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 麻醉科 226200
【摘 要】目的:观察0.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分别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用量7.4±0.6mg,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2.6±11.5s,阻滞平面T10-11,阻滞完善时间9.2±4.1min;对照组患者麻醉用量68.0±9.0mg,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5.8±58.4s,阻滞平面T8-11,阻滞完善时间20.5±5.8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
为了观察0.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75岁以上,ASA II-III级。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例,年龄76-89岁,平均年龄82.2±3.8岁;男8例,女2例;髋关节置换术2例,人工骨头置换术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5例。对照组10例,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81.5±4.9岁;男6例,女4例;髋关节置换术3例,人工骨头置换术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术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30min使用曲马多50-80mg,连续监测ECG、NIBP以及SpO2,面罩吸氧0.5-1L/min。对照组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位硬膜外推注2%利多卡因3ml,5min测试有平面后,硬膜外分二次加0.75%罗哌卡因7-10ml,控制麻醉平面至T10以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侧入路硬膜外穿刺,0.08ml/s注0.5%罗哌卡因6-8mg。向头端置硬膜外导管,平卧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T10以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麻醉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组织完善时间四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用量7.4±0.6mg,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2.6±11.5s,阻滞平面T10-11,阻滞完善时间9.2±4.1min;对照组患者麻醉用量68.0±9.0mg,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5.8±58.4s,阻滞平面T8-11,阻滞完善时间20.5±5.8min,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最为常见,高龄患者下肢疾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手术采取全麻方案虽然更好的控制术中供氧,但是麻醉费用偏高,而且部分患者存在的脱管困难的问题[1]。老年高领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较少选择椎管内麻醉,因为硬膜外定位和穿刺难度均较大。相关调查报告表明,椎管麻醉能够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发病率,相比于其他麻醉方法,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更低,脑梗死和心肌梗死风险更小,切口感染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高龄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药物的用量更小,使用镇痛药物导致的患者呼吸抑制程度更低[3]。0.5%等比中罗哌卡因溶液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平均用量在6-10mg左右,麻醉药物用量少,麻醉平面更低,能够在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的同时,程度较轻并且神经纤维阻滞缓慢,从而有效发挥心血管中枢的代偿作用,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改善吸氧情况下SpO2水平,安全性更高[4]。近些年来,区域阻滞麻醉配合镇静或浅全麻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腰麻麻醉见效快,麻醉完全,但是高龄患者生理机能存在退行性变化,常规使用等比重布比卡因、地卡因,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安全性不理想。而腰硬联合麻醉进一步减少了腰麻用药浓度和剂量,罗哌卡因对患者中枢神经、心血管毒性更小,提高了高龄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5]。选择等比重腰麻和患侧向上体位,患者更加舒适,麻醉之后无需变换手术体位,也不会因此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幅度缩短了固定麻醉平面时间,麻醉过程更加稳定,患者肌肉充分松弛,镇痛完善,确保下肢骨科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患者能够保持较好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术后功能康复。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确切,必要时可追加硬膜外麻醉,患者低血压风险小,血压下降幅度小,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只会导致患侧下肢血管的扩张,保持了另一侧下肢的肌肉血管紧张性,同时由于减少了麻醉用量,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较小,患侧下肢肌肉仍然具有一定张力,能够挤压静脉,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并且罗哌卡因脂溶性小,神经纤维阻滞缓慢,麻醉平稳,无需麻醉和手术体位转换,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更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结语:
0.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敬勇君,姬桂荣,张原等.0.5%的等比重罗哌卡因在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7):174-175.
[2]赵永军,仲伟娟,杜长黄,等.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令患者髋部下肢手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08):718-719.
[3]敬勇君,姬桂荣,张原,等.0.5%罗哌卡因在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4):63-65.
[4]穆宇新,龚志毅,黄宇光,等.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08):714-716.
[5]黄红,刘萍.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04):106.
论文作者:黄宏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0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骨科论文; 高龄论文; 手术论文; 卡因论文; 比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