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原则与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原则论文,策略论文,中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们刚刚在贵州建起了一个民族阅读中心,做了一场阅读活动,我们不仅阅读了中文、英文经典,还阅读了布依文、苗文经典。我们认为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为什么想做这次活动?主要是因为阅读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 对于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我个人的界定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以阅读为形式的课内外英语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是阅读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是词汇、语法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 我们知道英语课程标准将阅读过程中的活动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词汇、语法学习属于读前的“语言准备”活动。所以,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需要以“语言准备”为基础,在阅读教育过程中,可以不进行语言知识与技能教育,语言知识与技能可以作为阅读教育的伴随活动,而不是主体活动。也就是说,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不包括作为课文的中小学英语短文语篇教学,即:阅读教育不关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语篇教学、写作教学等。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常会有老师问:“怎么不讲词汇和语法?”词汇和语法是在课文教学里学习的,在阅读中,是要在“语言准备”这个环节中完成的。我这里要讲的是要在语言准备之后的阅读教学。鉴于阅读在价值意义建构上的独特性,我更愿意采用“阅读教育”这个概念。 英语阅读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见图1),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尤其是思维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等。中国文化传统与英语国家文化有很多相同,但更有显著差异。阅读英语文献,对于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一些素养,如全球视野、尊重差异、批判质疑等,更为不可或缺。 今天的中国不仅要读传统更要读世界,如果不读世界,就会走向越来越封闭的境界。美国学者Bloom写过一本书叫The Closing of American Mind,作者的观点倾向于保守主义,所以他在书中讲美国的文化渐渐走向内心。我认为,中国社会文化现在的发展方向是more and more open,我们的政策也是“深化改革开放”。英文阅读,对于中国学生乃至整个中国来说,更加重要的是获得宽阔的国际视野。比如,我们在比较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时,如果从戏曲艺术角度去比较,你可能发现关汉卿的戏曲艺术比莎士比亚有一些更高明之处。但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说,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存在差异,甚至差距,因为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你能读到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内涵,而关汉卿的戏剧中更多的是天人感应。这值得我们思考。 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方向分为语言能力发展(识词、语感、语言知识理解与运用,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迁移)、思维能力发展(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意义建构(发现意义、发展意义)、品格培养(自主、判断、坚毅……)和学习能力发展(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 如果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说,语言能力的发展很重要。我们强调literacy,强调phonics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phonics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值得关注,phonics不是去做语音训练,而是讲literacy和人文素养,这也是一种精神。我们要有语感和语言知识,要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们也要从阅读中发展思维,尤其是思维中的品质。我们觉得阅读中更加重要的是意义建构。英语和汉语相比,英语阅读有很多优势,但是汉语有汉语的优势,比如说汉语的“阅”,我们经常可以付诸另外一个词叫“阅历”,所以“阅”字有“experience”的含义在里面。如果只是讲“读”,读本身只是skills,而涉及“阅”,就要有意义的建构。我们要在阅读中发现意义,更要发展意义。 另外我们要发展自主判断的品格。人类自我各种各样的能力中,最难的是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行动力都没有判断力那么难。所以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到最后他才写出判断力批判,而且判断力批判不是跟纯理性批判等量奇观的哲学著作,因为,判断太复杂。 培养学习能力可以发展阅读能力、语言能力甚至写作能力,这些都是伴随性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阅读教育的发展。 关于中小学英语的阅读教育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英语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文化教育,运用语言进行理解与表达、进行思维等的工具性非常重要,但母语与外语的人文价值取向本身更加重要,否则工具就失去价值取向,可能沦为绝对工具。我们强调的是人文性的阅读,工具性是为人文性服务的,在英语语言的教育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但是在阅读教育中我们强调人文性是第一位的。 我们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在目前中国外语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现象:中国英语老师对英语本身的理解能力大于文化理解的能力。不久前我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学校做了一个同课异构,我们在英语课上读了一个故事Kongrong and Pears。 可能会有很多老师说,学习英语,却读这么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有意义吗?我们想做什么呢?在外研社的《英语(新标准)》小学教材中,我们坚持每年至少让学生读一个中国故事,就是想让学生学会用英语直接讲中国故事。当我们向世界讲中国文化的时候,需要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达到很深的高度,这样我们才能讲好、讲明中国故事,也才可能真正读懂国外的文献以及意义建构。 第二个是自主性与干预性相统一的原则。学习从来都需要自主性,但单纯自主的学习,可能导致发展迟滞。在必要时的外在干预,是保证自主发展效率与不自我戕害的关键。学生在所有的阅读中本质上都是自主的,是不可控的。真正的阅读是自我的大脑行为。但是如果只有自主,就会出现问题,中国的学生会读什么?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干预。教师的责任是干预学生回到人文性的阅读上来。中国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浅阅读,真正的深层次阅读却很少。如果我们老师自身的阅读深度和干预力度不够,就需要全社会积极的价值取向,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策略主要是批判性阅读(以批判性方式进行阅读)、分级阅读(基于与言语认知难度分级进行阅读)、内容阅读(根据不同内容开展广泛阅读)、同伴分享阅读(本班、本地、国内、全球学生之间分享)和亲子阅读(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强化家庭生态与小文化代际传承)。 批判性阅读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促进批判性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阅读的社会本质,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建构意义。二是发展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既是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也是批判性阅读的对象。但批判性思维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有的批判性思维是狡辩。如果只有批判性思维可能无法真正去促进社会发展的,所以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之前一定要有批判性的意义建构。三是丰富知识,发展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西方都有批评思想的传统。在西方,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就开始系统地探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他深读穷追的方法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起源,他的方法到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追问(Socratic Questioning)”,之后不断发展。在中国,批判性思维是中国自古至今思想家的主要思维实践工具,无论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是“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难言”、“说辩”等,都是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倡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用很强的社会力量推动批判性思维进一步的发展和社会化。目前中国也在逐渐推动批判性思维,在核心素养体系中,提到了批判、质疑,说明国家在确认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时,认为批判性思维具有一定价值,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批判本身的价值取向。 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包括判断力、活动、思考标准和性质。判断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因为判断是有目的的,目的本身是值得思考的,而且对目的本身要有批判。此外,判断力还有一个维度就是自我规约,这一点我们需要向西方人学习,其实课堂教学层面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对目的和自我规约的要求都不够强。另外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批判性思维要基于事实的判断,而不是主观感受。 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包括解释、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思考标准包括事实、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 批判性思维重要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教育解放的力量。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性质是指个人与公民教育的强力资源。 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构成,第一是解释。要去理解意义,澄清含义。其次是分析。任何一个观点都要做检查,审查观念,识别论证,分析论证。再次是评价。评价主张,评价论证。我们的推论是寻找论据,推论不同的可能,得出结论。在说明过程中,要陈述结果,证明程序正当,表达论证,并在最后环节做好自我审验和自我校正。 批判性阅读的文本分析,教师作为读者,对文本要读懂、读深、读透,在读透这个层面上还是很有挑战性的。阅读的时候我们常说要“读进去”,因为读进去才能读懂,但是更要“读出来”。要是读不出来的话就不可能真正去读透它。这里有两个建议,一是你要尽可能地穷尽文本中的事实和相关的事实,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另外一点是要关注不同,包括不同的事实,不同的观点。阅读本身是有事实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观点。在读懂观点之后还要知道各种各样的相关的观点,这是更为重要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本质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本质背后的观点。英语老师在观点这个层面上有很多不足,任何一节课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社会学问题。所以我们要丰富自己的观点,形成不同的理解。 另外,我们要基于以下标准分析所阅读的文本:是否能阐释所有事实;概念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理;作者观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同观点;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不同方法;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同标准;是否存在不同语境。 但是批评性思维也有局限性,批判性思维是人类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囿于人类认知局限,批判性思维无法认知和思考人类可以认知之外的世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无法验证感性思维、直觉思维等,但人类迄今无法否认感性思维、直觉思维的价值和功能。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不遵循伦理基础的批判可能会成为诡辩。 囿于批判性思维的局限性,批判性阅读无法真正阅读理解、分析、探究纯粹感性的思维,如无法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个人纯粹感性的质感判断、体感判断等。对外语文本的批判性阅读,由于文化差异中显著的情感差异,可能是读者难以理解原文的情感表达,甚至误解作者原本的情感表达,形成既非外文亦非本族语的错觉理解。还有一点就是无原则的批判性阅读,有可能会遮蔽原典本义。你可以赋予它新的意义,但是需要在原典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意义。 关于英语阅读教育,我们不仅要谈英语教学,要谈阅读教学,更要谈阅读教育。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每个领域,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意义建构、品格培养为发展方向。我们还可以强调能帮孩子实现很多价值的建构,包括对社会的认知。我们读传统的文献或者读他人的著作,其实是分享值得我们分享的他人的阅历,以丰富自己的人生,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另外,中小学英语阅读应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干预性相统一的原则。希望阅读中人文性是第一的,而且教师要有能力去干预孩子的阅读。阅读应该追求高度,阅读课可以采用批判性阅读、分级阅读、内容阅读、同伴分享阅读、亲子阅读等策略,其中批判性阅读具有独特价值。此外,中小学英语阅读课适度发展悦读、越读、跃读、乐读、岳读。作为英语老师,只有我们到达了一定的高度,我们的学生才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达到更高的高度。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的原则与策略_英语论文
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的原则与策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