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情绪的成长里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程论文,情绪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刚出生时要慢慢适应母体外的环境,宝宝的消极情绪比较多,在最初的两个月里,宝宝几乎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会大哭起来;两个月之后,宝宝的积极情绪逐渐增多,这时,爸爸妈妈常常可以看见宝宝在吃饱喝足后比较活泼、微笑的表情。宝宝的情绪主要取决于需要是否被满足以及健康状况,越小的宝宝生理方面的需要是情绪的主导,随着宝宝渐渐成长,交往、关系方面的需要则逐渐成为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
0~3个月基本情绪为主
“出生后不到3个月,飞飞总是哭,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吹起‘小喇叭’,给他喂了奶以后就安静了,会睁着眼睛看看周围,偶尔还会笑一笑。”
最初的不愉快是因为离开了母体。经历了生产的痛苦,新生儿一出生就用哭声宣泄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一旦有肚子饿了、冷了、病痛等不愉快的感觉,就会用哭声来提醒爸爸妈妈,直到达到舒服的感觉。最初的愉快是享受温暖安静的环境。轻柔的抚摸、轻缓的拍打、充足的喂养、干爽的尿片,这都是保证宝贝舒服的条件,当宝宝感觉很舒服时,他会安静地熟睡,或者是静静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有时还会在睡梦中露出微笑。
4~6个月 宝宝怕生了
“飞飞一天天长大了。以前同事逗他玩,他都会笑,可是最近好像怕生起来。在家人面前,飞飞很爱笑,可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就不笑了,紧紧地抱住我,甚至还会哭起来。有时候让我们很尴尬。”
随着宝宝的长大,其大脑中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了,开始能分辨哪些是熟悉的面孔,哪些是陌生的面孔。宝宝开始对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微笑。在这一阶段里,宝宝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地笑,对陌生人会有警惕性。此外,宝宝在六个月左右能够分辨出别人的面部表情和语气,如果妈妈说话时比较愤怒,宝宝就会感受到愤怒的氛围;如果妈妈比较悲伤,宝宝也能够感受到悲伤的情绪。
7~9个月 精神需要很重要
“飞飞最近越来越不懂事了,非得让我们陪着他,不然就又哭又闹的。飞飞特别喜欢爸爸做鬼脸给他看,还会模仿爸爸的表情。”
这一时期宝宝的情绪反应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生理的需要,更多的伴随着心理需要而产生。宝宝的快乐不再只是吃饱喝足、干爽的尿片、成人的关注,更多的是和爸爸妈妈的交流和自主探索等。爸爸妈妈的离开会引起宝宝情绪的巨大变化,甚至大声的哭闹。此时宝宝对陌生人的焦虑情绪更加强烈,也更害怕和亲近的人分离。更有趣的是,六个月以后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嫉妒心理,当妈妈的注意力在别的孩子身上、逗别的孩子时,宝宝就要着急了。
10~12个月 宝宝的自我安慰
“飞飞特别喜欢吮吸自己的大拇指,在睡觉前或者无聊时总喜欢把大拇指含在嘴里。这样感觉很不卫生,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飞飞还总喜欢带着他的小毛巾,特别是我不在的时候,外婆要拿去洗也不同意。”
断乳后的宝宝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有些宝宝就会通过吸吮手指或安抚奶嘴等其他东西来替代,所以飞飞吮吸大拇指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爸爸妈妈只要做好必要的清洁工作就好。有些宝宝在十二个月左右开始寻找各种安抚物品。宝宝用的小毛巾、布娃娃、绒毛小狗都可能成为宝宝的安抚物,当宝宝感到孤单和焦虑时就会去抱抱、玩弄这些东西来缓解内心的不安。这是宝宝主动寻找情绪安慰和调控情绪的手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是宝宝如果过度依赖这些物品,则容易产生恋物癖。因此,父母们在满足宝宝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宝宝的心理需要。
13~19个月 看脸色行事
“飞飞最近可厉害了,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路了,看到大人在扫地,他也拿着扫把来‘帮忙’,越帮越忙。拿走他的扫把,他就会发脾气,甚至还要哭闹。但是当我很严厉地瞪他时,他好像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会乖乖地趴在我怀里。”
一岁前的宝宝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一岁之后,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了。同时,由于宝宝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主张开始变得强烈起来,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来得到大人的肯定,但因为还不能清楚的表达,所以常常会由于着急而闹别扭。之所以看见妈妈严厉的眼神会安静下来,是因为飞飞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特别是当宝宝做错事时。比如当妈妈火气不是那么大时,宝宝会用讨好的表情看着妈妈,如果妈妈再严肃一点,宝宝就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学会看脸色是表情判断以及情绪判断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帮助宝宝更准确地理解他人、替他人着想以及调整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