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后患者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骨性下颌前突并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在观察期内不进行任何治疗。对比治疗组组内以及两组间口腔功能间隙变化情况。结果:统计学检验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两组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会减小口腔功能间隙,故术后应考虑患者是否会因此引起舌体、舌骨以及咽腔的变化,以防患者出现舌咽功能紊乱的不良情况。
【关键词】正畸-正核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口腔功能间隙是面部最为重要的功能腔隙。有相关研究显示功能腔隙会对面部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其是导致牙颌畸形的主要因素之一[1]。但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对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口腔功能间隙的研究或下颌后缩矫正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方面的研究,临床对于骨性下颌前突畸患者口腔功能间隙的研究相对较少[2-4]。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20例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以及同时期20例不进行任何治疗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后对患者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影响,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20例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时期20例观察期间不予以任何治疗的骨性下颌前突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骨性下颌前突。纳入标准:磨牙以及尖均为近中关系,ANB在-2°以下、前牙反牙合;年龄在18周岁以上;单纯发育畸形、无先天畸形情况;参与本次研究前均未进行过正畸治疗。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4.3±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4.8±3.2)岁;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等均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在参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正畸治疗:术前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从而为手术中移动颌骨以及定位颌骨提供良好条件,并为术后颌骨的固定以及稳定打好基础。采用3M mini twin直丝弓矫治器,排齐并整平牙弓,纠正牙齿代偿性倾斜,并调整不协调的上下牙弓宽度,尤其对于上牙弓狭窄的患者而言,进行术前正畸扩弓十分必要。
正颌手术:术前做好模型外科、VTO以及牙合板的制作,主要用于术中以及术后颌骨的定位固定。术后要进行4-6周的颌间固定,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单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后退术进行临床治疗,均采取坚强内固定术进行颌骨固定。
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在进行正畸治疗之前、正颌手术前1周以及正颌手术6个月后进行患者口腔功能能间隙测量。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片结果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牙颌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X线片上的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进行测量。采用onyx软件进行测量以及计算,并依据Frankel的观点:将硬腭以及软腭作为口腔功能间隙上界以及后界,将上下切牙舌侧面设定为前界,以切牙及下第一恒磨牙根尖的连线为下界[4]。
1.3统计学方法
组间各项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治疗组组内数据则采用SNK-q检验进行口腔功能间隙各时间点变化情况的分析,P<0.05,则表示具体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组内各时间点口腔功能间隙各时间点变化情况的对比
正畸治疗前口腔间隙平均测量值为(2234.4±13.3)mm2;正颌手术前口腔间隙平均测量值为(2237.6±13.8)mm2;正颌手术后口腔间隙平均测量值为(2112.1±13.7)mm2;采用SNK-q检验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结果显示治疗后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Moss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了功能机制假说,其认为功能间隙在错牙合畸形以及颌骨的发育过程中产生了直接作用。但其并不能简单认定颌面畸形为口腔功能间隙异常所致[5]。目前临床多数学者在研究功能间隙与畸形之间关系时多以下颌后缩病例为研究对象,曾有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后患者的口腔功能间隙矢断面的面积要大于治疗前。其依据研究结果得出口腔功能间隙扩大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故口腔功能间隙过小不利于下颌骨发育[6-7]。但也有相关学者认为骨性下颌前突与下颌后缩不同,其在进行正颌手术后会导致口腔功能间隙缩小[6]。该项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结果显示治疗后明显小于治疗前,对比治疗组术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的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结果未见明显差异,但对比治疗组术后以及同时间对照组的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治疗组测量平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口腔功能间隙减小。该项研究结论与王瑞永以及赵志河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7~8]。通过分析前人研究结果以及本次研究资料,笔者总结造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治疗组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存在较大关系。本次研究中采取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形式,其在后退下颌的同时减小了口腔功能间隙,而功能性矫形治疗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从而得出了不同结果。另外从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因正颌手术会减小术后口腔功能间隙,故应考虑到患者舌体、舌骨以及咽腔等部位的变化情况,以免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匡威,段建民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会致使口腔功能间隙缩小[6]。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口腔功能间隙,故手术结束后应注意患者患者病情病况,考虑患者是否会因此引起舌体、舌骨以及咽腔的变化,以防患者出现舌咽功能紊乱的不良情况。
参考文献:
[1]赵志河,吕丹,周力,等.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初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18(4):259-261.
[2]张震康,赵福运,孙广熙.正常成人颞颌关节X线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24(6):65-71.
[3]王剑峰,林新平,黄奎,等.骨性Ⅱ,Ⅲ类错牙合舌大小位置及姿势位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21,(5):558-561.
[4]Ingman T,Nieminen T,Hurmerinta K,et al.Cephalometric comparison of pharyngeal changes in subjects with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or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in upright and supine positions[J].Euro J Orthd,2014,l2,(6):321-326.
[5]赵志河,肖丹娜,高辉,等.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结构的比较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21(2):136-138.
[6]匡威,段建民,汪维健,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4,18(7):992-993.
[7]王瑞永,马绪臣,张万林,等.健康成人颞下颌关节间隙许勒位片和锥形束[J].测量比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2013,24(1):11-13.
[8]王海燕,段银钟,田晓光,等.骨性下颌前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2(1):33-34.
论文作者:唐新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间隙论文; 口腔论文; 功能论文; 下颌论文; 患者论文; 测量论文; 正畸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