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协调--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的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协调--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的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协调——学习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家安全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概念的拓展

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当今,国家安全已从政治、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等领域。安全概念和政策的指向,从过去着重确认和主要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而延伸到关注国内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生活、文化价值体系调整,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动乱。因此,国家安全表现为一个国家面对某种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积极主动的竞争力和相对被动的抗风险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着眼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确立了国家安全的崭新观念,即综合安全观、动态安全观和安全寓于发展之中的安全观。他所强调的是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国家利益的综合安全,在内部充满变动、外部充满挑战的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身,在运动中求得安全。安全的内容、重点和维护安全的手段随着发展而变化。着眼于动态安全,邓小平把长治久安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而发展自己是达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一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这一中心。因此,他把发展本身当做一种安全。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在对国家安全的概念进行拓展的同时,邓小平对国家发展的概念也进行了扩展。他不仅强调经济发展,而且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协调运动。比如他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经济、文化和谐观,政治体制改革在相应时机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的改革观等等。这种协调发展是安全最本质的体现。此外,他还把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这构成了他的新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二、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历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同时,二者也隐含着内在的矛盾。一方面,国家安全是国家全部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国家安全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邓小平认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因为国家的生存是国家发展的条件,而国家的生存需要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一,国家安全为国家发展开辟有效的通道。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发展“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0页。)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考虑使他认识到中国“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注:《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244页。),“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6页。)其二,国家的发展需要国家安全的支撑。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和冲突,如果没有国家安全来支撑,国家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就有可能付之东流。国家发展并不能自动实现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必然依赖于国家安全的支撑。但是对国家安全的关注需要一个度,如果忽视这个度,很容易把国家安全突出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使安全压倒一切,不计成本。比如有一段时间,我国由于对国际形势判断的误差,在阶级对抗、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军事上的三线建设上投入过多,从而使我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资本主义对我国经济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等威胁的认识偏差,也曾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发展进程。当然,对安全威胁估计不足,安全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有效地保障发展的利益,这也会损害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发展为国家安全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发展赋予安全以新的意义,安全寓于发展之中。一个国家要长久保持其在国际上的有利地位,就必须具有一种自我调整,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机制。邓小平针对现实经济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一事实,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他认为真正治本的途径就是以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了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定团结,才能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增强实现祖国统一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告诫人们,“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页。)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社会稳定。在实现社会稳定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方面的良性发展。缺乏这样一种发展,稳定就失去了其赖以存在的基础。稳定是为了给发展提供条件。不求发展,稳定就成为徒具形式的稳定,这种稳定只能限制发展,并最终葬送稳定。邓小平在强调以稳定创造发展条件时,是着眼于发展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看到稳定带来的实在的好处,看到现行制度、政策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稳定下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此外,只有发展才能给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没有发展的稳定是难以持久的。“如果改革成功,会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能防止矛盾冲突的升级,使社会内部的矛盾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之内,“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从而形成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

发展会引发更多的挑战,这种挑战并不一定会对国家生存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但它自然扩展了国家安全的界面,突出了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的重要性。发展引起的安全风险的增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发展自身的协调程度对安全的威胁。比如经济发展速度与国力的不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冲突,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不协调,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不公等等,都是发展中矛盾容易激化的因素。国家发展进程中上述诸方面的割裂,或者不协调,往往造成非常惨痛的教训。历史上有过落后战胜先进、野蛮民族征服文明民族的尴尬情形,我国建国后也曾有过单项发展超常、诸多方面大大滞后而引起发展停顿的情形。第二,发展的扩展对安全的威胁。当一个国家把它的发展边界扩展出国界时,它就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风险,它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安全、文化传统都将受到更广泛的威胁。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将促进各国的合作,但同时也会导致冲突。这是因为世界各国都设法减少相互依赖所造成的弱点,以增强本国的安全。而且各国在经济领域相互依赖的程度是不对称的,经济上依赖较少的一方有可能强迫依赖较多的一方作更大的让步。如果经济的开放过快,可能会在短期内积聚起国家无法承受的高昂的开放成本。可以认为,未执行有序的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是东南亚诸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而一旦认识到这种威胁已经足够大时,国家也会因为短期内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而被迫放弃进一步的开放,要么收缩扩展的边界而更加内向,要么在扩展中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以更强的信心参与到更广泛的领域。收缩使得国家把它现实的安全风险积累起来,留给子孙后代。扩展使得风险得到释放,但其前提是,扩展之中有相应的安全体系来保障。如果缺乏一种安全机制来保障它的发展利益,它就会在发展中沦为他国的附庸,而失去经济独立,进而政治的独立都难以保障,至于丧失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质就更是不言自明的了。第三,发展必然涉及人们之间的利益调整,因而发展过快和发展过慢都容易导致矛盾的激化,使不安全因素增加。中国目前已大步进入了一个剧烈的社会变动时期,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分配不公、职工下岗失业、农民负担过重、腐败日益滋长等,都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要特别注意发展中的安全。

没有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就难以得到保障。但是过分地强调安全威胁,或者面对安全威胁构建的是低效率的安全体系,就会延缓发展的步伐,这只是透支未来的安全资源,对安全本身没有丝毫的助益。没有发展,安全是脆弱的。因为它不仅没有实力去抵御外来的威胁,去争取发展的平等机会,而且也没有实力解决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发展会带来利益的冲突,会带来不稳定,会对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反复证明,既没有牺牲安全而能促进发展的范例,也没有牺牲发展而能很好地保证国家安全的范例。

三、促进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协调

国家安全与发展之间既矛盾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二者在实践中的冲突能够通过有机的协调加以解决。那么如何协调才能使二者的冲突降低到最小限度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以发展促进安全。这种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奠定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发展速度;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就是经济建设,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赶上去,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力争到下世纪中叶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2页。)通过发展,夯实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军事实力。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发展的各领域之间和各领域内部不协调所引起的冲突,有时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各自内部的协调,而且要注意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之间的协调运动。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以改革促进发展,注意改革的时机、范围、力度、人民的承受能力,与发展的需要相协调,确保改革中的安全。改革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安全系数,因为改革是活力之源,它对发展的促进,使得我们不至于透支国家未来的安全资源。但是改革现存政治、文化、经济体制层次中不合理的部分有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7页。)

政治的改革和发展,要稳妥地推进。政治发展中要注意区分政治破坏力量和发展力量。在有效抑制国家内部的政治破坏力量的同时,以政治的发展和建设保持政治的活力。在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时,要注意处理好坚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借鉴吸收先进国家行之有效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东西,又坚持和发展本国行之有效的东西。政治要符合国家最高利益的发展,能提高公民对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认同程度,形成、巩固和壮大支持政治稳定的社会力量。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政治,是这个国家安全的坚实的政治根基。

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也要贯穿国家安全的原则,在经济生活中始终存在着国家经济能否健康、安全成长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的转换、外国资金的引进、重大项目的建设,都应从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考虑。经济改革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文化的发展安全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21世纪将是多种文化相互激荡,激浊扬清,互相借鉴吸收,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本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的世纪。我们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发展自己具有独特民族气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文化,使之吐故纳新,才能保持它们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文化发展奠定的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能增强国家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但文化存在冲突,因此在发展之中要注意使文化发展不至偏离正确的轨道,能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保持自身文化独特的魅力。

二是以开放促进发展,把握开放的节奏,确保开放中的安全。通过开放,寻求国际的竞争与合作,寻求共同利益,扩展自己的利益边界。国家在发展中利益边界的扩展,在利益系统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织局面,不仅对国家发展是有利的,而且对国家安全也是有利的。在竞争状态下,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影响他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行为。由于国家利益是在国际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利益和目标往往相互依赖,加上多国利益集团各种需求相互渗透与交叉,使世界利益的格局呈现多层重叠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现象。但竞争在某种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冲突,因为各个国家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重。在冲突的条件下,一国之所得必定为另一国之所失。因此存在着扩展国家的安全能力的需要,以有效地保护本国的发展利益。开放是有风险的,“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6页。)同时通过接触一切正面或负面的东西,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反颠覆的本领。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在世界范围内广交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提高我国对付外部压力的能力;并在相当程度上分化敌对势力,减轻我国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改善外部环境。为了不使开放所积聚的成本高昂到危及国家安全的地步,我们应该采用更稳妥的开放方式,化解开放中的风险,以形成对国家发展和安全都有利的开放局面。

安全要更好地为发展服务。国家安全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和促进发展,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国家安全手段,营造安定的国内环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发展创造条件。在邓小平看来,一是要维持国内政局稳定,中国的政局稳定最关紧要的是要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国策。二是解决国际争端力争用和平方式。三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四是构想和实践“一国两制”,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五是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并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使之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另一方面要构建富有效率的安全体系。这个安全体系要富有效率,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注意在安全与发展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寓安全于发展之中。邓小平所说的国家安全所需要的国防力量规模和结构必须与现阶段的世界形势和周边环境相适应,军队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等,实质上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一个高效率的安全体系是国家发展的促进者。安全和发展涉及等量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效率决定了安全对发展是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在经济的意义上,可以把国家安全看作是为发展支付的一种成本,而且是一种公共成本。这种公共成本的支付直接体现为一种资源的再配置,它把私人的部分生产性和生活性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然后由它为发展提供一种服务。它转移的数量必将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安全所耗费的资源过多,超过了需求水平,就是一种浪费,对经济发展会造成损害,延缓经济发展进程。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寻求一种机制来基本实现安全的供给与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平衡。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多少安全保障,一般是很难估价的。安全所提供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边际利益递减至什么程度,才使之边际成本基本上等于边际利益,这也是很难估价的。发展虽然不能代替安全的功能,但是在动态的意义上,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安全。发展提供的部分安全服务所产生的收益,使之能部分代替纯粹安全所执行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安全寓于发展之中。

协调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安全地发展,促进国家的强盛。这种强盛包括国家在国际上的威信、尊严、力量,国内经济的繁荣、政府的崇高权威、强大的军事实力、较高的社会福利、良好的国民教育、健全的法制、高度的政治认同、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事业等。国家的强盛以国家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国力为标志,任何单方面的发展都不足以表明国家的强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以国家安全为最高利益,在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国家发展。另一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国家发展来巩固国家安全,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标签:;  ;  ;  ;  ;  ;  ;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协调--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的经验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