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城市交通规划所 广东 惠州 51600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小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城市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城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在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缓解停车难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公共停车设施;停车需求与供给;发展思路与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随之迅猛增长,然而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远低于小汽车的增长速度。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
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是城市停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承担着缓解停车压力和调控交通结构的功能。本文将重点分析城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下称公共停车设施)发展现状,以及其在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缓解停车难的公共停车设施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公共停车设施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停车现状调查,发现公共停车设施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停车泊位不足。一方面在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联动发展时期下,规划的公共停车设施用地略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规划的公共停车设施用地未能按要求实施,或被他人占用,甚至存在功能被改变的情况。
(二)停车难与车位闲置并存,部分停车位未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路内停车位供不应求,部分车辆甚至违规占用车行道或人行道。另一方面部分公共停车设施使用率较低,存在空置现象。
(三)老城区存在停车供给难和需求增长控制难的“两难”现象。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内建筑配建停车设施较少,停车位严重不足,欠账较多,并且难以寻找用地增设停车设施或停车泊位。另外,老城区往往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停车需求较大,且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公共停车设施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公共停车设施用地受到城市空间的限制。城市中心区或老城区空间格局已形成,土地开发基本成熟,而这些区域往往是停车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停车设施供给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
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高投入、低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借鉴广州等地的研究,在无相关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计入地价和拆迁成本,投资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至少需20年,其中停车楼的投资回收期要20-30年;地下停车库的投资回收期至少要30年。社会公共停车设施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
(二)公交发展滞后,变相刺激了人们的购车及停车需求。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低于50%,相比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均达到70%以上,差距较为明显。由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不足,使得人们更加依赖于小汽车的出行方式,进一步刺激了停车需求的增长。
(三)停车政策等规范性指引的缺失是公共停车设施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现有的停车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难以为城市公共停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公共停车设施的发展,需要多部门联动,而目前的行政体系结构不利于综合利用有限的停车资源来科学统筹停车设施的发展和使用。
(四)缺少对智能停车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停车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总体水平较低。一些先进的大城市已启用停车诱导系统、微信APP、机械式停车等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而国内大部分城市仍停留在物理建设阶段,落后的管理系统及设备,均不利于土地和停车位资源的整合利用。
三、公共停车设施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规划先行,落实公共停车设施。一是依据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设置公共停车设施。规划为公园绿地、广场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其地下空间规划公共停车设施。二是改造和恢复现状公共停车设施使用功能。现状公共停车设施为地面形式的,可改造为立体停车楼;现状公共停车设施被挪作他用的,须限期恢复停车功能。三是结合轨道车站、公交枢纽站点等规划具有换乘功能的公共停车设施。四是充分结合公园绿地、河涌整治、大型公共设施等公共空间(含地下空间)规划公共停车设施。五是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增加配建公共停车设施,以及利用未开发用地建设临时性公共停车设施。
(二)实施分区域控制。对于老城区采取限制发展模式:通过限制公共停车设施供给、提高停车收费和严格停车管理等措施,控制停车需求增长。同时改善该区域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服务水平,鼓励公交出行方式。对于核心发展区采取适度发展模式:保持适度的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对开发强度较高的片区适度加以控制。对于城市新发展区应当采取鼓励发展模式:适度超前规划公共停车设施规模及数量,鼓励小汽车向该类地区集中,实现均衡交通流并提高交通通达性。
(三)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于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提供包括供地、资金补助、商业开发、经营、规费减免、运营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和支持。
(四)收费差异化政策。通过针对老区和新区、路内和路外、地面和地下的停车设施,以及高峰时段和其他时段的差异,建立起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时段的停车设施收费政策,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公共停车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停车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均衡分布。
(五)鼓励公交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政府应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各片区的交通通达性,并且对公交系统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通过公交的发展,一定程度地抑制小汽车的增长,从而减少公共停车位的需求。
(六)构建完善的城市停车体系,努力实现公共停车建设和管理一体化。一是尽快完善地方性管理办法,保障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二是改变停车多头管理的现状,明确停车主管、协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管理的事权和职责,形成管理和协调机制,保证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管理有序、责任明确。三是加快推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停车一体化发展(详见附图)。
四、结语
停车调控管理和鼓励停车市场化是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公共停车设施在停车调控管理中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区域公共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停车收费价格杠杆作用、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多部门联动以及鼓励现代化停车科技及设备的应用,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晶.中小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研究[A].交通企业管理,2012(6)
[2]冷杰.大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关系.[A].中国市政工程,2006(2)
[3]沈爱红、姜建平、战吉成.城市公共停车管理机制探讨[A].山西建筑,2006(6)
论文作者:彭慧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设施论文; 城市论文; 小汽车论文; 需求论文; 停车位论文; 停车难论文; 区域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