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规划一体化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关于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城乡规划一体化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旨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体制创新;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城乡结构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使农村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机构。我国大多数的居民仍然生活在农村,如何能使这些居民的生活得到质的提升,就需要加快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进程,刺激农村经济,鼓励城市到乡镇消费,使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资源,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1 城乡规划一体化概述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过程中,很多历史因素与经济矛盾都涌现出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实现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水平,首先就要全面规划其中涉及的多方面元素。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就要针对城乡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基础设置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调整与规划,在城乡一体化不断规划与发展过程中,也会有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有效的落实,需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然而在实际规划与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农村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农村建设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等,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针对城乡规划进行相关法规的全面建设,并在硬性管理过程中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相关行为实现全面约束与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动我国城乡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
2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意识不够。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我国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关键因素。农民作为城乡规划一体化的主体,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把土地作为生活的主要依靠,不愿意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同时,一些干部对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性,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政绩上,根本没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模式,不知道如何提高城镇化建设,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具体规划。
2.2城乡规划布局不合理。目前的城乡规划中,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没有进行长期而深远的计划,致使空间规划不合理,同时,很多农村超前投资,占地多利用率少的情况屡见不鲜,城市的中心城区功能不强,工业空间人口密集度不高等现象广泛存在。
2.3城乡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传统的体制还在顽固的发挥着作用,劳动力就业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制等都有待突破。
2.4城乡规划缺乏科学管理。在一些历史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村建设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在长期发展当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防灾能力较弱、基础设施欠缺、卫生条件较差以及建筑密度缺乏合理规划等问题,并且农村的规划也比较混乱,同时建设占地缺乏合理布局,一些公路直接从村镇中间穿过,严重威胁周围居民人身安全。在农村区域,园林绿地、公共活动设施等建设缺乏,并且针对村镇的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管理,垃圾处理以及厕所建造等都不够科学,农作物相关产品随意堆放,村内道路狭窄,一旦出现险情不利于疏散人群,更难以进行救灾。
3 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
3.1提高城市支持农村的意识。在政策上大力宣传城乡规划一体化的优势,使农民真正体会到甜头,同时,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民就业体系,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农民在农闲之时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要健全农民工保障制度,使农民在就业的同时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机制。让农民对承包的土地实行自愿的原则以入股、质押、置换等方式进行流转,征地程序要透明合法,适度的开发土地,使农民得到应有的补偿,避免出现矛盾。结合城乡的特点,在工业园区的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布局,以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农村的水利电力等设施,形成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得到统筹发展。
3.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促进城乡规划一体化顺利进行。健全劳动力就业体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要赋予农民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权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就业前培训权利和就业后收入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在就业的同时,同样享有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制,使农民享有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务服务。建立健全户籍改革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程和自由迁徙的权利,废除现行的农业与非农的区别,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使人才可以自由流转,进一步下放户口审批权限,取消对申请进城的条件限制。
3.4城乡特色全面突出
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并不是要将城市与农村完全同质化,农村与城市之间不管是在实践当中还是理论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尊重差异的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保留差异性并逐渐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将农村与城市各自的特色全面体现出来。城市建设具有现代化特点,高科技发展与应用普遍,高楼林立并且车水马龙;而农村体现出来的则是绿水如茵、山清水秀的宜人风景。所以,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时候,要全面尊重人民意愿和自然规律,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城乡特点进行空间布局差异化规划,并促使消费方式以及景观文化等能够协调有序的发展。
3.5全面加强行政协调管理
在城乡规划一体化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领导过多的干扰,造成各方面出现协调不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要在发展当中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把城乡规划一体化当中所有建立的相关部门实现统一化管理。在体制创新下,城乡规划一体化在实际建设当中所有涵盖的城乡住宅、城镇、城乡道路、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等建设,以及土地资源、水资源、绿地资源等相关分布情况实现科学规划与统一布局。同时,要注意将经济管理的相关模式与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关意识有机融入到农村规划与建设中,在统一管理与规划基础上,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当中行政管理模式能够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的研究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雪帆.体制创新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措施研究[J].管理观察,2018,38(10):65-66.
[2]高相铎.我国城乡空间关系转变的规划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7.
[3]郭巍.银川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检讨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孙海军.西北典型大城市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规划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5]朱喜群.中国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6]王文娟.山西省晋中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2.
[7]徐克弘.城乡一体化过程的规划体制创新[D].苏州大学,2011.
[8]康胜.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与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基于浙江省城乡体制创新实践的思考[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10.
论文作者:陶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城乡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农村论文; 农民论文; 体制创新论文; 城市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