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邹蓉

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邹蓉

陕西省委党校科技教研部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本文研究的是一个跨区域的发展教育战略思考,分析了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积极探索便于交流的国际合作,为中亚地区提供西安高校的智慧和教育模式,优势互补,建立一体化院校合作体系。

一、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体现了政府对于教育和文化产业的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教育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产业的发展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院校教育产业具有带动性强的特点,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必带来相关产业的繁荣。教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可以带来消费领域的创新,大大拓展居民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欲望,加大内需,可以构成对经济的持续贡献;同时,教育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缓解就业矛盾。教育投资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西安GDP总量为5810.03亿元,增长速度达到8.2%,其中教育投资为583.8亿元,年平均增长16.3%,教育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1.89%。教育产业能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本。教育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提出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源泉。研究表明,增加教育投入的实质是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从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西安高校研究生毕业生3万人、本科毕业生17.2万人、专科毕业生13.9万人,人数比2014年增长10%。今年据教育厅报道,毕业人数仍将持续。西安教育产业的发展将地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地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合作现状

1.孔子学院在中亚国家的建立与拓展

据了解,目前在陕西任教和工作的外籍教师和专家共计300余名,在陕留学生人数为6451名,其中中亚国家学生达到1204名,主要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其中大部分学生为自费生,少部分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孔子学院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学的重要机构,但在中亚孔子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缺乏品牌意识,师资衔接脱节,与当地的教育体系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与协调,在教材的编写中缺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与照应等。西安高等院校众多,但与中亚国家高等院校的合作并未充分展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将促进西部高校与中亚教育机构的合作,创建更多的孔子学院和汉语培训机构,加大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2.留学生来华规模和数量有待提升

目前陕西省有中亚留学生1200多名。陕西师范大学是陕西省中亚留学生培养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有在校中亚留学生184人,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该校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吴殿华说,近几年不仅是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中亚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最初多数只是进行语言培训,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意留在中国学习商贸、医学、石油等专业。

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近几年陕西省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不断深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均有中亚留学生就读。

然而西安高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提升学校自身潜能,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层次,拓展留学生资源和生源。在留学生的教育中,西安院校中既有理工科院校,也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在高校自身的优势专业上有的高校还未充分利用。同时在留学生的管理方面,各高校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使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更完善、更科学。

3.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待提升

西安高校与中亚国家在推广汉语、互派教师和访问学者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在西安,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战略的发起院校已经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感受到中亚地区的大学与交大的频频合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亚“陕西村”的留学生研究,为陕西与中亚国家建立文化技术贸易往来提供契机,为双方开展区域性经济文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人文基础,也对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在西安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吸引周边国家的人才和专家, 高等院校接收大量的中亚留学生, 为该国培养汉语、医学、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在科研交流方面,西安高校近年来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各国学者不断加深合作,出版并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和专著。近年来西安高校与中亚国家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但从整体上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西安高校与中亚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由于资金和交流渠道的限制,交流的规模和交流的频率较低;另一方面,在发展定位上,西安高校着眼于欧美,与中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相对比较欠缺。2001年6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西安高等院校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随之推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从现状来看,合作的内容、层面和形式等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合作形式单一,优质资源并未充分发掘。

三、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的构想

1.开展高校的智库作用,力争政治互信和教育合作

中亚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交界处,是四大宗教文化发展、传播、碰撞的十字路口和各种文化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伊斯兰文化对中亚各国影响非常大。跨文化传播并避免文化冲突是开展与中亚地区文化教育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结合中亚区情和地区特点,积极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民间社团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博览会、文化艺术节、青少年交流互访等活动,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扩大陕西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要重点做实欧亚经济论坛和西洽会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第一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借力西安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土库曼斯坦马雷市等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进一步强化丝绸之路城市间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间教育合作、留学生培养、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从较高层次促进教育交流合作,在政策层面把脉教育交流合作的态势及走向。

2.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作用,加强高校教育合作平台

一是加强与中亚国家高校间的留学项目合作,建立多层次专业人才留学教育基地和中小学汉语推广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发挥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吸引中亚学生来陕留学,发展留学经济。

二是加大教育合作资金投入和配套政策力度,完善支持配套措施,依据自身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教育合作招生政策及配套优惠资助政策,设立多种资助奖学金,扩大在中亚地区的招生宣传,稳定留学生生源渠道,提升留学生求学的吸引力。

三是加强与中亚国家高校的教师联合培养,引进一批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国际化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完善留学人员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在已设立的西北大学中亚学院的基础上,支持西北大学与撒马尔罕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加强以中亚地区青少年培养为重点的教师培养项目合作。

四是加强与中亚国家高校间的教学项目合作,在师生互换培养、项目研究、教学项目研究和教育改革等领域展开合作。在教育产品设计和服务群体上,结合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需求突出重点和针对性,强化语言学习和中高级应用型技能学习,提升留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综合技能。

五是创新合作模式,除了继续接受中亚各国留学生外,还应制定有效措施和计划,重点培养国内学生学习中亚各国语言和文化,既要有按正规教育实施的长期计划,也要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

3.利用高校开拓丰富的国内外校友资源 ,开展教育项目合作办学

一是加快省内开发区学校特别是国际学校与中亚国家实施教育项目合作办学,设立专门的丝绸之路全日寄宿制中小学国际学校,专门资助和服务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国内官方领事馆、企业就业人员的子女教育。

二是抓住国家批准建立西咸新区、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使命机遇,加快建设西咸国际文教园等一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设立丝绸之路中亚教育培训基地,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和人才教育交流。

三是建立面向中亚地区的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教师海外培训计划的市场化培养机制,加大选派重点课程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力度。

四是完善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产业项目市场化合作机制,在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丝路沿线国家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专家学者来陕开展项目合作、投资兴业。

4.组织优势保合作,完善联盟机制

合作组织是开展和落实合作行为的保证。倡议由丝路沿线国家发起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联盟,“联盟”总部设在西安。建立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教育部门领导定期会晤机制,每年举行一次教育合作联盟教育部长会议,每年确定会议的主题和落实合作的项目,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教育合作联盟指导下,建立丝绸之路教育合作联盟“中亚学院”和“语言培训中心”,专门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行丝绸之路教育合作联盟各成员国相互承认学籍、学历、学位及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广开门路,为成员国青年造就良好的工作平台与机会。积极筹建上合组织大学中国(西安)校区,加强陕西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的平台建设,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和留学生教育,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教育、考古、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强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的分工协作,强化政策协调和统筹规划。明确沿线省市教育发展定位和教育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避免同质化和内耗式竞争,形成对外协调统一的教育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焱 焦健 中亚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新疆大学学报,2011,(3)。

[2]赵正永 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D].人民日报,2014,9,9。

[3]娄勤俭 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D].人民日报,2014,8,26。

[4]杨姗姗 陕西省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5]赵刚 新疆与中亚继续教育合作发展战略[J].教育学术月刊,2010,(7)。

[6]毛菊 孟凡丽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教育交流合作现状与构想[J].新疆社会科学,2009,(6)。

论文作者:邹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西安高校与中亚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_邹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