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1]2006年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风险投资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详尽的文献综述,其次全面分析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及成功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收集了1990—2004年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有关数据,选取风险投资额、NASDAQ指数、R&D、GDP、风险资金筹资额的等变量作为衡量美国风险投资发展规模、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科技实力、宏观经济状况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状况的指标,对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促进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风险投资支持体系;并总结出其在完善的风险投资支持体系下的资本市场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然后,本文针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及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分析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不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支持体系。最后,提出建立我国的柜台交易市场(OTC)及加强风险投资支持体系建设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杨峰[2]2008年在《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产学合作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产学合作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迅速发展,风险投资参与产学合作可能是解决当前产学合作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产学合作更关注于产学合作各方主体的组织形式或组织机制研究,而忽视了其他主体在产学合作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我国当前产学合作的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投资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风险投资作为一个重要主体引入产学合作体系,研究其对于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强调风险投资在产学合作的主体地位,并试图用战略联盟的形式来构建风险投资、企业、高校叁大主体为核心的产学合作联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以及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的产学合作案例,通过借鉴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产学合作案例的成功经验,构建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概念模型,界定其概念和目标定位,给出了联盟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对联盟的运行机制从动力机制、选择机制、决策机制、协调分工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最后,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对策与建议。我国的产学合作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阶段。本文希望通过对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研究,为推动我国产学合作创新出谋划策,进而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张冰[3]2010年在《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业风险投资是一种融合高新科技与现代化金融的活动,其被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催化剂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国外创业风险投资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发达地区,重庆市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缓慢,如何借鉴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优秀的发展模式,再根据重庆市的实际状况来找到一种适合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创新模式正是本文的选题意义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创业风险投资的概念、理论和运行机制,再次分析了国内外以及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现状,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五种常用类型,以此为参考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创新发展模式。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创业风险投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创业风险投资理论及运行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2.分析了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现状。3.介绍了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历程及特点、发展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4.构建了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创新发展模式,并从政府、创业机构、创新产业及园区叁方面提出了该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是一种系统活动,其涉及创业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的各方面,国外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2.各地区常见的五种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为:以政府政策扶持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金融体制支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人才智力支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创业园区聚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以中介服务体系支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3.本文构建的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创新发展模式是“以政府培育引导为基础,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为核心,特色产业及创新产业投资园区为依托”的,其运行强调政府、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特色产业及园区叁方的联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论文首次把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了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2.构建了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创新发展模式,并从政府、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特色产业及园区叁方面对该模式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刘延明[4]2004年在《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风险投资公司的良好运作与发展,除了需要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外,宏观支撑环境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在风险资本来源、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因为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支撑环境不同。因此,站在国家的层面,分析不同国家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的差异,进行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国际比较,对于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培育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进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高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与运作模式的系统设计”(70025202)的部分研究内容。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对我国风险投资公司调研基础上,本文对美国、日本、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进行比较研究。本文共分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了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提出本论文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从理论上构建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2、从国家层面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中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比较研究;3、运用DEA方法就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支撑作用的相对有效性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第二章是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研究。首先从风险资本规模、风险资本来源、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行业分布和投资阶段分布等方面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及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其中,通过对美国风险资本额历史变化的考察,得出宏观环境在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对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叁个国家在风险资本来源、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行业分布方面存在差异;而投资阶段分布则大致相同,趋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第叁章是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研究。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公司支撑<WP=79>环境的内涵及特征,然后从理论上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指出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由金融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体系等支撑环境因素构成。第四章是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本章是全文的重点,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体系中的金融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在金融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从金融体系起源、金融资产结构及资本市场体系几方面分析了美国的金融环境;从主银行制度形成的历史根源、主银行制度的特征及OTC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日本的金融环境;从银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及其对风险投资公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比分析了美国、日本金融环境差异对两国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来源、投资方向和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的影响。另外,运用DEA法就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支撑作用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得出:美国金融环境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撑作用是DEA有效的,而日本、中国等国家则是DEA无效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美国的金融环境更加适合风险投资公司运作与发展。在政策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分析了美国、日本、中国叁国政府促进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美、日政策环境比较研究,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和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政府扶持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不同行为模式;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政府以各种方式直接提供资金参与风险投资是必要的,但在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应逐渐退出,通过间接方式指导、调控风险投资的发展是比较合理的政府行为。在法律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的法律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美、日、中法律环境比较。通过比较看到,与美国、日本相比,我国在风险投资有关立法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文化环境比较分析中,首先比较了美、日、中叁国创业文化的差异,接着对各国的信用体系进行了比较。得出,美国的创业文化适宜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日本和我国的创业文化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并不适合风险投资的发展;美国、日本均是“征信国家”,拥有发达的现代信用体系;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人们普遍缺乏信用意识。在人才环境比较分析中,从风险投资人才比较、人才培养体系比较、人才<WP=80>流动机制比较叁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叁个国家在人才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得出,美国具有与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环境,而目前日本和我国的风险投资人才较为缺乏,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利于风险投资所需人才的培养。在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分析中,首先分别对美国、日本和我国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叁个国家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美国的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比日本更加发达、完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风险
郑卫峰[5]2005年在《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文中研究说明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风险投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探索风险投资发展到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设中小企业板块,伴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我国风险投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从1984年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到1996年底,风险投资概念在我国逐步得到引入。风险投资思想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风险投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二,信贷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实现方式,无法有效支持风险企业的发展;第叁,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运作成为主导思想。 从1997年底国家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到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逐步兴起,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总结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及国家风险资本市场模式,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成为业内共识;第二,构建风险投资宏观体制框架、完善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成为风险投资业的主导思想。 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国内创业板建设的迟滞不前,国内风险投资思想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对风险投资的职能、风险投资体制框架建设、风险企业契约性质、风险投资机构契约性质、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逐步深入;第二,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投资机构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企业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声誉机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利益冲突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第叁,实物期权思想和组合投资思想在风险投资决策领域得到运用;第四,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思路已渐明晰。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重要的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从1998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否开设创业板、创业板如何定位、创业板在什么时机推出、创业板微观制度如何设计都构成了我国风险投资思想的重要内容。
胡顺东[6]2009年在《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之争中以经济之争为最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手段服务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满足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其在美国60年代应运而生。风险投资的出现将高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进而形成产业化的整个过程提速。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客观上增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这一点被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2001年,发展风险投资被作为一号提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倍受关注,因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研究则既有实践价值也有理论价值。在实现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下,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有利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创新经济实现途径。首先,论文评述了国内外对风险投资、国家(国民经济)竞争力及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特征和运作流程,借助自然科学中的共轭概念,阐述了风险投资与经济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共轭关系,提出了双驱动机理来说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论文提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观点,以此为思路,论证风险投资在孕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刺激制度创新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因素方面的作用。再次,论文归纳总结了各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及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现状与风险投资的关联关系,从实证角度佐证了论文的观点——风险投资能够对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论文研究并阐述论证了风险投资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外在经济效用。在论文中,依据工MD的国家竞争力体系建立了评价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44个叁级指标,每个指标都可以得到经济数据支持,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强的经济应用价值。最后,为实现我国短期内快速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和赶超的目标,论文给出了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的是制定风险投资阶段性国家发展战略和实施政府——市场混合发展模式。
朱奇峰[7]2009年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论》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其中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特定含义是在中国注册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包括在中国设代表处从事投资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中国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经济发展阶段,急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战略转型。因此,要发展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进行大规模的企业兼并重组。然现有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金融功能难以对此提供有效支撑。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的兼并重组所需的金融功能需要由私募股权市场和私募股权基金来提供,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渠道。由此可见,加快发展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意义重大。但由于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界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内涵、定位、治理机制、外部支持环境、推动模式、组织形式、监管模式等尚未明晰,导致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在整个金融结构中所占比例过低,尚不适应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因此,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次较系统地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问题进行论述。笔者从产业融资需求角度剖析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内涵及其运作流程着手,从金融功能角度对中国私募股基金的金融属性及其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定位进行了重构,并结合人力资本特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治理机制构建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和基金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发展模式应从政府强制引导下的市场推动模式向盈利预期诱致下的市场推动模式过渡;应将有限合伙制为主的组织形式做为未来发展方向改革相关制度;立法和监管上要采取开门主义和行业自律监管为主的观点。同时,结合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经验,对如何构建和完善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外部支持环境提出了笔者若干政策建议。
李少亮[8]2013年在《风险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投资业自发展伊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各国经济学界对其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从未间断,现已成为经济领域重点研究问题之一。中国风险投资相对国际风险投资业而言起步较晚,无论在宏观经济制度环境还是在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风险投资的涵义表述方面也不同于西方国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以美国为例作对比,并参照国内权威定义,总结我国风险投资特征。技术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作为经济增长理论中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影响经济的增长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行进研究,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及通过对某一区域性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调研分析后,得出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就业率和影响行业收入等途径实现,这一结论符合经济增长理论。本文在研究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并与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对比后,发现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源自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也有源于风险投资业自身的,而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功效也成为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在借鉴美国模式经验的同时,本文针对我国风险投资业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创业资金来源渠道;明确政府定位,制订和落实各种鼓励政策;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环境;培养风险投资专门人才,为风险投资提供人才保障等。
李睿[9]2009年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国的建立起步于80年代末,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任务,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科技基地。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自身的问题。而几乎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进入我国的风险投资也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障碍。由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互补性,两者的融合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将弥补各自发展领域内的不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得到良性的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引入风险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引进风险投资以促进其入孵企业的快速成长,而风险投资也正积极地嫁接孵化器来完善自身的服务和更好地运作投资项目。然而,作为具有更多事业性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以逐利为目的的风险投资会不会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采取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更有利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推动科技创新与创业企业发展?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又会怎样影响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在继承和借鉴国内外己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的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双方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确定了其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研究了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融合模型。
郭占力[10]2005年在《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投资,或称为风险资本、创业资本,是指以股权、准股权或具有附带条件的债权形式投资于新颖、未经试用技术项目或未来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项目,并愿意为所投资的项目或企业提供管理或经营服务,期望通过项目的高成长率并最终以某种方式出售产权以取得高额中长期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是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助推器,但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和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本论文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论文首先对风险投资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了综述;对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进而按照治理机制→运行模式→退出机制→发展评价及对策的逻辑,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深刻分析了风险投资的治理机制,剖析了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建立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和转移模型;分析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提出我国选择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的法律法规约束及思路。 继之,论文对风险投资的运行要素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风险投资发展运行要素结构模式和运行状态的函数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和交易机制;构建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对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评价。从而,为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行与发展提供了模式借鉴。 再者,论文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论证其退出动因、功能及创业板市场建设与风险投资的互动关系,从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推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管理体系完善诸方面,剖析了创业板市场建设对于风险投资发展的作用和机理。 最后,论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规模进行了预测,
参考文献:
[1]. 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 王静. 暨南大学. 2006
[2]. 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研究[D]. 杨峰. 浙江大学. 2008
[3]. 重庆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D]. 张冰. 重庆工商大学. 2010
[4]. 美、日、中风险投资公司支撑环境比较研究[D]. 刘延明. 吉林大学. 2004
[5]. 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 郑卫峰. 复旦大学. 2005
[6]. 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胡顺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7].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论[D]. 朱奇峰. 厦门大学. 2009
[8]. 风险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李少亮. 山东财经大学. 2013
[9].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的融合发展研究[D]. 李睿. 合肥工业大学. 2009
[10].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郭占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标签:投资论文; 创业风险论文; 私募基金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股权分配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投资论文; 风投论文; 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