建构。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自觉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译方式、和谐共生的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发展有赖于转译体制、方式的改进,推动话语和谐共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实效体系
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作为一个实效体系来建设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实效性不只是话语内容本身的实效性,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即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的有效性。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具有制约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本身的实效性是核心。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本身具有实效,能够描述、陈述、输送、表达、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造新的话语内容和形式,建构更加富有魅力、通俗易懂、生动感人的话语内容,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运作取得实效。这就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梳理、整合、提炼和创新等。要对历时性的话语内容进行梳理,包括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尤其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既要关注横向也要纵向,可以分时期、分阶段、分专题等进行系统梳理。系统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文本话语,既可以获得比较完整的文本话语资料,又可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曲折过程。系统梳理这些材料能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整合文本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整合,对革命战争时期的优秀的文本话语予以继承和发扬,对一些失去时代特征和活力的话语予以改造或扬弃,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奠定系统化、学科化、科学化的基础。这个整合尚属于一般性的浅层次的整合,是一种对文本话语的定性分析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内容分专题、分方向进行整合。具体来说,分专题整合主要包括对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生活话语、道德话语等进行整合。以政治话语为例,就是要整合自五四运动、革命战争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话语内容,从而为提炼奠定基础。这种整合是一种纵向的整合,是属于深层次的整合。此外,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梳理和整合同样重要,必须尽力挖掘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的发展历程、形式、变迁的规律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当然也要充分反思东欧和苏联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建设失败的教训,从而为我们提供借鉴。
提炼、创新就是要对文本话语进行加工以形成适合时代价值和需要的话语内容。提炼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文本的文本,即后文本。提炼一方面是浓缩的过程,就是把材料性的话语进行理论化、学术化提升,甚至是把原来的理论化的话语进行再提升,即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以符合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包括概念解释链条的扩展、内涵的扩大和延伸等,在此基础上创构具有时代价值和符合当代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也是推进话语实效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创新话语内容,才能不断满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才能创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话语,才能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的使命。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系统内部之间关系的有效协调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协调、有机配合,是整个系统功能最大化发挥的根本。要素之间的冲突是消解系统整体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过程中要避免话语间的冲突、对立。如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政治话语与道德话语之间的冲突,将极大地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功能。诚然,即使彼此不相冲突,如果缺乏有效协调也难以发挥正常功能,换言之,倘若彼此没有形成一种互补的、相互促进的链条,话语间的有机协调也就难以实现。话语间的相互吸取、互补是共生的基础和动力,只有形成这样一种链条才能促进话语间关系的有效调节。因此,推进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系统内部关系的有效协调的关键所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实效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实效体系的建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根本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间的对话、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话语的转译,话语转译体系的建构就是要致力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话语之间的对话、协调关系,成为话语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的实效体系就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多样性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的实效体系,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包括转化和翻译)能够有效进行,能够不断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需要。话语的转化和翻译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体系的两个基本支柱。换言之,话语转译体系的建构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和翻译两个维度着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转化、翻译是否有效,两个维度缺一不可。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可以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建构。从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不同领域之间的话语转化、抽象话语与具体话语之间的转化以及简单话语与复杂话语之间的转化。从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包括直接转化、间接转化和释义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体系要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就话语转化的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体系是不同领域之间的话语转化、抽象话语与具体话语之间的转化以及简单话语与复杂话语之间的转化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实质上是一种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转化,并形成一种话语之间的转化机制,包括平等机制或非平等机制。基于平等地位的转化,是指话语间处于平等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心理话语、教材话语之间实现平等转化。这个平等机制的转化可以使话语间的各要素相互汲取营养,并且能够取得很好的转化效果,促进话语交往取得实效。非平等地位的转化,涉及强势话语、隶属话语之间的转化。非平等地位的话语转化表征为强势话语、弱势话语之间的转化。如政治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强势话语,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政治话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术话语、教材话语等。但是强势话语又不能够替代其他话语,因此,就需要一定的转化程序,这种转化在一定环境下有完全转化、部分转化和歪曲转化的可能。完全转化就是话语之间能够完全实现转化的目的,这种转化能够促进话语实效。部分转化则表明有一部分话语没有实现转化,这部分因某种因素而被耽误或有意识、有目的的不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话语交往的实际效果。而歪曲转化就是异化转化,完全歪曲被转化对象的意思,从而导致话语传播的误导。因此,建立在不平等转化机制基础的上的话语转化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建构话语转化体系就是要尽可能使话语间处于平等地位,尽力减少非平等要素的侵扰。
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体系是直接转化、间接转化和释义的有机结合。所谓直接转化,就是直接把一种话语转化为另外一种话语,甚至是机械的嫁接。“话语直接引入机制”就是直接转化的集中体现。直接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最基本方式,它能够最简洁、最通俗地实现话语间的转化,如把某些政治话语直接转化为教材话语、实践话语、学术话语等。在革命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直接转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由于战争时期时间紧迫,没有太多时间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本身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直接转化就成为话语间转化的重要路径。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发展,对话语转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直接转化方式只能部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的需要,甚至面临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话语间接转化就应运而生。话语间接转化包括话语形式的间接转化、话语内容的间接转化和话语机制的间接转化。话语形式的间接转化简单来说就是把抽象的话语间接转化为具体话语,或相反;把复杂话语间接转化为简单话语,或相反。话语内容的间接转化简单来说就是文本话语与非文本话语之间的间接转化,或者是文本与后文本之间的间接转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转机制是间接转化机制的集中体现。
释义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间转化的特殊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中的释义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诠释、注释等,释义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的提升,对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哲学话语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具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文本话语的释义目前已经成为深刻理解和把握文本的重要路径之一。释义是对文本经典话语的解读和诠释,它与直接转化不同,释义更强调的是个体主观的对经典话语的理解和解读,而直接转化是一种相对普遍意义上的转化机制,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释义是针对直接转化、间接转化都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而进行的。释义不仅使个人的主观性得到高度张扬,也为以后的转化研究留下铺垫、积淀观点和材料。
话语翻译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体系的第二重要内容。这个体系由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与特殊翻译构成。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主要是指称翻译学方面的内容,而特殊翻译主要是指称意识形态方面的翻译。众所周知,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强调“信、达、雅”,以追求准确、精确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追求“雅”。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话语世界里是通用的,在一定的政治话语领域中也是普遍使用的,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仍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翻译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翻译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同时也强调特殊意义上的翻译,具体来说就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翻译。话语一旦赋予了意识形态的标签,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功能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特殊意义上的翻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殊意义上的翻译包括文本翻译(如经典著作的翻译)、意识形态翻译、政治翻译及其辩护等。因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翻译体系要从以上两个层次入手,这样才能建构比较实效的翻译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体系
话语具有两个层次:一是话语的描述与陈述层次,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言语或符号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进行某种程度上描述、陈述,体现工具性;二是话语的建构层次,是一个从适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到逐渐自我评价、自我建构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逐渐塑造知识和权力的过程,体现价值性。这两个层次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具有工具性的描述功能,还具有价值理性上的建构功能和评价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实质上是话语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向。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集中体现在描述、建构、自我评价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体系可以从描述(包括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建构和评价三个层次来建构。
话语描述或摹状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自觉首先是一个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就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在这一适应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逐渐从载体中游离出来,逐渐形成一定的自觉意识,从载体角色逐渐走向建构角色,参与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身进行反思。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过程中一方面摆脱了传统的工具性角色,另一方面又不断参与知识的建构、话语权力等方面的积极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体系就是由宏观描述、建构、评价、微观描述而形成的体系。不过,建构这个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描述体系是值得高度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观描述是与解释耦合在一起的,这种描述客观性相对较强,如对一定时期政治形态的描述。然而,在微观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描述,不再受解释的左右,它是从解释中游离出来而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它是基于建构、评价基础上的一种主观描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情况下的话语预设和语境。因此,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体系中必须高度关注微观领域描述。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体系
话语内容体系、话语转译体系的建构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共生体系来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无法共生,建构体系就难以实现。共生原来是一种生物学的概念,主要是指多样性生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后来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共生强调多元共存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多元之间的联结关系。共生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过程和状态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共生可以分为非良性共生和良性共生,就非良性共生而言,主要是通过冲突、改造和同化等形态表现出来,良性共生主要通过交流、互动、互补、合作等方式来实现。良性共生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就会促进和谐。确切地说,和谐是以良性共生为基础。只有良性共生才能促进和谐、实现和谐。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领域,话语共生是话语间的多元共存、相互尊重、兼容并包、相互交流和协调发展的过程和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亦可分为话语良性共生和非良性共生,话语共生体系的建构实质上就是由良性共生和非良性共生组成,它们也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没有非良性共生也就没有良性共生可言,反之亦然。在整个共生过程中,非良性共生和良性共生之间的斗争始终是存在的,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始终。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非良性共生主要是由话语霸权、话语冲突、话语替代、话语单极化所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是导致非良性共生的根源。思想政治教育霸权的出现,一是话语本身出现霸权,二是话语主体间的话语霸权。话语本身出现霸权就是强势话语对其他弱势话语的统摄。强势话语往往对弱势话语进行空间挤压,而话语空间是决定弱势话语发展的核心要素,弱势话语的空间越小,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里发出的声音就越弱,其在整个话语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小,而强势话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具有决定意义。话语间的空间挤压是导致弱势话语濒危的主要原因。话语主体间的霸权也是导致非共生的重要缘由。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模式框架下,教育者成为理所当然的“主体”,而受教育者成为义务“客体”。教育者的话语逐渐成为话语交往的最高裁决音符,也是最强有力的力量。“家长制”、“一言堂”的话语机制导致了受教育者的“失语”,以及话语诉求无法得到表达,甚至话语建构的理念被教育者的话语所吞噬。此外,话语冲突、话语替代都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非良性共生的原因之一。如政治话语与道德话语的冲突、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冲突、生活话语内部之间的冲突等,都直接影响着话语共生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良性共生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间的交流、互动、互补、协调发展等方式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良性共生是指话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一种有机协调关系、一种合理的转化关系。话语良性共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话语系统要素本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不是相反。如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的发展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整体功能发挥的推动力量,而不是成为阻滞力量。二是话语系统要素之间的互补性不断增强。良性共生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互补,就是话语间的互补关系。互补是积极共生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良性共生的驱动力。话语共生必须满足某种需要,毕竟“人是互相需要的,而且过去一直是互相需要的”,[1]需要是产生共生的最初动力,而互补是满足需要的有效路径,通过互通有无、相互汲取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互补性越强就越容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就越能够促进话语良性共生。良性共生程度越高对促进话语的和谐共生的动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良性共生和非良性共生始终是相互交织的,但它们之间又总是相互斗争的,当非良性共生占主导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就进入以冲突、霸权等形态为主流的共生过程,但这个过程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导致不共生。因为这最终会导致话语的单一化、同化,从而使得共生无法长期进行。当良性共生占主导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就进入一个健康有序的过程,从终结意义上说,良性共生最终要占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维系共生发展,才能促进话语群之间的和谐发展。良性共生与非良性共生共建的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体系,然而,从共生走向和谐,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共生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谐共生发展,需要话语理论自觉的不断提升。
总之,这四个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是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体系是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觉体系是促进前面所有体系发展的支撑,话语共生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生命源泉,这四个体系形成一个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能够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