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贵州省教育
杨育林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型期,中国教育由此走向近代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贵州省教育也经历了转型。该时期,贵州省教育曲折发展,虽然发展缓慢,但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就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的发展成果及特点进行阐述,以期深化读者对贵州省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的了解。
关键词: 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近代化
民国时期既是中国政治动荡、政权不断交替的时期,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向前发展的艰难时期。贵州省教育事业在动荡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历经磨难,砥砺前行。贵州省教育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具有自身固有特点。由此,本文就民国时期的贵州省教育进行阐述,以期加深对贵州省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的了解。
在充分考虑教学活动、教学对象特殊性的前提下,教学方式的改进要依据具体课程定位,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重点和难点问题[25-26],促进教学风格的多样化[27]。
一、贵州省教育在民国时期曲折发展的原因
一是军阀混战。军阀混战对贵州省的教育影响较大。当政者频繁更换,贵州省教育行政机构时兴时废,教育事业没有得到统一管理,导致贵州省教育缺乏连续性,发展十分缓慢。这时的贵州省一直没有省级的教育行政机构,省政府当时仅设置了一个科分管贵州省教育。其间,虽然曾两次成立过教育司,但教育司也随着当权者的更替而被撤销。由于缺乏独立的行政机构对全省教育进行统一管理,也难以制订较为完善的教育发展规划,所以贵州省教育发展缓慢。当时,贵州省安巡使龙建章曾多次上报贵州省的教育现状,他说道:“黔省自改革(指辛亥革命)以来,各属教育多半废弛,近日地方渐次平定,而教育一端毫无进步。抑且前清原状尚未恢复,亟宜设法振兴以维国本。”[1](P231)
二是社会动乱,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军阀混战使一些流血事件经常出现,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更有甚者,有一些军队直接霸占学校,导致学校不得不关闭。
事后,杨秋香听媒人说公婆不太乐意要她这个儿媳妇,想想要是吹了这门婚事,再找这样的富户实在是难。再想想自己已跟杨力生睡了多次,生米已做成熟饭,又见杨力生对她一直没变心,便干脆和杨力生公开谈恋爱了。日久天长,杨力生的父母见拦挡不住他们,只好勉强答应这门亲事。
一是教育滞后于全国。贵州省本身资源匮乏,再加上受常年军阀混战的影响,教育一直停滞不前。据统计,1915 年,贵州省约有小学1 340 所,在校学生50 639 人。贵州省教育在全国教育中处于薄弱地位。全国每万人约11 人接受教育,而贵州省每万人不到4 人接受教育。可见,贵州省教育水平与国内平均教育水平有很大差距[3](P321)。
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军阀混战时期,该时期贵州省教育发展缓慢;二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个时期贵州省教育发展较快。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贵州省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二、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发展的成就
(一)军阀时期的教育成就
Pushover study of three loading modes based on multi-modal
(二)国民党当政时期的教育成就
国民党统治贵州省之后,为改善军阀混战造成的教育混乱局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果较为显著。第一,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机构。建立了教育厅,设置了秘书室和一、二、三科室,并且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撤销县教育局,将其职责并入第三科室。同时,还加强教育督查,严格甄选督学官员,推动贵州省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第二,增加教育投入,严格经费管理。明确把屠宰税设为专用教育经费,确保了教育经费的独立。教育经费有固定来源之后,学校教育设施较为齐全,教学环境得到改善。第三,实施义务教育。成立义务教育委员会,鼓励私人办学等,促进了贵州省中小学的发展。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还颁布了统一的教育教学法规,使贵州省教育尽力赶上国内平均教育水平,走上良好发展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的教育都遭受重创,贵州省教育受影响较小,获得了发展。作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贵州省的教育、经济、文化呈现出中央化格局。并且,为确保大后方教育的延续和发展,一系列特殊的政策也促进了贵州省教育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发展的特点
四是内战爆发。内战使贵州省经济接近瘫痪,教育也随之停滞不前。
三是教育经费的短缺。当时,军阀为了垫付巨额的军费,纷纷克扣当地的教育经费,导致本已不足的教育经费更为短缺,进而使得多数学校因经费问题不得不停办。
军阀混战使得贵州省教育缓慢发展,即使如此,该时期贵州省教育也较之前有了一定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军阀周西成当政时期。1926 年,“桐梓系”军阀主政贵州省,周西成任省长。其在任期间,对贵州省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建立了教育行政机构——教育厅,之后教育厅颁布了《贵州省省县教育局规程施行细则》等教育法规[2](P233),为贵州省的人才教育及其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已实行的教育法规的基础上,各县实行教育经费独立,不得擅自挪用教育经费;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缓解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四是实行义务教育,创办新式中小学,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据统计,在他任职的三年时间里,贵州省全省约有小学1 752 所,学生8.3 万人,中学26 所,学生4 493 人。周西成对贵州省教育的最大贡献是创办了贵州大学。1928 年,周西成下令撤销法政专门学校,成立省立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成立之初规模虽小,课程设置简单,但是它的成立,不仅对传统教育形成冲击,而且对贵州省更新社会传统观念、改良文化土壤产生了深远影响。周西成之后,各军阀的角逐再次将贵州省教育推向崩溃的边缘。
“路”并不是在你脚下的可供行走的道路,而是指一切能够满足宝宝需求的具体做法。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4个问题:
二是贵州省各地的教育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在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一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虽然国民党统治时期采取过很多措施,但最终收效甚微。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贵阳、都匀、安顺、遵义等地。截至1917 年,遵义地区约有小学405 所,黔东南约337 所,铜仁约239 所,黔西南约127 所,毕节约85 所。
三是办学主体多元化。除了国家和当地政府办学之外,贵州省的一些团体、教会、个人也都创办了学校。如国民党军队军长杨森就和安顺当地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办学,招收少数民族的学生。基督教会也在贵州省创办了一些学校,实行免费教育。另外,贵州省一直保持着私人办学的传统。新式教育兴起之后,贵州省并没有停办私塾,而是对其进行改良,作为新式学校的补充。
四、结语
贵州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落后偏僻的地区,经济、文化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古代的贵州省教育只在光绪年间才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光绪三十年(1904),贵州省实现了零的突破,派出151人到日本留学。这一时期的贵州省教育,基本赶上全国步伐。”[4](P189)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期,贵州省教育不管是学生人数,还是学校数量、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育经费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贵州省教育从缺乏行政机构管理和完整教育体系,到中小学快速普及,高等学府迅速创办,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羽琼,郭树高.贵州教育发展的轨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贵州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3]孔令中.贵州教育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4]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 G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10-0161-02
收稿日期: 2019-10-05
作者简介: 杨育林(1994—),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中国史专业2017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10.072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民国时期论文; 贵州省教育论文; 近代化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