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_于静,唐娟

抑郁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_于静,唐娟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 江苏 南京 211122)

【摘 要】目的:探讨抑郁症和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病人的不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6例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和9例躁狂症伴糖尿病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情况和低血糖表现情况、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容易拒饮拒食;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更容易暴饮暴食,并且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在对疾病理解能力、健身运动等方面均好于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和躁狂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在低血糖发生率和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抑郁症伴糖尿病和躁狂症伴糖尿病的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低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抑郁症;躁狂症;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18-02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诱发糖尿病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而精神病病人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需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极大地增加了精神病病人并发糖尿病的机会【1】。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需综合治疗。经过临床观察,抑郁症伴发糖尿病和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病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一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病人25例。当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CCMD一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病人16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CCMD一3躁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9例。住院的时间均达2.5个月以上,当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7~71岁,平均(46±7.17)岁。患糖尿病时间均在3年以上。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8例,高中5例,大专以上2例。婚姻:已婚15例,离婚6例,丧偶2例,未婚2例。

2 临床资料分析

2.1饮食方面

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因病程长,易复发,生活不能自理,且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伴有精神症状,导致饮食没有规律,进食量少或拒饮拒食,劝说无效,不能进行有效地护患沟通。因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是餐前注射,胰岛素注射后是否准时进餐缺少预见性【2】。所以容易发生低血糖。躁狂症伴糖尿病的病人情绪高涨,动作增多,言语多,在急性期发作时期,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及兴奋过度,经常不吃不喝,引起营养失调,体重下降,也可发生低血糖现象。但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后,大部分病人自控能力差,饮食无节制,常偷食或暴饮暴食。

2.2运动方面

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普遍伴有人格衰退及意志活动减退,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大多卧床休息,特别是女性病人。而躁狂症伴糖尿病的病人病情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但基本上无人格障碍、智力障碍,且和周围的人际关系相对和谐,并能主动参加工娱活动,卧床时间明显少于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少数病人可出现运动过度【3】。

2.3健康宣教

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缺乏,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或认知不足,加之注意力、记忆的下降,造成沟通困难或沟通失败,而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智力、记忆能力基本正常,沟通能力明显高于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并且对疾病感受能主动倾诉,求知欲较高,但注意力涣散。

2.4感染情况

精神病伴发糖尿病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持续高血糖,且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极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沁尿系统感染、糖尿病足、压疮等。但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感染发生率相对高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病人精神状态、营养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运动状况、家庭支持有关。

3 护理措施

3.1饮食护理

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计划是控制血糖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为病人提供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索、适当蛋白质饮食,同时指导定量、定时、定餐。针对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应加强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摄入,对进食少或拒食、拒饮的病人,应细心地劝说、耐心指导,讲解合理进食的重要性,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添食物的色、香、味,并予细心地喂食,食量不足或拒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补充能量。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容易暴饮暴食,护士应专人护理,严格执行饮食计划,防止病人积存食品或偷食。如果餐后饥饿感明显,可进食高纤维素、低热量的蔬菜。

3.2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改善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索敏感性,使机体血糖水平明显改善【5】。根据病人病情、体力安排适合运动,并持之以恒地督促。对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加强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如:按时起床、穿衣、洗漱、叠被子,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餐后l h进行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做广播操、球类运动等。对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耐心劝说,搀扶其下床活动lO一20 min并加强足部护理。对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制定运动计划的同时,应防止病人活动过度,指导病人适当的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6】。

3.3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等,开展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采用单独讲课或集中讲课的方式,同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有条件者还应指导其学习自测血糖,以及低血糖的识别及简单处理方法。按时评估病人的遵医行为,根据掌握的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宣教。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情绪低落,乐趣丧失,兴趣缺乏,应加强护患沟通,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的遵医行为给予及时地鼓励,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对躁狂症糖尿病病人,应防止激惹病人。普遍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对健康宣教内容能很好的掌握,但缺少主动性,仍需反复多次宣教。告知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并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对病人的日常生活的料理。

3.4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的变化,注意保暖,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并保持病房通风,减少探视【7】。抑郁症伴糖尿病的病人因缺乏主动性言语如伴有躯体不适常不能正确表达,所以护理人员按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给予护理查体,发现问题立即处理,躁狂症伴糖尿病病人普遍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能主动向护理人员诉说病情,护理人员除常巡视病房外,要重点讲解预防感染的重要性,使病人了解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4 小结

抑郁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病人日趋增多,而抗精神病药的联合使用,使并发糖尿病的精神病的分型也越来越复杂。针对抑郁症与躁狂症病人病情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细化、科学的糖尿病护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可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还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文玲,瞿正万.住院抑郁症并发糖尿病病人与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关系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4):285—287.

[2]王晓燕.饮食疗法在塘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8,2l(3):78.

[3]刘麦仙,张秀厨.精神疾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456-456.

[4]孔严.杜建新.李玉莲.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髓.

[5]尤黎明,吴瑛主缩.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13—427.

[6]高菊梅,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的急救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0-32.

[7]孙晶,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管通路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267-268.

论文作者:于静,唐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抑郁症与躁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论文_于静,唐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