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是一种新鲜事物,有待我们去学习、认识、运用、创新。它的实施,必然会给教育带来新一轮的革命。我们现在小学的课程,大部分还没有进行教材的改革,但是,我们也要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去看待旧教材,用新理念去实行教学改革。《思想品德》课也不能例外,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的潜力,使学生既明理又导行,我进行了一些探究。
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对问题进行思考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体验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真正“动”起来,使学生从课文中学知识到最后的自觉行动实践,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纽带,让学生的品德行为沿着这条纽带走出自己稳健的步伐,在“动”中获得真知、形成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一、巧设问题,促使学生动脑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要极力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的大脑真正地“动”起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冲动,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你看到身边有哪些是迷信活动?2.这些迷信活动有什么危害?3.面对这些活动,你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认识到迷信活动就在身边,这些不科学的活动会给人们带来钱财甚至是生命的损害,自己不但不能参与这些活动,而且要敢于跟其作斗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通过动脑,可以使学生感受多彩的、活生生的生活,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加深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这对学生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二、引导讨论,促使学生动口
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句话:“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表现生活,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回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在观察、体验、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升华他们的生活体验,并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动口讨论,如:你认为焦裕禄这样做值得吗?我们平常的学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是珍惜时间的?哪些地方是浪费时间的?怎样做才算“自信,不自卑”?你觉得“守信用”有什么好处?我们日常交往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只要我们经常结合课文和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评议、认清美丑、分清是非、辩明真伪,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判断、评议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会在行动中学习别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三、融入生活,促进学生动心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人的品德与生活也必然有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思想品德》课更是体现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听一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引导他们认真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在生活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导行的目的。
四、实践落实,促使学生动手
实践活动是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儿童接触到具体的生活内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去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才能学得更牢固,更容易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如教学《集体的事大家做》一文时,我让学生充分讨论梁超的前后变化,并及时引导学生的行动:我们也要出一份元旦的黑板报,希望同学们团结协作、出谋划策,做出最好的黑板报。课后全班学生立刻动手,分小组开展工作:一组着手收集资料,一组分类整理资料,一组着手设计板面等。全班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都想用自己的双手出一份自己满意的板报。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动手,学生就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把自己的愿望或理想变成现实。
五、适时评价,促使学生行动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显示出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全面评价。所以,评价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要注意时机,例如一个待进生刚显示出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还可以通知其家长,甚至他周围的人,让他有一种成功感、光荣感,以巩固他的表现,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通过评价,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行为、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改变以前《思想品德》课一味重说教、轻视行为形成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新理念,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上述“五动”就是运用新课程理念,目的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转变成自己自觉的行为的探究。我想,只要我们坚持让学生五方面都“动”起来,就能很好地实施品德教育,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论文作者:潘文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评价论文; 品德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新课程标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