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杭州,一座城市的惊鸿之变
文|韩一丹 杨佩佩 王幸芳
“世界一流的标准,世界一流的业绩,世界一流的胸襟和气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对杭州提出如此殷切的期盼。
回望杭州70年,曾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第一部宪法、第一座中国人自行设计的跨江大桥;又诞生了第一家无人零售店、第一个国际日……逆风起飞,迎风生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几代人的光荣和梦想,杭州何以杭州?
▲ 钱江世纪城 吴海平/摄
▲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的跨度,格局之变
曾经,低矮的楼房,窄小的道路,稀疏的车辆,奔涌的自行车,朴素的中山装……这是20 世纪80年代以前杭州城市的旧影。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相继撤市设区,杭州的市区面积从683 平方公里,扩大到8025 平方公里,超过上海、南京,成为东部市区面积第一大城市。从2007年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城携手,到2018年衢州、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横跨浙皖两省,竞争力全国最强。
便捷的交通,让“大杭州”的崛起有了十足的底气。1992年,杭州以“五路一场”工程为起点,拉开了旧城改造的序幕。此后,“一纵三横”“五纵六路”“十纵十横”等重大交通工程,逐渐打通了杭州城市的“经脉”。从2001年“三纵五横”快速路网开始建设,到2016年“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编制出台,历经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主城、副城、组团“45 分钟时空圈”正在改变城市的未来!
1949年,杭州市区仅8条公交线路,56辆公交车;1978年,增加到28条公交线路,388辆公交车;2018年,杭州市区共运营1152 条公交线路,11272 辆公交车。2008年,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设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2012年,杭州地铁1 号线建成通车,如今,杭州已开通4 条地铁线路,总里程数居全国第十。由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出租车构成的“五位一体”大公交系统齐头并进,杭州荣列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工程发展的基础,造林技术是保证林业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造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面对当前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林业生态工程行业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之美,灵魂在水。建国以来,杭州城市建设者如李泌、白居易、苏轼等先贤一般,做活了一篇“人水和谐”的文章。2002年,杭州拿出了以西湖为核心“五水共导”治水方案,十几年来,西湖、运河、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河道有机更新,钱塘江水系生态保护五大系统工程,让滨水而居、依水而作的梦想成为现实。
“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没有围墙、免费开放的西湖,真正实现了还湖于民。运河水质、景观、路桥、古街、古建筑得以全面保护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遗产遗迹串珠成链,一条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黄金旅游线业已形成。
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智慧在其核心表现上与觉察力密切相关。”[3]提升父母的教育智慧的核心也在于提升其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力。除了要从观念上帮助他们,使他们重视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更重要的是要从方法上帮助他们,使他们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多元检视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倾向和层次去觉察家庭教育问题,找到更多的家庭教育问题关注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年轻家长提升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力。
杭州的300 多条河道,也告别了黑臭的历史——打通断头河36 条,新建亲水平台和码头1200 个,保护古桥78 座,新增绿道690 公里,修复历史文化遗迹325 处……每一条小河都是一处公园,木质长椅,绿树掩映,碧波流动,缓步河岸,令人微醺。
宜人的环境,诗意地栖居,是每个人向往的生活。70年来,通过撤村建居、保障性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三改一拆”行动、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程,杭州一步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推动了乡村发展振兴,一幅美好生活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近3年的多重耐药菌检测中,提示有逐年升高趋势,可见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加,提示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和预防工作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大力推行。
杭州的气度,凝于文化底蕴。杭州有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有五千年建城史,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南宋王朝的都城,也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州加强文化创新与保护传承,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着力打响东方文化品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1994年,杭州成为五大“国家园林城市”之一。新世纪以来,杭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清洁直运、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五气五废共治等专项行动,成为副省级城市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入选“2018 全球十大美丽城市”,并在“2018 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一川江水美如画,两岸地标拔地起。从“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70年来,杭州实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突破,一个以钱塘江为主轴,江南江北联动城市组团发展的“新杭州”正在形成!
移动学习是指在笔记本、手机等可移动设备的帮助与支持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为。具体优势表现如下:1)移动学习可以改善学生学习范围与学习时间受限这一问题。2)移动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并能够双向地提供学习与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进行相关学习。3)移动学习可以不受空间影响,为学生创造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具有高携带性[1]。
|杭州的速度,产业之兴
当人们沉浸在对杭州创造数字经济奇迹的赞叹之时,又可曾想到,70年前的杭州,还仅仅是一个人均GDP 不敷百元的典型农业城市。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杭州发展凭借民营经济独具优势、对外贸易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等优势,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科技实力,未来将继续书写速度与辉煌的杭州史诗!
“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杭州以明晰且坚定的新思路,啃下了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在20 世纪90年代创造了“娃哈哈兼并国有杭州罐头食品厂的敢闯敢试”“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企的中策现象”等众多风靡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佳话。
我说我快意什么,其实我心里比你还难受呢。我不是不想来,我是怕失去你这样一个朋友。再说,我是大发厂培养起来的,也不好和老板提辞工呀。
▲ 云栖大会现场 李忠/摄
▲ 西湖大学
70年风雨兼程,杭州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70年筚路蓝缕,杭州走出了一条腾飞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杭州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民营经济从弱到强,成为杭州经济的“铁柱钢梁”,并连续17 次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企业数量全国城市第一。杭州的经济土壤似乎具有一种赋能的属性,而今每100 个常住人口中大约就有11 个市场主体,人均创业密度居全国前列。
也正是那个时候,有长远眼光的阿里巴巴看好杭州的创业、投资环境,为杭州埋下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星星之火。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水环境整治、水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解决水问题取得很大进步,水资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协调推进的和谐关系。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与科技浪潮引发了全方位变革,杭州呈现出新兴事物持续井喷、消费能力不断升级、市场迅速扩容扩张的态势。依靠要素、资源投入为主的拉动型模式已无法支撑杭州城市进一步发展。
杭州瞄准“数字经济”发力,开启了杭州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带动了城市服务、社会治理的新一轮变革和升级。共享经济、电商网购、城市商业综合体、连锁经营、民宿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电子商务、新零售快速发展,形成全国示范;城市大脑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杭州方案”推向全国;抢抓5G先机,5G 网络布局、应用试点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城市的“新地标”。
当其他城市还在倡导“两化融合”时,杭州已经积极践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呼之欲出。
对于轨道列车的发展趋势,梁建英透露,中车集团正在研制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列车。它是个什么概念?时速350 km是高铁的商业运营速度,时速800 km是大型民航飞机的巡航速度。中车集团研制的时速600 km高速磁浮列车就是为了填补这两者之间的速度空白。该项工程的样车预计在2020年下线。还有智能高铁、车-车通信技术、快速货运动车组、新材料车辆(如2018年9月在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上下层单轨立体交通等都在研究开发中。创新没有止境,我们的奋斗也没有止境。
路走对了,就不怕山高水远。改革之风,成就杭州速度。
这里不仅成就了以宗庆后、冯根生为首的一批杭商前辈,壮大了万向、青春宝、万事利等一批传统民营企业,还诞生了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涌现了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无数创业者的梦想在此起飞。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杭州有36 家企业进入“2019 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行列,企业数连续十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
基于QbD理念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处方工艺研究………………………… 黄 芸,谢 俊,杨 俊,等(1·9)
1988年,杭州首次提出“科技兴市”战略,从此驶上了城市科技创新的“快车道”。30年后的今天,“创新”已然是当下杭州发展的“高频词”——杭州化身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七大未来产业早已在杭州落地生根。
从阿里“达摩院”到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从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到基金小镇,从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一个个创新创业高地如珍珠般散落在城市的四面八方,为杭州经济注入了强大动能。
1949年5月,杭州正式解放,国民经济进入了恢复初期,科技发展从零起步。当历史的时针指向1978年,杭州按下了城市全面发展的快进键,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杭州的气度,人文之美
2000年,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工程,开启了杭州保护历史文脉、城市有机更新发展的建设之路。如今,中山路、五柳巷、小河直街等一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了文化基因和市井风情,延续着“钱塘自古繁华”的故梦。
2012-2016 年西安市10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果TOPSIS法综合评价 ……………………… 闵 慧等(4):441
2018年末,全市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4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4 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 处,文化馆(含省)15 个,博物馆、纪念馆91 个,剧场11 个,公共图书馆16 个(含省)。
随着西博会、动漫节、文博会、艺博会、茶博会等会展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创项目、文创企业遍地开花,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杭州的一个象征符号。2018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3347 亿元,创下新高,成为支柱产业。
▲ 动漫节现场 徐青青/摄
▲ 文博会现场
继2011年、2014年,西湖、大运河相继申遗成功,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成为全国极少数 “三世遗”城市之一,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也将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杭州的气度,筑之文明高度。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不仅因美景出名,更因幸福而闻名。2009年5月,杭州首条爱心斑马线正式启用。如今,“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全国争相效仿的“杭州样板”。除此之外,地铁站台前“文明一米线”、“爱心驿站”等文明活动,都极大提高了杭州的城市魅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名副其实。
杭州是“最美现象”发源地。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托,到“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换回24 名乘客的安全,杭州的最美正从“盆栽”变为“风景”,从“风景”成为“风尚”,越来越多的善举也变成这座城市的向善力量。越来越多的公益力量正在助力城市文明发展。当前,全市已有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2 万余个,志愿者人数超过310 余万人,在杭州常住人口中占比超过30%。杭州率先建立公共文明素质评价体系,2012年杭州出台《杭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是全国首个出台城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副省级城市。
杭州的气度,源于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是杭州不断焕发生机的重要支撑。杭州作为中国创新代表性城市,吸引着年轻人、创业者和新移民。2018年,杭州稳居城市人才净流入率第一,杭州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月薪、人才需求均位居全国第五,再次彰显了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强劲的虹吸效应。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勇立潮头的“杭铁头”精神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杭商。2017年11月23日,宗庆后等六位立足杭州、享誉全国的“商界大咖”作为“城市封面人物”,闪耀武林广场。将“城市精神”搬上了城市地标,杭州用这种特有方式表达对城市推动者们的感谢,也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更多的人。2019年9月7日,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马云“功勋杭州人”荣誉称号,也是对他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立己达人、大气开放风采的嘉奖。2019年9月26日,是杭州设立的首个工匠日,这是杭州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尊重,向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致敬。
一座城市70年的时光底片,是一个国家70年风云激荡、铿锵行进的缩影。揽江入怀、磅礴大气的杭州,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6)圩堤防洪建设与圩内排涝建设不同步,排涝建设相对滞后。圩堤防洪能力提高后,圩内排涝标准和排涝能力没有提高,汛期防御了外河洪水,但圩内涝灾严重,不能有效发挥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