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若干观点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点论文,点评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述观点,主要摘自党的十五大前后公开出版的报刊和书籍,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理论界的思想动向。此点评,只是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仅供参考。
1.现代企业制度的提法不科学,它只反映了企业制度的时间概念,未反映企业的社会性质,应该提“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点评:①“现代”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时代背景,包涵了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技术基础等十分广泛的内容。
②计划、市场没有姓“社”姓“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是否也是如此?是否既适用于资本主义,也适用于社会主义。
2.国有资产的产权不存在不清晰问题,产权理论的基础是私有制理论,搞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搞私有化。
点评:①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适用于公有经济,又适用于私有制经济,不存在姓“公”姓“私”问题。产权制度产生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似乎不能因此而断定它姓“私”。
②问题的焦点似乎在于:要不要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入手来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3.公司制是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不是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
点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可能也没有姓“社”姓“资”的问题。
4.国有经济不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如果赚钱的行业搞私有制,赔钱的行业搞国有制,怎样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点评:国有经济是否退出竞争性领域,各国做法不一,应视国情而定。国有经济也应该赢利,问题在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是体现在赢利上,还是体现在“控制力”上?
5.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所有权的一整套制度规定,包括财产制度、领导体制、工资制度、管理体制等等。
点评:企业的制度是多层次的,有基础性的制度,也有具体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属于前者,其范围似乎不应太宽。
6.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均可以用来为发展生产力服务。发展生产力是目的,所有制是手段。
点评:目的与手段是相对的。建立公有制是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同时,它又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的目的。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对于共同富裕而言,发展生产力又是手段。
7.市场经济是个暂时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发展到成熟阶段,仍要搞计划经济。
点评: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长期的,而不是暂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市场与计划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更替。无论如何,过去那种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也不会死灰复燃。
8.我国提出的“大集体”的经济概念,丰富了公有制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应否定。
点评:大集体的经济形式,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何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9.应该否定“全民所有制”的概念,保留“国有制”概念。因为:①全民所有制带有虚幻色彩和骗人的性质,谁能感受到自己是所有者?②“全民”不“全”,广大农民能同全民所有制的资产直接结合吗?③容易给人以“层次很高,范围很大”的印象,有“一大二公”的感觉。④这个概念是斯大林提出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否定这个概念,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点评:全民所有制这个范畴具有两重性,一是指一种所有制的理论模式,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社会所有制的论述。另一是所有制的实践模式,是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国有制形式出现)。全民所有制实践模式具有局限性,必须进行改革,但能否因此而全盘否定其理论模式,并称之带有虚幻色彩和骗人的性质?
10.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是不正确的,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观念,是“左”的产物。因为:①国有制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都存在,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独有的。②马克思从未把国有制当作未来社会中的一个范畴。③国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不能直接结合,不能作主人。
点评:对国有经济全盘否定,似乎缺乏足够理由。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提到过,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应建立国有制,并未予全盘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作为公有制核心部分的国有制,其作用不言自明。
11.应把国有制与地方所有制区别开来, 既要有中央政府掌管的国有经济,也要有地方政府掌管的地方所有制。
点评:目前我国的国有财产大体上是统一所有,中央、地方政府分级管理。是否应改为中央和地方的多级所有制,须深入探讨,慎重行事。
12.应把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区别开来,合作制是公众所有制, 其产权落实到个人,集体所有制是共同所有,产权不落实到个人。
点评:似有道理。但是,合作制似乎更侧重于劳动者的联合。
13.毛主席说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对的。 只要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联合劳动,就是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性质。
点评:联合劳动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紧密联系,但不等于公有制。劳动联合与资本的联合,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应混同。
14.“民营经济”的概念不科学,它没有所有制的概念, 只讲了经营问题。
点评:民营经济从经营主体的性质来区分企业。划分企业可以有多种角度。不能认为只有从所有制来划分企业才是唯一科学的,其他划分都不科学。至于用民营经济来涵盖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则不妥当的。
15.公有制与私有制没有好坏之分, 对它的价值判断只能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决定。
点评:一般而言,此话无错。应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16.过分强调公有制为主体是不正确的,长期实行的结果, 造成公有制压制非公有制发展的现象。
点评:上述现象,由来已久。如何确定“过分”与“不过分”之间的“度”,是个难点。
17.股份制就是一种公有制形式,不是一种中性的概念。
点评:股份制企业是通过发行股票集资兴办的企业,股份制是一种财产的组织形式。公有制和私有制是关于所有制性质的范畴,它主要由财产归谁所有来确定。两组概念之间有明显区别。
18.不能容忍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经济成份还未占主体地位。
点评:此话有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国有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尚不占主体地位。
19.一般的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封建社会、 奴隶制社会也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公有制,应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这是区别于原始公社时期公有制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
20.混合经济将成为社会主义的“主导经济”。 因为:①国有经济将逐步缩小范围;②各种经济成份稳步发展,相互融合;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是多元经济,即混合经济。
点评:混合经济有两重含义,一是所有制的社会结构,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成;另一是指企业的资本结构,由多种所有制的资本组成。无论是指哪一种含义,成为“主导经济”的只能是一种经济成份,只能是对社会经济具有“控制力”的经济成份。
21.私营经济怎样发展都不过份。 私营经济已经实现异已者→同路人→同盟者→自家人的转变。
点评:问题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是否还具有“二重性”?除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外,是否还有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如果有,那么,此观点有点绝对化了。
22.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点评:此论有理。
23.应该承认公有财产与私人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才能实现两者的平等。
点评: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这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神圣”二字。如果它带有“永恒”、“最高”的含义,则欠妥。私有制不是“永恒”的,终究要被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也不是“最高”的,它不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或主导经济。
24.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提高效率的问题, 共同富裕就是公平问题,所以,社会主义本质可以概括为“公平+效率”。
点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有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最后的理论概括有五句话,包括三层涵义。即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述看法值得推敲的是:第一,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能否省略掉?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之一,能否忽略?第三,“公平”的字眼可以有多种解释,常常给人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不如“共同富裕”概念清晰,何必取而代之,退而求其次?以模糊的范畴取代清晰的范畴,很难说是一种理论进步。
25.“社会公正+经济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对这两点是否应该删除或修正?应慎重。
26.社会公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点评:同上述两条目。
27.不能靠私有制的篡位来解决公有制的缺位问题, 把公有财产量化到个人是私有化,是违反宪法的。
点评:不能把当前所有制社会结构的正常的调整,看成是私有制的“篡位”。也不能把“量化”到个人都看成私有化,关键要看是如何“量化”的。
28.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卖你没商量”,不征求职工意见。
点评:此话有理,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一卖了之”,“卖光大吉”。
29.“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点评:似应理解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例如,我们引进外商独资企业,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但不能因此而把外商独资企业看成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