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哈尔滨 150076
患者,男性,60岁。于2014年5月12日10:00时出现神志不清,出汗,继而嗜睡,呼之不应,不能言语及大小便失禁,并突发抽搐。因意识不清4h,抽搐1h急诊入院,血糖0.8mmol/L,头颅CT示未见异常。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平时口服优降糖5mg,3次/日,二甲双胍2片,3次/日。查体:T:360C,P:90次/min,R:17次/min,BP135/100mmHg。重度昏迷,查体不配合,口唇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轻度抵抗,左上肢肌张力较高,左下肢及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化验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头颅CT检查均无异常,入院诊断为:低血糖性昏迷,Ⅱ型糖尿病。在止惊,脱水,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改善脑组织代谢类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HBO)治疗。HBO治疗应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Mpa(绝对压),加压时间为15~20min,稳压后面罩吸入纯氧,吸氧30min×2次,中间吸空气10min,减压时间为25~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首次治疗2~3个疗程,应视病情间断、反复治疗,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后休息1~2周再治疗。首次治疗后,口唇紫绀改善,治疗3次后,患者意识仍不清楚,但出现四肢不自主活动,疼痛反射增强,5次HBO治疗后,可唤醒但易入睡,不能言语。10次HBO治疗后,可拔除鼻饲管喂食,唤之能应答,能配合简单行为活动。15次治疗后,神志基本清醒,语言功能逐渐恢复,能使用简单短语对话。20次HBO治疗后,可扶持行走,无头痛症状,二便正常。30次HBO治疗后,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可自行下床活动,但仍存在记忆力稍差。40次HBO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
讨论: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多见,老年人服用时,如剂量过大,进食过少或剧烈活动时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大多数老年人伴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容易误诊或漏诊,病死率较高。血糖为脑细胞的主要能源,大脑对葡萄糖的高度依赖性,脑细胞储糖量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如果低血糖发作较重而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严重的脑损伤,超过30min,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甚至脑死亡。此患者昏迷超过4h,可见脑组织功能严重受损。HBO可明显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有效增加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能促进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组织的氧供给微循环[1]提高氧在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增加机体的氧储备,恢复有氧代谢,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SOD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促进受损脑神经组织修复及其他营养,还可以防止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防止血流阻滞造成脑及其他脏器的损伤。同时HBO可以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改善肾脏、胰岛等组织功能,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2],有利于胰岛素功能恢复,胰岛素分泌增加,糖代谢紊乱得以纠正。在HBO下,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多,使脑干、小脑获得充足的血液循环,加速了小脑、脑干栓子的软化溶解,改善了网状结构的功能,促进早期意识恢复和清醒,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3]。因此,早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十分重要。本例患者经过HBO治疗,达到促醒和治疗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传民,张国瑾,曹连生,等.高压氧为主治疗持续性状态疗效(附168例分析).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5:199-202.
2.修平,李萍,任建民,等,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36例.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5,6::114-115.
3.Traversa R,Cicincal P,Bassi A,et al.Mapping of motor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troke.A brain stimulation study with focal magnetic pulses[J].Stroke,1997,28(3):110-117.
浅谈急诊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
邵 华
浅谈急诊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 410100
【摘 要】病人的指导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收治的病人有其特殊性,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病人;心理问题;重要手段;保健服务;急诊科 护患关系;恐惧心理;应激状态;治疗
急诊手术病人是指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过去许多人认为,面对病情危重的病人,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技术给病人实施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我们认为做好急诊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因为急诊手术病人面临的是生命的威胁和躯体的伤残。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往往会使病人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此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临床资料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急诊手术826例,其中骨科手术502例,普通外科手术324例;男583例,女243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111例,中等教育420例,初等教育289例,文盲6例;职业:干部142例,军人96例,工人105例,农民110例,学生87例,职员92例,个体劳动者171例,其他23例。
二.病人心理分析
2.1 手术后恐惧和紧张的心理 这是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健康人在缺乏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其症状重,再加上剧烈的疼痛及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使患者产生恐慌、焦虑心理。进入手术间,看到陌生的环境下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各种监护仪器在使用中发出的连续响声及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更加剧了恐惧和紧张。
2.2 忧虑、烦躁的心理 希望得到关照和渴望得到最佳治疗的急诊手术病人,由于对医护人员不熟悉,对自己病情不了解,而担心手术效果,术中是否会顺利,能否成功,麻醉的效果如何,愈后情况怎么样,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有些患者还担心经济问题。思虑过度而产生忧虑、烦躁心理。
2.3 悲观、绝望的心理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和恶性事故等超常的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尤其因意外事故导致粉碎性骨折,需截肢的病人心理更为脆弱,他们认为自己将成为废人,怕今后的生活不能自理而负累家人。由于过分的忧虑和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甚至不配合手术,严重的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三.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1 术前巡回护士要在术后病人床前看望病人,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心平气和的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及疾病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麻醉的方式,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有何要求,并解决合理要求,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还可以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的情况,增强他们对医护、麻醉人员的信任感,更好地配合手术。
3.1.2 急诊病人入室后,医务人员应主动安慰病人,介绍使用仪器的目的及有无损害性,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对有必要上约束带的病人,要讲明使用的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切不可强制执行。对需插导尿管的病人,应在麻醉后操作,减轻病人因插管不适带来的心理刺激,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对疼痛不能配合麻醉的病人,首先鼓励他们要坚强,勇敢的接受治疗,并握紧病人的双手,抚摸病人的面颊给予安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对腹部手术病人在术中有牵拉反应时,巡回护士站在靠近病人头部位置,嘱病人要放松不要鼓肚子,或做几个深呼吸,并按压合谷、内关等穴位,减轻由牵拉反射引起的不适,必要时给病人擦汗,清理呕吐物,安慰病人,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对担心经济问题的病人,讲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且尽量减少贵重药品的使用,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手术治疗。人生中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特别是截肢病人,所以对致残病人要给予同情、支持,引导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述一些残疾人杰出的事迹及顽强战胜病魔的事例,鼓励他们勇敢的承认现实,接纳现实,积极的对待人生。
3.2 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协助病人配合手术治疗 家属在病人受到伤害或死亡威胁时,表现为惊恐、不知所措,心理反应可能比病人还要复杂,因此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在术前让他们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劝导他们不要在病人面前出现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的情绪,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与医护人员配合,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解除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3 营造舒适的环境,给病人一个愉快的心理 由于病人对医院环境和手术气氛极为敏感,所以手术间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室温保持在23℃左右。医护人员在手术时不要闲谈嘻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间谈话要细声谨慎,抢救病人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操作时尽量减少、减轻器械的碰撞声,避免给病人造成一些不良的刺激,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
四。实验结果
根据对826例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记录评价分析,精神紧张恐惧者占95.37%;忧虑烦躁者占85.10%,包括:担心收费过高者占28.67%,担心医生不负责任者占5.23%,怕手术不成功者占6.99%,怕手术后复发者占8.97%,烦躁者占35.24%;悲观绝望者占8.71%;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占69.96%。经过对826例急诊手术病人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记录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精神紧张者下降了43.85%;忧虑者下降了36.22%;悲观者下降了6.57%;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升至90.21%。826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无1例发生手术意外。
五.讨论
5.1 我们通过术前和术后与急诊手术病人的接触、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掌握病人的心理问题和需求,按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从而减轻了紧张、恐惧、焦虑、绝望、疼痛及痛苦程度,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情绪稳定,精神轻松的情况下手术,不仅能让病人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还会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5.2 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我们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才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难点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微,杨国愉.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9.
[2] 柳世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华夏医学,1997,10(06):776.(编辑海天) 作者单位:100037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手术室
论文作者:齐莫寒1,殷石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心理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低血糖论文; 病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