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内部会计论文,制度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一是以权代法,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排斥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一系列有关业务处理的规章制度,但是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管乏力,虽有制度,也规定要照章办事,但却没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引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们迫切要求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防止错误和舞弊。可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下面就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应包括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以探讨,抒以管见。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要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力求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展开。如一切会计凭证都必须由会计人员认真审核,把不合法合规的经济业务坚决予以揭露和制止等。
(二)权责对应原则。即对一个部门和一个人员,在授予其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并且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
(三)全面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涵盖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面相关的各个财务工作岗位,特别是相关工作中最薄弱和最重要的环节,都要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四)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即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户的登记工作”等。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五)成本效益原则。根据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涵盖面广会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关键控制点。但这样并非意味着控制点越多越好,一些理想的内部控制往往因成本过高而不为管理当局采用。甲此,控制点的设置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关系,力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不过,管理当局在建立内部控制时还必须注意,控制程序不应对工作效率或获得能力有不利影响。
(六)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一经制定就永不改变,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修订,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特点发生变化等种种情况,都会引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的内容
一个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任何企业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影响企业控制环境的因素有:
1.管理者的素质和对控制的认识
管理者主要是董事长、董事、监事、总经理等高层领导人。素质主要是政治、文化、技术、职业道德和品行等素质。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内部控制活动,进而影响经济效益。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内部控制就难以开展。
2.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素质是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的质量和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人员、技术和经营管理三方面的素质。企业整体素质的好坏,与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直接有关,成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3.企业组织结构
先进的组织结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保证,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常务董事会、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以及科学的职能部门等管理组织层次。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经营计划的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利益。
4.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必须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不可缺的条件。
5.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应包括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及其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流动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应将财务决策、控制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用价值形式全面控制全部经济活动。这样可使企业全面及时掌握各管理环节的营运和管理状况及其效果,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二)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一套会计方法和记录报告制度。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确认并真实记录企业所有的交易经济业务;
2.及时且充分具体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
5.在会计报表上客观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制度和政策,包括:
1.授权控制。是指在某些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授权控制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情况,一般授权是授予有关人员处理正常范围内的经济业务权限。特殊授权是授予他们处理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的权限。例如:材料采购员在进行一万元以内的材料采购业务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决定是否采购,对于金额超过一万元的采购业务必须经过领导批准方可进行采购。前者即为一般授权,而后者为特殊授权。
2.分工控制。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对于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对于保护财产安全起积极的作用。根据不相容职务分工控制的要求,一项经济业务至少不能由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处理。
3.业务记录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记入会计系统。所谓业务记录控制,即在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记录时必须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其最基本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所以,业务记录控制也称为可靠性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的措施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专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原始任证方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
(2)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的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
(3)凭证的使用必须按编号次序使用,领用空白凭证必须经过登记。
(4)凭证正、副联必须一次复写填制。报废的重要凭证的各联必须注明报废字样,并与重新启用的正确凭证,合并一处按规定妥善保管。
(5)建立定期的复核制度,定期对凭证的填写、记账、过账和编制报表的工作进行复核。
(6)建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账和凭证,账和实物核对制度。
(7)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其应该有利于各个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例如:如果凭证传递程序不恰当,会导致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核对失去意义。
(8)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相关业务时,必须签字盖章,为以后追溯责任提供依据。
4.财产安全控制:是指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对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很有必要实施财产安全控制。虽然上述的有关的内部控制与财产安全都有关,除了这些方法外,其他还有一些和财产安全有关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1)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更要按照这一要求处理,做到日清月结,防止现金被挪用,并保证现金的策划与周转。
(2)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采用实地盘存的方法可能会危及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3)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一致。
(4)财产物资不论是发生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追究该项财产物资管理者的责任,并且只有经过主管人员批准后才能进行账面调整。
(5)建立财务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制度,有关业务资料归档以后须编造清册,加贴封条,专保管,防止篡改和抽换会计资料,便于进行业务复查。
(6)对财产物资科学编号和存放,便于进行收发业务,便于清查,便于保管。
5.内部报告控制:即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6.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即要求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7.风险控制:指企业应充分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新的工作,新的任务,不同企业由于其业务性质、经营规模、经营环境、管理水平等各不相同,内部控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设计主体。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组织者必须是企业管理当局。但由于制度设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设计得既要熟知企业经营政策和业务性质,了解经营理念和管理目标,还应熟悉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企业内部具备这样的人才,企业可自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否则应聘请外部专家来设计。
(二)找出关键环节。在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前,应首先分析在企业当前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多、漏洞最大的环节有哪些?在这些环节或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预防或纠正。只有找出企业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这些关键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明确控制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实现。
(四)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相应活动来实现。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和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所以,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以期能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五)注重人员素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素质。因此,为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近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的职务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或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败。
标签:会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会计原则论文; 管理控制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环境论文; 财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