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年来论文,高校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08)19-0036-0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伴随和适应这一变革,获得了历史性发展。认真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变革,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开创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拨乱反正。这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0年代初,主要任务是:针对“文革”中“左”的错误的影响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通过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思想路线,清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左”的指导思想,克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影响,纠正教育战线“两个估计”(即“文革”前17年教育战线基本上是资产阶级专政,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造成的思想混乱,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回归到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回归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阶段开始实现重点转移,即由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这一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纠正教育战线“两个估计”为重点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对推动高校师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为恢复和重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曲折前进。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主要任务是:在克服“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的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防止犯右的错误,防止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抵御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这一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种特别复杂的局面,新和旧的矛盾相互交织,“左”和右的干扰同时并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沿用原有的老办法,又尚未找到新的有效方法,只能在改革中艰难探索;既要克服“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又要排除右的错误思潮的干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只能在重重困扰中负重前行。面对复杂的形势,克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探索和把握新的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既是历史赋予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使命,也是历史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务。这个时期,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日趋活跃,也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和削弱,间杂着暗潮涌动的学潮和动乱,最典型的就是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它是忽视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后果。邓小平同志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了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失误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风风雨雨,步履维艰,一波三折,曲折前进。
3.重在建设。这一阶段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主要任务是:总结同“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经验与教训,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确立“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以立为主,重在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为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一系列强基固本、立足发展的系统建设,表现在:从1990年开始,连年召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高校党建工作,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以党建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坚定当代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积极倡导和推进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大学生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硕士点的基础上,创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等等。这一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进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4.创新发展。这一阶段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促进人的发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以学生为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整体育德,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注重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文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支撑力度,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显价值,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二、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重大转变。
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为中心工作服务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实现了战略转移,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国家的根本任务。适应这一重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也发生了转变,由“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着重服务于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密切结合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开发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积极促进教育、科技同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实现了“转轨变型”,即由“文革”时期的“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政治可以代替一切”的脱离中心工作轨道、凌驾于业务工作之上的“凌驾型”,转变为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经济建设中心和高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高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型”。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适应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从服务于高校的中心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从被动应付向重在建设转变。改革开放前十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曲折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一些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调整,出现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轻视甚至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度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产生了明显的失落感,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同时,由于“左”和右、新与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一些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在克服“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担心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右的错误,在改革开放、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担心犯思想僵化的“左”的错误,对如何识别、抵制“左”和右的错误倾向,实事求是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困惑,顾虑重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往往方向不明、摇摆不定,对思想混乱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事件忙于“救火”,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消防队”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全党深刻汲取了过去十年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失误带来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引导舆论、把握方向、推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定位更加科学,方向更加明确,并按照“重在建设”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体制、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开始进行系统谋划、全面建设,拓展领域,不断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3.从智力至上向以人为本转变。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上升到中心地位,发展成为硬道理,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人才的智力水平,这无疑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人只重人的物质需要、不重人的精神需要,只重人的智力发展、不重人的全面发展,只讲智育、不讲德育的“智力至上”的错误偏向,严重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纠正“重智轻德”的错误偏向,坚持以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根本,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始终把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构成的素质结构,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一切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一切服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为。
4.从注重统一性向引导多样性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文化氛围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的方式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为基本形式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注重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反对和否定思想意识的差异性,强调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巩固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激荡,不同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有增无减,我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人们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就是这种多样化的经济成分、社会思潮和社会文化的反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在开放的环境中处理好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从注重坚持统一性向注重引导多样性转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5.从注重继承传统方法向注重运用现代方式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重点放在“拨乱反正”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十分注重恢复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运用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群众路线的方法、自上而下进行理论灌输的方法、集中开大会做报告的方法、党团组织生活的方法、传统授课的方法等。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方法显得不太适应和有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着力探索运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和表现方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种创新,一方面表现在把传统的方法同现代传播媒体结合起来,改造利用传统的方法,如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创造性地探索和运用现代大众传播和艺术表现手段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及时运用互联网及其衍生载体,如QQ群、MSN、博客、播客等手段,建立校园新闻网和大学生网站,建立网络杂志和在线影院,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信息,采取开放型、交互性、多媒体的方式实时快捷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1.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否自觉引导、动员、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什么时候引导人们坚持了正确方向,就能取得巨大的成效;什么时候偏离了正确方向,就会遭受巨大的挫折,给党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曾经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一度存在的“左”和右的困扰不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结果导致严重的政治风波,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反对偏离党的基本路线的“左”或右的错误倾向,引导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克服用社会价值否定自我价值或用自我价值否定社会价值的价值偏向,把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中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身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动员和团结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始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工作是武装斗争,根本任务是建立革命政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军政素质的人才,提高革命军政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战斗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出战斗力。和平建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在高等学校,就是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并把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出生产力。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它在国家中心工作(经济建设)和高校中心工作(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中的作为与贡献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关系。“有为才有位,有位需有为。”事实证明,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面向和自觉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时,就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有效提升自己的地位;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和脱离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时,就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严重削弱自身的地位,丧失自身的价值。因此,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任何时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游离和离开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另搞一套,只有始终紧紧围绕和自觉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3.坚持把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摆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逐渐实现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的过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包括精神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被提上了日益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最高的重要社会群体,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不断产生和发展,这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十分重视继续为维护大学生的物质利益服务,在为维护大学生的物质利益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物质价值,而且日益重视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为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服务中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服务性,还具有生产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才能,生产和创造出大批富有中国高校特色、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产品,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继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后,我们党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部署,从而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服务国家和高校中心工作、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精神生产力,创造和生产日益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不断实现和凸显自身的独特价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4.坚持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不断增强,但文化软实力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明显滞后于硬实力的发展,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和高校的发展构成了不利的影响。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软实力,既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综合国力,又能增强学校凝聚力,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增强文化软实力同增强国家硬实力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一起提了出来。发展文化软实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成为我国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桥头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价值日益凸显。同时,高校为了提升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现在,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发展文化软实力,增强大学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战略价值也得到进一步实现,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开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上,坚持贯彻疏导方针,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上,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服务型转变为生产型,在注重为高校中心工作服务的同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承担人才培养中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上,注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上,既注重做好高校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扩大对外宣传文化工作,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既注重运用传统方法,又注重运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方式,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事实证明,坚持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来了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大学生论文; 政治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