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内消费的十大潜力_经济论文

扩大国内消费的十大潜力_经济论文

扩大国内消费的十大潜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潜力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十分广阔、不断成长的国内市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扩大消费潜力巨大。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国内消费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

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成为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扩大消费的主要障碍。据有关方面研究,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2006年我国达到了 0.496,而印度为0.33,美国为 0.41。目前,高收入群体的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大多都已得到满足,“该有的都有了”,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储蓄和投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缺乏消费能力;中等收入群体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预期支出负担重,扩大消费有很多后顾之忧,新增收入大部分用于储蓄。根据联合国关于中等收入的标准,我国现阶段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50万元的应视为中等收入群体。按这个标准测算,目前全国中等收入群体大体占到20%左右。这个比例总体上看是偏低的。按照重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思路,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到50%左右,届时,不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而且达到人均收入水平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有较大幅度提高,社会收入分配将呈现以中等收入为主体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如果中等收入者比重占到50%,将会创造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第二,从城乡角度看,扩大农村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13亿人口,60%多在农村,这种人口分布短期内难以改变,由此决定了广大农村是国内市场的主体。近两年,由于中央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但总体上看,农民消费比重偏低。近十年农村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6年的19.5%下降到2005年的10.3%,下降9.2个百分点;与1981年-1990年平均30%相比,下降1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全部居民消费的比重,由1996年的41%下降到 2005年的26.8%,下降14.2个百分点。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1/3。按目前农村人口,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倍,即达到7174元,那么全国近7亿农村居民将增加2.5万亿元收入,即增加2.5万亿元的购买力;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倍,即达到10761元,全国农村居民将增加5万亿元收入,也就是增加5万亿元的购买力。再从消费额看,200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543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相当于城市的48.2%,不到一半;如果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加到与城市相等,就相当于目前两个农村市场的规模。因此,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目前广大农村缺乏现代商业流通设施,零售业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也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第三,从地区角度看,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中西部地区21个省(区、市),人口占全国65%,国土面积占 90%。无论从人口或地域上看,中西部都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点地区。近些年,由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中西部21个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641亿元,占全国 46.6%;如果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倍,将增加3.5万亿元;如果增长2倍,将增加7万亿元,相当于目前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此,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第四,从消费类型看,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扩大服务消费潜力巨大。

城乡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对于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消费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优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传统的餐饮、住宿、交通、住宅装修、物业管理等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且休闲、健身、旅游、家居服务、家庭医生及护理、家庭理财、法律顾问、养老等新兴服务需求也不断扩大;特别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培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电影、电视、图书、音乐、戏剧、美术等文化消费需求,都将大幅度增加。可以预期,今后一个时期,服务消费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张和增长。

第五,从扩大消费的体制环境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为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使整个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服务不到位,是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居高不下、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扩大消费的主要障碍。据统计,目前,在全国7.6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1.4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全国城乡1.4亿老年人中,只有5000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5.7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1.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伤劳动保险的劳动者不到7000万人。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使城乡居民解除看病养老等后顾之忧,是扩大消费必须解决的体制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一直在40%左右、持续偏高;每年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变成了储蓄存款,导致居民即期消费不足。20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16.67万亿元,如果其中1/5转化为消费,就会增加3万多亿元的社会购买力;如果其中1/4转化为消费,将会增加4万多亿元的社会购买力。可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潜力巨大。

第六,从消费自身发展趋势看,扩大热点消费、品牌消费潜力巨大。

首先,汽车、住房一直是居民消费的最大热点。2006年我国居民保有汽车总量已达到2925万辆,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私人轿车1149万辆,比上年增长 33.5%。全年销售汽车700多万辆,比上年增加120多万辆,其中轿车销量超过380万辆,比上年净增 100多万辆。从住房消费看,尽管近几年城市住房价格持续上涨,但居民购房热度不减,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品牌消费对市场的导向、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在引领消费潮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越来越注重名优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注重开发、生产名优产品。因此,品牌消费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限商机。

第七,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角度看,科技进步不断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引导、创造消费的潜力巨大。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技术在引导生产的同时也引领消费,对扩大消费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各种保健食品、生物药品、有机蔬菜、水果、不断更新换代的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络,甚至太空旅游,等等。总之,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日益增多的新概念、新产品、新方式、新体验,所有这些都将不断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

第八,从现代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看,新型流通业态和经营模式创造消费的潜力巨大。特别是不断深化的市场细分将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

自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来,零售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世界零售业50强中已有80%进入中国,在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新型业态和先进管理模式。专卖店、专业店、超级市场、便利店等各种零售业态遍地开花,连锁经营逐渐成为商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 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同时,城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加强了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商品销售与现代金融手段相结合,使得信用卡消费不断扩大。据中国银联统计,2006年我国境内银联标准卡新增1.44亿张,其中信用卡313万张,比2005年翻了六番。越来越多的商家安装POS机,便利刷卡消费。随着现代流通发展和商业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细分不断深化,例如,目前我国电子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传统产品的细分市场及数码产品,如平板电视、MP3、MP4、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存储等。而随着整个网络基础、通信基础和相关软件平台的成长和完善,数字家庭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这些都将对扩大消费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九,从消费文化角度看,先进的消费文化、消费理念创造消费的潜力巨大。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注重商品的文化内涵,注重所购商品的精神享受。比如,购买电子产品,既注重内在功能,也注重外观款式;购买休闲度假和旅游产品,既注重自然风光,也注重文化特色。随着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兴起,消费者对节能、环保、健康、安全的关注已经达到空前的程度,在购买商品时,更关心产品是否环保、是否有利于自身健康。居民消费正在从单纯满足基本需求的物质消费,向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从而给扩大消费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十,从消费的全球化角度看,消费的国际化或者国际化的消费创造消费的潜力巨大。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消费全球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断增加,国外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快速地传递到我国,对我国消费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包括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由于全球化趋势的特征是计算机化、数字化、卫星通讯和因特网,这些技术使得国与国之间、公司与公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以前更广泛、更快捷、更廉价、更深刻以及可能性更大。整个世界日益变平、变小,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更加趋同。发达国家的节能消费、环保消费对我国消费的影响日益增大。如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进入中国文化市场,观看好莱坞影片成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时尚;一些家庭送子女到国外留学,大批中国公民到国外旅游,这些都加快了国内消费与国外消费的融合,消费国际化已经成为扩大、提升国内消费的重要引擎和途径,其中蕴涵的消费潜力不可低估。

通过分析以上十个方面扩大消费的潜力,我们对于更多地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挖掘消费潜力,不断把潜在的消费市场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市场,就能够为经济增长创造长期不竭的动力。

标签:;  ;  

扩大国内消费的十大潜力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