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罗小萍

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罗小萍

(广汉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300)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对胆囊炎手术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胆囊炎手术住院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将9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模式,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差异。结果:经优质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49例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炎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强化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胆囊炎;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39-02

胆囊炎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具体致病诱因同患者饮食不规律、熬夜、酗酒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炎性病变反应相关。针对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同期,尚需辅以相关的护理教育工作,通过合理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以确保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1]。本研究为借助科学的护理模式,强化胆囊炎手术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系统选择了我院2015年9月以来收治的49例同病症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给予了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护理服务效果,现将具体护理方法、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门诊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胆囊炎手术住院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区间分布为28~73岁,平均(50.2±13.3)岁;对照组4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区间分布为26~71岁,平均(49.8±12.9)岁;本研究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择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于围术期开展了常规护理模式,即做好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观察同时,给予日常药物护理、基础管护工作。观察组49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了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首先,胆囊炎手术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协调实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通过主动联系责任医生,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具体致病因、病情实际情况作出综合把握,以确定对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术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委婉介绍手术流程及需配合工作,术前1d督促患者保持清淡饮食,禁食豆类、牛奶等容易引起胃肠胀气、胆绞痛的食物;术前8h禁食、6h禁水,确保患者充足睡眠,并注意个人保暖,避免感冒引发身体不适、免疫力下降情况[2]。以此,通过上述优质护理准备工作,促进临床手术的顺利开展。

其次,护理人员还需针对性做好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工作,并通过肢体按摩等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情况[3]。同时,还应做好切口管护工作,叮嘱患者切口愈合阶段存在瘙痒感隶属正常情况,不可自行触摸以免引起切口溃脓感染,注意及时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并给予抗生素药物抑菌、杀菌,切实降低并发症率。

最后,在患者出院阶段,护理人员还需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因为胆囊炎患者出院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自行休养,为避免患者不熟悉相关康复要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疾病实际情况,为患者拟定预后康复计划,引导患者把握院后需注意事项,如避免过早参与体力劳动、饮食方面禁忌等等[4]。另外,护理人员还应站在后续疾病预防角度,实施患者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情况同时,理解胆囊炎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密切关系,使其良好意识到疾病危害性,主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1.3 指标观察

综合比较2组胆囊炎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创愈合时间、手术康复指标差异同时,分析2组患者预后并发症率差异。并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49例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均时为(19.6±1.8)h、术创愈合均时为(5.2±1.2)d,组内仅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例(2.04%)。相比对照组49例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均时为(22.7±2.4)h,术创愈合均时为(6.4±1.6)d,组内共出现切口感染患者2例(4.08%),术后肠粘连患者2例(4.08%),术后并发症率8.16%。综合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胆囊炎患者临床通常主张手术解除病痛,但值得注意,胆囊炎手术相比严重肿瘤手术风险性虽然较低,但同样会产生患者机体创伤,如果不能在围手术期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即会造成患者相应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手术疗效,值得给予合理关注。

笔者认为,若想良好保障胆囊炎手术患者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术期,还需细化做好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工作;本研究采用的优质护理模式,是于术前综合分析患者病情资料信息的前提下,细化开展了患者术前护理准备工作,为患者的手术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后通过并发症优质管护工作,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通过出院阶段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的个人疾病关注意识得以良好强化,为预后生活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49例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同期对照组49例患者,且组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较低(P<0.05)。相应表明了胆囊炎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价值。且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指标,也表明了优质护理模式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春红.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00.

[2]袁桂芳.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7):20,22.

[3]贺海燕.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7):113.

[4]陈芳,何文静.强化护理在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7,(11):137.

论文作者:罗小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罗小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