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迎接挑战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_银行论文

加快改革迎接挑战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_银行论文

加快改革 迎接挑战 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发展论文,中国银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金融业的开放承诺,五年后外资银行可享受国民待遇,中资银行将面临全方位竞争的新局面。为此,我们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和部署,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过渡期的宝贵时间,加快改革,全面增强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一、我国基本建立了新的金融体制,金融业安全运行

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发展,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业安全运行,在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的要求,四年来,我国金融业加快改革步伐,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调控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银行、证券、保险业齐全,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类金融机构占90%以上。二是金融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快速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达8000亿元,商业票据和贴现发生额近3万亿元,外汇交易750亿美元。年底,上市公司1100多家,市值4.35万亿元。黄金交易所已在上海试营业。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三是金融宏观调控已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调控。1998年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中央银行运用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实行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复杂、严峻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8-2001年,货币供应量年平均增长14.6%,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累计增加4.9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和消费物价涨幅之和高出7.4个百分点,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虽然先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美国"9·11"恐怖事件、日元贬值等的影响,我国金融业在总体上一直保持安全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人民币币值对内对外都保持稳定。1997年消费物价指数增长2.8%,2001年为0.7%,其余年份在这之间略有波动,但波动不大。1994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逐年上升,外债控制在风险监控指标以内。199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06亿美元,2001年增加到2122亿美元,2002年2月又比年初增加113亿美元,达到2235亿美元。股票指数虽然波动较大,但股票市场总体上在规范中发展。少数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有效处置和化解,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步降低。

二、正确认识我国银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高。2001年底,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近7万亿元,不良贷款17656亿元,占25.37%。据调查,在不良贷款中,约有6000多亿元将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因此,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状况特别是不良贷款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我国金融业整体状况的评价。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才能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首先,长期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2001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从6000亿元上升到近7万亿元,增长了10多倍,每年递增18%,共上缴中央财政税利近5000亿元,对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其中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滞后、内部管理薄弱等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第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银行,承担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大量成本。第二,我国金融制度不够完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形成的不良债务必然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第三,长期以来金融会计制度没有体现审慎原则,造成银行财务虚收和实际已发生的呆账不能得到及时冲销。第四,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借贷人逃废银行债务比较严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任务十分复杂和艰巨。

再次,近年来,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对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高度重视,1997年决定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有力增强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此后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从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1万多亿元,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自身改革、强化内部管理,1997年以来共撤销长年亏损的基层机构4.4万个,净精减员工24万人,2001年当年即实现利润和消化历史财务包袱600多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以促进降低不良贷款为核心,加大现场检查和监督考核力度。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年6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首次出现增幅下降,同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比例开始下降;2001年不良贷款绝对额开始下降,至年底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90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3.8个百分点。同时,不良贷款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新增贷款质量明显提高。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要以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绝不能单纯以不良贷款问题来否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作用和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过银行自身的努力,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三、加快改革,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五年过渡期内,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将逐步扩大。加入当年,允许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和居民办理外汇业务,可能会分流一部分外汇存款,但由于目前中资银行在境内外的外汇资产比较充足、流动性较好,因此对中资银行影响较小。加入后二年,允许外资银行对中资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对中资银行有影响,但由于中资银行人民币资金较多,影响不会太大。加入后五年,外资银行享受国民待遇,将与中资银行在业务、经营管理、优质客户、优秀人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中资银行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推进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把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金融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

(一)加快中资金融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步伐。明确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并建立与金融企业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经过五年努力,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大型商业银行。将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投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时可以上市。

在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同时,要继续把降低不良贷款作为重点,实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不良贷款比例每年平均下降2-3个百分点,到2005年底不良贷款比例降到15%左右的目标。降低不良贷款,要正确处理化解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发展经济中逐步降低不良贷款,防止信贷过分紧缩而扩大新的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成为真正经营货币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不再承担政策性贷款业务,提高新增贷款的质量;二是整顿信用秩序,依法收回到期贷款,防止和打击逃废债;三是参照国际通行原则,采取债务重组等各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四是提高呆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及时冲销坏账。同时,国家要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帮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消化历史包袱,增强盈利能力,逐步走出困境。我们坚信,到2005年可以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到15%左右。

(二)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为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01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大幅度下滑的压力,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也会大量增加。因此,从中长期看,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但从目前看,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工商企业自我控制能力普遍增强,商业银行贷款谨慎,农产品价格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下降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今后几年,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防止经济减速过多。按照“十五”计划和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增长调控目标,预计“十五”期间,货币供应量每年增长13%-14%,累计新增本外币贷款9万多亿元。同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最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提高中央银行利用利率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

(三)加强外汇管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本币的汇率与其购买力平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汇率水平决定于贸易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决定于外汇市场供求及心理预期;1994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5%,剔除通货膨胀率因素,对美元升值44%,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货币升值30%。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亚洲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外商投资增加,外贸继续顺差,外汇储备上升,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当前,外汇市场出现的供大于求,是建立在外汇管理基础上的。随着外汇储备增加,我国有条件放宽企业保留外汇的限额,增加企业购买外汇出境投资,提高居民因私出境的购汇数额,不会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同时,要针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收支新变化,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要求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可兑换。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可兑换,要具备若干条件,必须与综合国力、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相适应。近年来,在大量外资进入我国的同时,国内外币投资于境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外汇储备逐步上升,我国有条件逐步扩大外汇供给,逐步放宽对资本交易的管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四)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一是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管。制定有关规范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的指导原则,真正发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并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严格管理。二是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对所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并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建立呆账准备金提取和核销制度。三是强化资本约束。针对各家银行不同的情况,提出补充资本金的要求,使其资本充足率逐步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实行审慎会计制度。正确核算应收未收、应付未付利息,制定与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相适应的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增强核销呆账能力,不断提高实际盈利水平。五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最迟到2003年完成信息披露安排,上市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信息。六是改进监管手段。改进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鼓励金融创新;加大对违法违规金融机构及责任人的处罚和处分力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在落实《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基础上,建立金融机构的解散和破产制度。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整体监管水平。

另外,要加快提高我国金融电子化、信息化水平,抓紧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培养和从境外引进金融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这也是加快金融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标签:;  ;  ;  ;  ;  ;  ;  

加快改革迎接挑战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