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中原城市群论文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原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城市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7)

01—0057—05

一、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研究

(一)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在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和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催生下,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出现快速发展趋势,已形成了包括漯河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郑州银基服装产业集群等在内的近百个产业集群,还形成了漯河源汇区等产业集群聚集区和密集带。2004年,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亿元的近百个,其中有7 家超过百亿元(见表1)。产业集群年产值共计为2359.5亿元,创造利税100多亿元。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为河南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较为集中。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托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郑州、洛阳、焦作等市,该区域集群数占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数的近50%(见表2)。

2.行业分布广泛,整体呈良性发展。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煤炭、冶金、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汽车配件等。其中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煤炭三个行业的产业集群数量共计46个,占全部主要产业集群数的近50%,这些行业与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基本吻合(见表3)。

3.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近年,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一方面,核心企业的产业扩散带动了上下游产品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以核心企业为支撑点的产业集群,如以中铝河南分公司为核心的郑州上街铝工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农牧业、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发展,如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集群、郑州食品加工集群、郑州服装加工产业集群等。

4.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在逐步增强。表4显示,2004年中原城市群的GDP占全省的44.76%,而中原城市群GDP总量扩张对全省GDP总量扩张的贡献率为51.62%,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13%,均超过其占全省比重的7~10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财政收入等方面,无论是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张还是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平均贡献率均高于其占全省的比重。

5.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集聚度,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从表5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9 个省辖市各自的产业集群产值占各省辖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超过50%的有5个,即中原城市群中56%的省辖市工业总产值的50 %以上是由产业集群贡献的,同时,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总产值占中原城市群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4.4%,占河南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33.1%。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有了较大发展,但其发展能力以及内、外部环境都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不大。目前,中原城市群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群数只有100个左右(远低于浙江省年产值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000个的整体实力), 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百亿以上产值的集群占全部集群数的比例不足10%,并且中原城市群GDP总量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GDP总量的13.82%、三大城市群(京、津、冀)GDP总量平均水平的21.2%,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 百亿元产业集群数量与大三城市群和长三角城、珠三角均有较大差距(见表6)。

2.产业集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利用2004年中原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可以计算出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7)。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行业中,相似系数均比较大,最小的也达到0.7521,大于0.9 的行业有14个,占行业总数的70%。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产业同构问题明显,有些行业的同构问题还比较突出。

3.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方面落后,管理人才缺乏;二是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滞后,行业协会不发达;三是工业开发区建设滞后,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或大型“标志性”项目少,行业堆积或叠加严重等。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关联度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理论(见表8),中原城市群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 其重点产业的选择可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向。

1.应继续保持发展的产业。一是农业。从表8中可以看到, 第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067,影响力系数为0.7704。农业为工业和其他制造业提供原材料, 大部分为最终产品,尤其是中原城市群中的农业大多处在以传统手工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低水平阶段,影响力系数比较低。若其他产业产出增加,必将引起对农业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农业产量大幅增加。最终需求增加,将使相关产业产生连锁波及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化学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2.002,影响力系数为1.2834,两个系数都高居各部门之首, 说明机械制造业对其他产业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化学工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7502,而影响力系数为1.1876。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汽油、合成树脂、塑料、橡胶等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日益增加,化学工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产品。三是煤炭工业和煤化工业。煤炭采选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0245,影响力系数为1.0288,两项系数均大于1,属于基础产业,前向关联度越强, 其他部门要求它们提供的产品也就越多。四是食品制造业和烟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6525,影响力系数为1.9286。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大,特别是食品制造业,它既能带动农业的发展,又适合我省的省情。尽管烟草业的产业链条比较短,但利润率高,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烟草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种植业结构的改善,提高农民收入,仍需继续保持发展。

2.能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一是以铝工业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河南省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2003年河南省铝的产量为136万吨,比2002 年增长近35%。近年,中原城市群内建立了许多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厂,对铝的生产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能够尽快将铝的深加工工业建立起来,拉长铝产业链条,提高铝产品的科技含量,铝加工业就有可能成为中原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文化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大致包括文化、艺术、影视、娱乐、出版、广播等产业。中原城市群几乎囊括了河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并且集中了河南省内大部分著名的文化设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实力。这将为中原城市群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汽车零部件产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进行整车布局时零部件的供应和生产并没有同时跟进,造成汽车国产化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它们有降低成本的需求,在国内进行采购的动力加大;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较低,对产品的研发能力要求较低,对中原城市群来说是发展汽车产业的最佳切入点。

3.适合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技术集约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是要发展实用型并能与中原城市群现有产业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如通过微电子技术改造现有的机械装备工业,开发出市场急需的数控机床、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食品机械设备和其他产品的工作母机,实现机电高度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要积极发展生物制药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支出会越来越大,对医疗和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同时医药的需求弹性又比较小,发展生物医药业市场潜力比较大,前景十分广阔。三是软件产业。软件业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业对固定资产的要求比较低,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在中原城市群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能够有效地多元化,企业和个人对软件业的投资有着较强的驱动力。

三、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研究

(一)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指数计算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原城市群各工业行业竞争力指数(见表9)。 本课题涉及的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特指工业行业竞争力。使用的评价方法是AHP 即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总体评价

经分析,可以将中原城市群工业行业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具有现实竞争优势的工业行业,其选择标准是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力较强,但产业增长力、产业创新力、生态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产业。它们分别是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第二组是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工业行业,其选择标准是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力较弱,但产业增长力、产业创新力、生态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它们分别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等制造业。

第三组是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行业,它们为其余的17个工业行业。我们把竞争力指数排在前列的工业行业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其主要分布在第一组和第二组产业中。

根据上述产业分组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城市群具有现实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分布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如能源、食品、纺织等。而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工业行业主要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制药、机械、仪器仪表等。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工业仍以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因此,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已显得越发迫切。

四、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关联度和竞争力

龚帕兹模型显示,2006~2020年,中原城市群GDP年均增长12%左右, 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4%、14%、11.5%。其中,“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后十年平均增长11.5%左右,总体呈前高后低趋势。中原城市群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应扬长避短,按照市场机制和集群机制,加强集群的扩展与整合,努力提升产业关联度,使其产业尽快走上高效、合理、低成本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1.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由于不同地区所拥有的生产优势并不相同,因此,发展产业集群要统筹规划,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规划投放产业项目时,要着重考虑该项目在该地区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并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由环境因素、需求条件、生产要素与支持性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强化政府的调控职能至关重要。同时,加大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真正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帮助创业者向专业化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劳动分工,为产业集群、科技进步与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无论是国家创新系统还是区域创新系统,其目标都是通过知识有效的积累、传承与增长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导致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和空间集聚,产生集聚经济。因此,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创造、扩散和应用知识的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区域性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模式,应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4.培育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区域文化应作为发展产业集群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上日程。对于还没有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产业集群的区域,应着重培育区域内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更应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

(二)提高产业关联度

目前,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关联度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群中处于中游,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中原城市群的产业关联能力。

1.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有效产业关联。政府要制定促进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升产业关联能力。目前,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中心,鼓励其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以此实现扩大产业集群规模、降低综合成本、增强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和整体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积极推动产业集群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要鼓励产业集群核心产业主体不断将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主体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同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集群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

3.引导、协助企业建立行业、专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基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的企业间协作,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作习惯,建立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支持行业在中原城市群开展行业论坛、学术交流、展览展销等活动。支持针对行业技术的培训,集聚人力资本。

4.在制定新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时要考虑产业的相对集中,并探索与此有关的经济开发可行方法。支持行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在园区内的建设和活动。

(三)提升城市群产业竞争力

1.促进群内企业有效竞争。有效竞争是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打破垄断,鼓励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环境。

2.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创新机制。中原城市群中的企业要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意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和引进科技人才的力度,培育高级的生产要素,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政府要从金融体系、人力资本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主线的产业分布结构,做好信息咨询和服务。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中原城市群应立足于自身特有的资源和科研力量,开发“核心产品”,并以拥有“核心产品”的企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造优势产业群,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5.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因此,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要立足于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更要充分利用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分工体系中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积极主动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以改变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四)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关联度和产业竞争力,必须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问题。

1.抓好项目建设。好的投资项目是挖掘资金潜力的重要基础。中原城市群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难得机遇,抓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关联度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项目。

2.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一是要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群的投资收益率。给投资者以更多的回报,使中原城市群产业群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全国和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吸引更多资金向中原城市群聚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切实提高中原城市群产业群的投资安全度。

[收稿日期]2006—12—03

标签:;  ;  ;  ;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研究_中原城市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