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分析论文_程李月

(铜陵市立医院儿科;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给予不同原因所造成的外渗情况对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40例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资料,分析造成患儿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护理的对应方法措施。结果 造成40例儿科患者中发生更输液外渗的原因如下:首先,护士操作问题;其次,穿刺部位不合理;再次,患儿静脉条件较差;最后,没有采用合适的输液工具。在经过有效处理,所有患儿基本都已经痊愈。结论 对儿科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采用预防护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的输液外渗概率。

【关键词】儿科;静脉输液;外渗原因;预防护理

静脉输液在儿科中是一种重要的疾病给药方式,主要是通过患儿的静脉将药物注入至患儿血液中,利用血液循环来消除患儿体内病菌的一种治疗方式。在输液过程中,往往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会导致输液外渗的现象出现,输入患儿体内的药液无法全部被患儿摄入,药液出现漏出的现象,甚至是侵透至患儿的皮下组织[1]。因此,本文根据我院的4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临床资料,探讨了造成静脉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护理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共收治了4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儿,他们的损伤程度各不相同,主要表现有水泡、溃破疼痛、皮温增高以及出现肿胀。出生时间在1-9小时的新生患儿共有30例,1-6岁的患儿共有10例。

1.2方法

分析造成患儿出现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护理的对应方法措施。

2.结果

造成40例儿科患者中发生更输液外渗的原因如下:首先,护士操作问题;其次,穿刺部位不合理;再次,患儿静脉条件较差;最后,没有采用合适的输液工具。在经过有效处理,所有患儿基本都已经痊愈。40例患儿中一至三日痊愈的有16例,四至八日痊愈的有22例,经过植皮后痊愈的患儿有2例。见表1。

3.讨论

3.1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3.1.1人为因素

①医院工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医院工作人员的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护士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无法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现象。②儿童自身因素:首先,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在刚出生的几个小时内全身都还有胎脂,所以有的皮肤呈青紫状态,有的则呈苍白状态,以至于能够进行穿刺的部位只有头皮,而头皮可见的血管又极少,所以穿刺难度大,即使固定后也容易出现脱落现象,因此新生儿在后期被哺乳、喂食时很容易就出现外渗现象。其次,婴幼儿:婴幼儿在静脉输液时基本都会出现哭闹、不配合,再加上他们的血管本来就不直又短以及天生好动的性质,不好进行固定。

3.1.2方法因素

护理人员低年资与缺乏临床经验是造成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她们可能还不能完全对小儿头皮的特点进行掌握,以至于可能无法一次性穿刺成功,但如果进行二次或多次穿刺,来回进针时很容易会误入动脉导致患儿出血过多。

3.1.3环境因素

由于小儿身体素质还不健全,所以儿科的患者一般都很多,再加上小儿哭闹、好动的天性,导致儿科护士时刻都处于一个嘈杂的哭闹环境中。静脉穿刺进行时,小儿因为恐惧也基本都不配合,这导致年轻护士们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与不良心理压力。护士一旦出现一次穿刺失败时,许多家长都会产生不良情绪,无形之中这也给护士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2]。

3.2预防护理方法

3.2.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做好后期护理工作

作为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水准,以避免在穿刺时触碰到患儿关节部位,确保“一针见血”。穿刺结束后,除了合理进行固定,还应与患儿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他们使用保护性方法对患儿的固定部位进行约束,以防止输液外渗。

3.2.2严格规范输液流程并加强对流程的督导与监察

医院的各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规范静脉输液中的各个环节,要求护士必须三查七对的面对每个输液细节,时刻保持工作责任心。比如说,输液前,严谨核对患儿的姓名、性别、病床好以及病种等,以确保药物的剂量与输液时间的准确无误。此外,输液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整个输液流程的督导与监察,一旦发现有任何情况,立即进行处理。

3.2.3掌握药物性能,实施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给患儿进行输液前,必须确保自己了解药物的性能与特征,尤其对于那些具有高渗透性的药物与一些高危药物,更应该严谨进行操作。

此外,在每一次实施静脉操作前,护理人员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使用杀菌洗手液洗手并戴上口罩与无菌手套等。并且,也要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无菌消毒,以防止患儿的静脉穿刺部位有细菌滋生。

综上所述,对儿科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采用预防护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的静液外渗概率,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又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婷.儿科新入职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91-292.

[2]祝红宾.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依从性的因素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7):288.

作者简介:程李月,女,大专,27岁,1990年12月,儿科护士。

论文作者:程李月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分析论文_程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