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师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铜仁学院 刘 丹
摘 要: 简要介绍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心理学课程在考试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难度、考查方向的变化,探析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陈旧、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时缺乏等主要问题,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心理学课程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如何进行改革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证 心理学课程
教师资格制度,又称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就是以教师资格证作为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制度,规定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等特定条件,对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规范教师职业标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队伍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2013年8 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并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2016 年,全面正式实施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下简称“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确立,取消了一直以来教师资格“直接认定”的方式,意味着所有的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想进入教师行业,都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后,才可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的工作。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对心理学课程考核的变化
教师资格证国考后,不仅在考试时间、报考条件、考试难度、考试成绩实效性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引起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难度、考查方向的变化。比如考试内容不再以学科进行划分,而是分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心理学的内容就散见于“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两个板块的内容中,呈现出“重视学生心理、重视教学心理,兼顾班级管理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辅导”的特点。从对心理学考试内容的分析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不再单一地考查对心理学中理论性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是转为以实践能力题型为主,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这些课程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确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教师群体的整体质量。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课程的新变化、新要求,担任师范生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老师也必将做出新的思考。
二、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陈旧,偏向于理论
尽管全国已经正式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但在大多数的高校中,公共课心理学还是沿用之前教学内容。目前,市面上的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其框架大致相同,都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气质、性格、能力等章节。一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理论性强,实用性相对欠缺,加上少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这对于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仅觉得抽象难度大,而且感觉枯燥乏味。另一方面,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的变化和要求来看,目前心理学课程中普通心理学所占比重过大,教材中关于“普心”的知识点过多,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不能体现心理学在师范类教育中的特殊性,不能满足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集形、色、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积极有趣、活泼生动, 是对幼儿进行语言开发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幼儿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并将其最大限度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语言课堂,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2.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兴趣不高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之前,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学缺乏真正的兴趣,常常是在考前临时突击,机械性记忆学科知识。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会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一些小视频,带领学生体验一些团体活动。当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变成不仅要通过期末考试,还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需求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新要求,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完成知识的讲解,这可能会让心理学的课堂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考试培训课,课堂上知识的堆积,让学生疲倦,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课时缺乏
心理学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包含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气质、性格、能力、兴趣动机等。高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一般都是一个学期,36 或者54 个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学很难将心理学基本体系中的知识完整覆盖,教学课时的缺乏使得教师在每堂课中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那么在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上就难以保障。
2.2.5 发表偏倚评价 Meta分析中对发表偏倚研究方法较多[18],有秩相关分析法、漏斗图法、回归分析法、剪补定量分析法等,Cochrane合协作网推荐的是通过漏斗图法来识别发表偏倚[19],因此笔者采用漏斗图的分析方法分析有效率,漏斗图显示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见图4。
三、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策略
1.学生方面
(1)加强对公共课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业评价具有诊断和反馈功能,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同时对师生也具有激励功能。教师既要重视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业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以学科知识的识记为主的书面作业,采用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比如发布心理学课程的项目化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以兴趣为出发点,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运用图片、视频进行辅助,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如在讲“错觉”时,我们把静态的图片通过绘制,变成动态的呈现,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错觉。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优化了教学和学习两方面的效果。
2.教师方面
从图2、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双管开路故障对同步交流发电机三相输出电压信号影响较大,其故障瞬态衰减幅度较大。
(3)改变学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
(1)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学生很难对心理学学科本身产生直接的兴趣。那么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对心理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间接兴趣。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增加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有需求的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心理学是有用的,从而发展学习的兴趣。
(7)高效性。软件的效率性一般用程序的执行时间和所占用的内存容量来度量。在达到原理要求功能指标的前提下,程序运行所需时间愈短和占用存储容量愈小,则效率愈高。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作用不能被全盘否定。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一言堂”的局面,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和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是实验教学的具体承担者、落实者和实现者。每次实验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实验教师。实验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性管理。
心理学在高校虽然被定性为公共必修课,但是与其他公共课存在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作为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学好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的原理,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即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学习心理学课程是形成教师素质的开始,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体现了高等学校师范教育的师范特色。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由专为师范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支撑。这当中会涉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学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法和教学实习等,其中心理学又是教育类课程系列中的基础性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
(4)教师自身不断学习
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不容易。“银行能给我们的贷款额度在收紧。”某文旅企业负责人周珊彤说,“我们找银行贷款,额度上就会打折扣,放款也不能一次到位,而是要分几批发放,银行的解释是上级行对规模管理得较严。”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新变化对从事高校心理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首先,教师要深入中小学教学的第一线,与中小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其次,教师深入地研究心理学的教材,进行广泛阅读,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学习教育学等邻近学科,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够在讲授晦涩难懂的理论时深入浅出。最后,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3.教学内容方面
(1)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多,学起来比较枯燥,但是没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铺垫,就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和变化,对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优化,删减一些不常用、晦涩难懂的纯理论,或者把这部分纯理论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
(2)结合当今的教学实际
在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师资格考试的一些要求,结合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将这些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实际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在对“注意”这章的讲解中,可以首先给学生讲清楚注意的概念及基本规律,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学习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结合具体学科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甚至可以拓展讨论为了组织学生的注意,教室环境应该如何设计和布置、教师的衣着打扮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叶 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林玉生,汪 磊,陈久梅.谈教师资格证国考框架下的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徐建财.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21-0115
(本文系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18年度“一流本科教育专项”项目“教育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JG—2018012)
作者简介: 刘丹(1984—),女,苗族,贵州石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