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产品产销趋势与农业结构演变分析_农业论文

日本农产品产销趋势与农业结构演变分析_农业论文

日本农产品产销动向与农业结构演变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产销论文,动向论文,农产品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36.531.3文献标识码:A

日本是我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海外市场。目前,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环境将得到改善。因而,研究日本农产品产销动态和农业结构的状况,分析日本农业存在的问题,对于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发展外向型农业,生产日本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促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打开日本市场是有意义的。

一、日本农业产销近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生活中的矛盾逐步激化。过高的日元汇价,削弱了日本工业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本经济渐次步入衰退。亚洲金融风暴更是对日本经济造成重创。在农业方面,国际上要求日本加大开放农产品特别是稻米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日本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谷物自给率从1985年的31%下降到1999年的27%。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禽蛋、水产品的自给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稻米

稻米是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的主食。近年来,日本的水稻种植面积在180至200万公顷之间变化,糙米总产量900至1000万吨。日本稻米生产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已产生过剩,日本政府在1970年之后采取了限制国内稻米生产的政策,并限制国外稻米进入日本市场。尽管如此,由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逐渐西化,对动物产品、油脂、食糖的消费量增加,稻米的消费不断下降,造成日本稻米库存量较高,2000年10月底的稻米库存量为280万吨,比正常库存量的上限高出80万吨。[1]

2.小麦和大豆

日本小麦和大豆的自给率很低,分别约为9%和6%,需求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小麦和大豆生产,奖励在水田种植旱地作物,但总地说来,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仍呈下降趋势。90年代中期这两种作物的面积和产量降至历史低点,此后虽有所回升,但并未恢复到90年代初期的水平,小麦和大豆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亦未改变。日本小麦主要从北美进口,大豆主要从美国和中国进口。

3.蔬菜和水果

日本蔬菜生产水平很高,特别是温室栽培及其自动化栽培技术较为先进,温室蔬菜种植面积居世界领先地位。但由于国外新鲜蔬菜和加工蔬菜的竞争力较强,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日本蔬菜的自给率已从1985年的99%下降到1999年的83%。

日本水果以柑橘、苹果为主,此外还有梨、葡萄、桃、柿、梅等。日本水果生产和市场价格年度间的波动很大,如1998年柑橘的平均批发价高达每公斤250日元以上,苹果的平均批发价高达每公斤300日元左右,而1999年水果价格有较大幅度回落,分别约为每公斤150日元和250日元。日本水果价格较高,自给率不足一半,为国外水果进入日本市场提供了良好机会。

4.畜产品

日本畜牧业生产已实现设施化,技术水平较高,禽蛋、牛奶和奶制品的自给率较高。但日本畜牧业生产所需的饲料主要依靠进口,不仅所需的玉米基本依赖从美国进口,也需从邻近的朝鲜、韩国、中国(包括台湾地区)进口稻草。日本肉类的自给率持续降低,目前只有54%左右。2000年,日本声称从进口饲料中发现了口蹄疫,日本开始对进口饲料严加控制,鼓励国内饲料生产,提倡多用本国稻草,提高饲料自给率。近年来,为了预防疯牛病传入日本,禁止从疯牛病疫区进口牛肉。

二、日本农业结构的演变

1.农户规模结构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日本农业在其发展的早期,适应土地稀缺和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以及土地节约型的传统农业技术类型,形成了较小的农业规模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地改革”,改变了农地的所有权,但并没有改变农户的经营规模,大农场很少,农户的经营规模平均为1公顷左右。

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经历了以农业机械化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小规模的农业经营结构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大农场的比例有所增加。一部分农户脱离农业到城市生活,农户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更多的农户选择在农闲到企业打工,兼业农场的比例不断上升,制约了农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80年代以来,日本农户数量持续减少。2000年日本农户总数为312万户,比1980年的466万户下降了约1/3。在商品化生产农户中,目前专业农户只占18.2%,兼业农户占81.8%,而且以非农收入为主的第2类兼业农户的比例明显上升,2000年这类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66.8%

农户数量的减少导致农场规模的扩大。经营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小农场数量不断减少,5公顷以上的大农场数量不断增加。农地通过出售或租赁,不断向大农场集中。2000年,日本通过出售或租赁的农地面积达到13.3万公顷。目前,日本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24公顷。日本农地弃耕现象严重,永久性废弃和临时性荒芜的农地面积逐年上升,2000年分别达到21万公顷和28万公顷,各占农地总面积的5.1%和7.4%。

2.生产结构

历史上,日本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的比重较低。在种植业内部,以水稻生产为主。在日本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种植业的比重下降,畜牧业的比重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进口畜产品的增加,冲击了日本国内的畜牧业,种植业比重有所回升。目前,日本种植业与畜牧业的比重为3:1左右。

 在种植业内部,稻米的比重不断下降,以产值计,已从战后占种植业产值的近2/3降低到目前的约1/3;蔬菜、水果、花卉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特别是蔬菜的产值,目前几乎与稻米不相上下。

在畜牧业内部,以养牛业为主,占畜牧业产值的一半左右,其次是养鸡业和养猪业,其他动物的养殖比例很低。畜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奶牛业的比重增加,养鸡业包括肉鸡和蛋鸡的比重下降。肉用牛与养猪业的比例逐步接近,各占畜牧业产值的20%左右。

三、日本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产销不平衡,过剩与短缺并存

尽管日本限制国内水稻生产和国外稻米进口,但稻米库存量仍超过合理库存量的上限。其他农产品则有不同程度的缺口,尤其是饲料、小麦、大豆等农产品,自给率不足10%;水果、肉类的自给率在一半左右。日本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采取了许多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限制国外农产品进口的措施,但收效甚微。进入新世纪,日本正在推行所谓的“膳食指南”,宣传教育国民更多地消费稻米,减少动物产品、油脂和食糖的消费,以增进健康,提高食品自给率,继承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但此项计划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2.农业兼业化趋势未改,农场规模偏小状况依然

日本农户中有80%以上为兼业农户,而且绝大多数为非农收入高于农业收入的第2类兼业农户。兼业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期间的劳动力,增加农户收入,但兼业却影响农业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兼业收入主要用于改善生活,很少用于农业经营。[3]因此,兼业对提高农户的收入是有利的,但对农业经营则不利。而且,大量兼业农户的存在,使日本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小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性改变。

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日本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而且愈演愈烈。2000年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89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劳动力超过了50%。[4]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而到企业就业。因此,日本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加之城乡居民混居,造成大量的农地荒废和弃耕,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4.农业保护主义盛行,农产品竞争力低

日本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一方面,国际上要求日本加大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呼声愈来愈高,[5]日本政府有义务遵循WTO的规则,逐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日本国内要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农产品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面对着这种双重压力,日本政府的农业贸易政策左右摇摆。日本虽然有限度地开放了一些农产品市场,但实际上,日本政府长期奉行的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未根本改变。这种政策的结果是,维持了稻米、蔬菜、水果和畜产品的较高的自给率,但同时也使得日本农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很低。展望新世纪,WTO的新一轮谈判行将启动,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因此,日本农业面临着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严峻挑战。

四、几点启示

分析日本农产品产销与农业结构发展的状况,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日本依靠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户兼业经营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收入问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基本相同,甚至农户收入略高于城市家庭。但这些措施同时也导致了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差别有拉大的趋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值得有关方面的注意。

其次,日本自给率较低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大豆,其市场主要为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所占有,我国的农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很低,应当有扩大市场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我国外向型农业发展中,应更关注目前日本自给率较高但竞争力较弱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产品,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日本将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这些农产品的开放程度。我国的粮食等初级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低,但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较为突出,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日本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质量要求,研究日本贸易政策及其变化的趋势,力求减少贸易磨擦,努力扩大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

第三,日本一直致力于调整农业结构,希望通过种种政策措施,限制过剩的稻米生产,发展自给率低的农产品生产。但是,实行的结果,虽然减少了稻米生产,但并没有增加短缺的农产品生产,多数农产品自给率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加重。由此看来,调整农业结构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政府的政策并不是总能奏效的,关键还在于某种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强弱。即使像日本这样农业保护程度较高的国家,国内许多农产品也无力与国外农产品竞争。这一点似乎说明: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应当是研究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走向,调整的方向应当是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收稿日期:2001-11-06

标签:;  ;  ;  ;  ;  ;  ;  

日本农产品产销趋势与农业结构演变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