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藏药何首乌的栽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首乌论文,藏药论文,珍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何首乌也叫首乌,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和陇南等地分布较多。其以块根供药用,味甘、苦、涩,性微温,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乌须发和通便解毒的功效,主治因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耳鸣、心悸怔忡、须发早白,腰膝衰软、梦遗滑精及便秘疮痈等症。蔓茎亦入药,称夜交藤。其味甘,性平,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多梦及风湿痹痛症。
1 植物形态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细长,末端膨大成肥厚、坚实、外皮红褐色或红棕色的不规则形块根;茎中空,紫绿色,长丈余,多分枝;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狭卵形至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绿;四惟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而多,白色;瘦果椭圆形,黑色,有3条纵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 生长习性
何首乌原野生于灌丛、林缘、山坡等向阳或半荫蔽处。其喜温和湿润的气候,怕干燥和积水;耐寒,地下部能自然越冬;喜生长在疏松、富含席殖质的沙质壤土中,在黏土和盐碱地中则生长不良。
3 栽培方法
3.1 选地整地
种植何首乌可选择林缘、沟边、山坡等地。种前深翻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耙平。如采用分根繁殖,一般不做畦。采用种子或扦插繁殖者,可按地长做成宽100~130cm的平畦,畦间留33cm宽的排水沟。
3.2 种植
何首乌可用分根、扦插和种子繁殖。零星种植,多采用分根繁殖;大面积栽培,可采用扦插或种子繁殖。
3.2.1 分根繁殖 清明前后,挖出块根,分切成若干块,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50cm、株距33cm挖17cm深的穴,每穴放入1块,覆土压实,浇透水。一般半个月以后即可出苗。
3.2.2 扦插繁殖 在7月份的多雨季节,剪取生长旺盛、健壮的蔓茎,截成25cm左右长的扦插条,每根插条必须有2个以上的芽节。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45cm、株距25cm挖穴,每穴斜插入插条2~3根。不能倒置,上面一节保留叶片露出地面,其余节除去叶片埋入土中,覆土压实。保持土壤湿润,半月以后即能生根成活。
3.2.3 种子繁殖 清明至谷雨期间,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2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至畦平,用木磙稍加镇压,并浇透水,20天左右即可出苗。一般每亩需种子1.5~2kg,种子发芽率为60%左右。
出苗后适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随时拔草,适当间苗。待苗高17cm左右时,按分根法的株、行距移栽定植到大田。
3.3 田间管理
3.3.1 松土除草 苗期根据杂草滋生情况松土除草。锄草宜浅,避免伤根。当蔓茎高达33cm时搭架后可不再锄,发现杂草随时拔除。
3.3.2 浇水和排水 苗期如遇干早,应适当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利幼苗的生长。在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3.3.3 追肥 何首乌喜肥,在定植或扦插的次年春天,可在行间开沟,每亩施适量厩肥或追施硫酸铵10~15kg和过磷酸钙15~20kg。
3.3.4 搭架和修剪 当苗高33cm时,应在株间设立支架,以供蔓茎缠绕生长。可每株选留3~4条蔓茎,并将留下蔓茎上基部叶片除去,以利通风透光。
4 病虫害防治
4.1 叶斑病
多发生于夏季气候潮湿和田间通风不良时。在蔓茎下部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黄绿色病斑,后变为淡褐色,严重者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烧毁;发病初期喷1∶1∶120波尔多液,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4.2 根腐病
多发生在雨季排水不良的田间。发病后根部腐烂,地上部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及周围撒入生石灰消毒;杀确爽,亩用药30-50mL,用水稀释1200~1500倍液喷雾。
4.3 蚜虫
夏季干旱时多见,成堆聚集在叶上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变枯蜷缩。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发生期每亩用15~20g森得保喷粉,喷粉使用前加入30~35倍的中性载体(轻质碳酸钙或滑石粉),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收获加工
定植或扦插2~3年后,于秋末叶落或春季未萌发前采挖。将块根放在日光下晒至半干,然后切成小块,再晒至全干,即为成品。
在收获块根时或在栽培后第2年的秋季叶落时,将蔓茎割下,除去细枝和残叶,晒干,即为夜交藤。
联系电话:0432-651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