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DIS实验提升学生探究的层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层次论文,学生论文,DI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化实验手段正逐步迈入寻常课堂。随着DIS实验介入中学实验教学,研究物理量的变化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抽象走向形象,物理现象更易于凸显,测量也更加便捷。例如过去在研究电磁振荡时,常常借助演示电流表进行,其指针的左右摆动虽能反映振荡电流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但振荡图线并不能形象展现,对周期性的研究更是显得勉强。然而,通过DIS实验却能很好地记录电磁振荡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巧妙利用并高效发挥这种图线在教学中的功能,可极大地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层次。现就DIS实验图线在电磁振荡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以简要介绍。
一、利用DIS实验图线充分感知电感和电容元件的i-t特性
首先将学生分成每两人一组,连接图1所示电路,用DIS实验系统中的电流传感器记录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特性,并对图线中展示的i-t特性作出初步解释(如下表实验1、2);再用同样方法研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i-t特性(如下表实验3)。
小组进行DIS实验测量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特性,为提出和解决问题准备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这是学生敢于探究未知的基础!
二、提出探究话题,激发学生在知识重组中研究新问题
学生对电感器和电容器的特性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提出新的问题:若将图5中的电阻R换成电感器L(如图7),则当开关S从1合向2后,你能大体画出电流表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吗?试试看!
图7
图8
将电阻换成电感元件,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特性在新的组合中究竟发挥怎样的作用?学生思维受到激发,讨论兴趣加浓,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有如图8、9、10等猜测:
图9
图10
这些猜测是对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普遍反映,他们有着不确定或模糊的理解,尽管存在一些幼稚的想法,但每一个学生的解释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鼓励。
这种巧设悬念之后不经意间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就像春雨润物,虽细无声息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运用所学并积极构建新的知识。
三、对比实验测量图线体验验证的快乐,而新疑问提升了探究层次
同学们的猜测哪一个更加接近真正的情境呢?请大家利用电流传感器描绘图7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吧!
大多数学生很快用DIS实验系统描绘出图7电路的i-t图线,如图11。
图11
新的实验图线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有的高兴、有的惊讶、有的感慨、有的深思……这时,教师抛出新的话题:你看到了什么?你验证了什么,你又有哪些新的疑问?说出你的发现!
“最初的电流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图10的猜测是对的!”
“电流呈现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周期似乎相等!”
“电流的振幅不断变小!”
“电流的方向在改变!”
“好像是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
……
对反映实际情境的实验图线进行对比,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思维被调动,表达的欲望上升了,发现的问题不断增加,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是,对LC振荡电路规律的探究便逐步完成。若进一步用DIS实验系统记录不同组合的LC振荡电路的i-t图线,还可以用来推测影响振荡周期的因素。
总之,DIS实验图线可以快速形象地反映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这正是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实验系统优越于传统实验的地方。这种高质量测量图线的生成既成为师生对话的桥梁,又成为研究实际问题的资源,更有助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可见,合理开发DIS实验在中学物理中的教学功能应是我们广大教师的职责,它将成为学生提升探究问题层次的有效工具。
标签: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