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章海 福建省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365100
摘 要:在吸收了“三主四式”教学的精华,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基础上,更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语言文字训练。只有“主导”和“主体”辩证统一地体现在“多元化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主线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多元 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落实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这一本位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文本,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读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预设;课堂上要抓住训练时机,有意识多角度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后要根据学段目标,巩固常规训练,真正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围绕重点词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课文都能找到或明或暗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教学时如果老师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落实语言训练,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如人教版第六册《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先从找总起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入手, 再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写荷叶,哪些句子写荷花分别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挨挨挤挤、大圆盘)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多而茂盛,同时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再读读写荷花的句子,白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呢?相机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住“冒”字来体会。“冒”在字典里有这样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是哪种意思。如果把 “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出示比较句子),说出理由。作者不用“长”、“露”,而用“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怎样的心情?并带着感情来读这些句子。这样,联系上下文,找准训练点,步步深入,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二、填补空白文本,扩充语言文字训练
教材的空白点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不少课本在叙述描写时为突出其表达的语言艺术效果,时而欲言又止,时而一笔带过。需要学生在读课文时细心留意、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课堂上引导学生找到这样的“空白点”,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精心设计、创设话题,让学生对文本空白地方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填补,来激发学生想象,启迪思维,架设与文本对话的桥梁,真正找到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有效地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1.抓住标点符号填充。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补充、展开想象、细心体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抓住文本插图填充。插图是文本内容的必要补充。它对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加直观地再现文本语言,在特定的情境中体会文本语言起到很好的辅助和铺垫。
3.抓住略写内容填充。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详写了“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对“天狗望月”等奇石,一笔带过。略写的部分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再选一块感兴趣的说一说。 课文学完了,老师出示课件“天狗望月”场景,让学生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这样就把培养想象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了。
三、抓住细节描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课堂上结合具体课文,抓住特定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细节,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从动作神态入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这个片断,先引导学生找出一系列细小动作描写的词语(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指导朗读时,教师通过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情: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通过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2.从心理描写入手。《穷人》第九自然段描写了桑娜矛盾痛苦、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当她发现邻居西蒙已死,毫不犹豫地抱回两个遗孤,可她又“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可是她又想:“嗯,揍我一顿也好!”课堂上,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抓住一连串的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这个矛盾冲突点,帮助学生理解此时此刻桑娜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并深入桑娜的内心世界,领会她更坚定了收养孤儿的决心。接着让学生轻声有感情地朗读问句和感叹句,再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桑娜的高尚品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
四、改变表达方式,深化语言文字训练
文章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现行的小语教材有的仅用一种表达方法,有的兼容多种表达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掌握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改变表达方式来加深巩固对课文的理解,深化语言文字训练,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会灵活运用。
1.调换顺序,揣摩语言特点。有些课文语句表达方式比较独特,教学中通过改变句中的语序或篇中的位置,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顺序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作用。
2.转变角度,巩固语言运用。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广告练笔,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练习一篇新型玻璃的推销产品广告。学生跃跃欲试,动起笔来。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把它的特点、用途写清楚,并在班上进行推销交流。这样,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练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课题资金: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依据文本特点 创建语言文字多元化训练系统》FJJKCG14-342课题论文。
论文作者:韩章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语言文字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文本论文; 课文论文; 伯父论文; 句子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