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论文_刘莹

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论文_刘莹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东营 257034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根据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的6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2013年1月-6月间收治的6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7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6.5)岁。就诊原因:其中13例患者出现呕血症状,15例患者出现黑便症状,34例患者出现呕血和黑便症状。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腹部胀痛、上腹不适的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使用胃镜进行检查。6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给予手术治疗;61例患者给予保守的药物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

66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43例位于上消化道,23例位于下消化道。胃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部位占24例,其次是十二指肠及胆道、食管。小肠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占13例,其次为结肠、直肠及肛周。

2.2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在对66例病例研究中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肿瘤常见。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

2.3 治疗结果

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的总有效率达100﹪。61例患者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其中痊愈5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0例。

3 讨论

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本组资料66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43例位于上消化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和急性期胃黏膜发生病变及肝硬化导致食管静脉发生曲张破裂以及胃癌等。本组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数量最多,其次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和食管静脉发生曲张破裂及胃癌。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的原因主要为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等破坏因素和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出现失衡所致。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会导致患者发生致死性的大出血,发生率为5%-10%因此,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准确的进行诊断和治疗,本组中5例患者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给予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下消化道出血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比例相对较小,本组资料中,23例位于下消化道。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国内以恶性肿瘤(多数是大肠癌)、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痔、肛裂、肠血管畸形、小肠平滑肌瘤、缺血性肠炎、肠憩室、肠套叠及贝切特(Behcet)病等。

临床上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给予急诊手术。对于轻度出血的患者,给予卧床休息和禁食,同时给予止血药和抑制胃酸的药物,并给予生理盐水与葡萄糖液体来补充。对于中度以上的出血患者,给予低分子的右旋糖酐来维持胶体的渗透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与葡萄糖液来补充体液,给予止血药物和抑制胃酸药物,在必要时给予患者适当输血。对于出血严重出现休克的患者,给予抗休克的治疗,给予止血、输血、输液治疗。

论文作者:刘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8

标签:;  ;  ;  ;  ;  ;  ;  ;  

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论文_刘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