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战例研究论文

孟良崮战役战例研究论文

孟良崮战役战例研究

★ 孙海强

摘要: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不仅从心理上极大震慑了国民党军队,而且从战略上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进攻部署,为尔后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积累了信心,提供了经验。重温这场战役并剖析原因可见,国民党军、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败给了人民。

关键词: 解放战争 孟良崮战役 战例研究

A Case Study on Menglianggu Campaign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县东南30公里处的芦山孟良崮对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发动的一次山地进攻战役① 参见张慧敏:《大捷孟良崮》第3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第172~173页。 ,在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赶一车稻草回家/在我的身后/夕阳落下山去。”我说,老马,把“落”字改为“沉”字如何?老马如遇知音,高兴地说,你改得好,改得好。

一、作战背景

1947年,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是一个“转折的年代”。这一年国民党军由战略上的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即收拢十指攥成两个拳头,东打山东,西打陕西。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在“重点进攻”这一方针指导下,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沂水一线,集中三个重兵集团45万军队向鲁中山区发动进攻,企图逼迫华东野战军于不利地位进行决战,进而把华东野战军赶到黄河以北,以达到占领整个山东的目的。孟良崮战役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爆发的一场震惊中外的经典之战。

二、战斗经过

在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的时候,陈毅、粟裕设想让6个纵队各自为战,打乱国民党军的部署,但没有奏效。当发现国民党军张灵甫部即整编第74师向孟良崮地域进发,处于进攻诸敌中较为突出的位置时,陈粟抓住战机,决定在孟良崮地域以5个纵队的兵力围歼该敌,将整编第74师一口吃掉。② 参见谢德、谢祥皓:《山东军事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32~534页 经过如下:

1纵负责从左翼切断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25师、第65师的联系。主要任务是攻占蒙阴东6公里的曹庄阵地,夺回黄斗顶和界牌阵地,阻击蒙阴以东的增援之敌。结果,在黄斗顶战斗中,1纵像一扇铁闸一般,死死掐断整编第25师与整编第74师的联系。首先是大胆穿插。5月13日黄昏,1纵开始投入战斗。为了隐蔽行动,叶飞给各部队下达了“继续前进,不理敌人”的命令,在快速机动过程中,一纵硬着头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行军,多次出现“1纵在山坡上走,国民党军在山岗上行”的惊险场面。③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北京:长城出版社,2011年,138~139页。

8纵负责从右翼切断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83师的联系。主要任务是从埠前庄、鲁家庄向依议庄、荆山、磊石山地域发起攻击,一部兵力阻击整编第83师与整编第74师的联系,一部兵力沿营后庄、泉桥子向青驼寺进攻,切断国民党军向青驼寺方向的退路,主力部队向万泉山、芦山突击。

6纵由鲁南取捷径急返鲁中,负责抢占垛庄断敌退路。5月12日,当6纵接到粟裕“隐蔽抢占垛庄”的命令后,两个夜晚在崎岖山路上狂奔120公里,于5月15日拂晓占领垛庄。

1.4.1 术前准备 ①患者及家属知晓手术细况,并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确保患者肠道情况良好,为患者进行通便灌肠,并术前两天对患者采取禁食处理;③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腹部、胸部,对患者肝脏、肺脏等脏器情况详细调查;④保证患者情绪正常和患者体质符合手术要求。

通过教学平台问卷调查功能,从对混合式教学态度等四个方面对混合式学习班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学生对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有比较高的认同度。(注:有3名同学弃权)。

9纵主要任务是以一部兵力控制坦埠及以南山地,主力部队由坦埠东南向马牧池、南北瓦庄发起攻击,攻占雕窝后,协同友邻向芦山突击。①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113页。 5月16日下午,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许世友给肖镜海等几位师长打电话:“你们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带头冲!”最终攻上孟良崮的先锋团突击队,冲在最前面的,就有9纵25师73团团长孙同盛的身影。战后,陈毅专门表扬9纵“犹如猛虎”。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从来不否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以及英雄在危急关头所发挥的作用,但我们也从不否认,关键时刻,领导人的决心意志、坚定信念、表率作用,就是“中流砥柱”,就是胜利的关键担当。

三、战例评析

其实,孟良崮战役国共双方下的都是“明棋”,双方都知道对方的战略意图和作战方案。在粟裕看来,这是一场比拼勇气、比拼意志力的战役,只要6纵穿插到垛庄,堵住整编第74师的退路,形成U型包围圈,主攻部队迅猛攻击,阻援部队死死抵住援军的快速到来,就能全歼整编第74师。在张灵甫看来,援军就在身边,以自己的实力,只要在孟良崮“固守待援”两天,就能实现“固守待援,中心开花”的作战计划。

(一)违背人民意愿、与人民为敌,终将沦为被人民所抛弃的失败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盼已久的太平日子终于来临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山东四千万劳苦大众同样渴望过上这样的生活。然而,这时候蒋介石政府却悍然发动内战,把刚刚从水深火热中挣脱出来的人民群众又重新推向战争的深渊。孟良崮战役,表面看是国民党45万大军同华东野战军27万将士的生死对决,实际上是与四千万山东人民的大决战。

有关史料记载,孟良崮战役中,车轮滚滚,担架如林,华东野战军随军常备民工有7.6万多人,二线常备民工有15.4万多人,临时支前民工达69万之众。这支庞大的支前队伍来自人民、根系人民,他们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用乳汁救伤员,拆门板架人桥,他们不仅代表着人民的力量,更代表着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心愿。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国民党军尽管有45万之众,有飞机、大炮作掩护,一旦掉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与人民为敌,即使手中的武器再先进、兵力再强大,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败。

未来战争,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只要人民军队站在人民的一方,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依靠人民、相信人民,这支军队就能战无不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反之,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操纵者,最终都将沦为失败者。

中国还有一个美丽的传统节日叫“七夕”,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据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这个故事在中国流传久远。 初秋之夜,人们坐在庭院纳凉,仰望着璀璨的天河,以及分隔在天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编出了“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41]27的故事,为他们架起了桥梁。 人们以美好的愿望,赋予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并在这一天共同为美好的爱情祈福。

(二)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抓住战机,是兵家制胜之道

孟良崮战役初期,华东野战军为了寻找战机,不停地来回调动部队,穿梭于汶河两岸。这种被称作“耍龙灯”式的作战方法,当时曾一度引起华东野战军官兵的焦躁,甚至连部分高级将领也有些按捺不住情绪,以至当时官兵中流传起“陈老总的电报滴哒哒,战士的脚扳啪啪啪”的顺口溜。① 参见《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第331页。 5月4日,毛泽东得知这一问题后及时发电强调:对于密集之敌,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让敌人大胆前进,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② 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2~58页。

后来,叶飞将军在回忆此事时曾深情地说道:“这种情况,也只有在人民军队里才能出现。”可见,攻坚作战,将帅同心戮力,友邻密切协同是多么的重要。反观国民党军派系林立、将帅不和、兵心涣散,最终只能以失败收场。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时间、肠道外营养时间、胎龄为BPD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控,预防BPD的发生。NRDS和NEC则是影响BPD病情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治疗,避免BPD的恶化。

新常态的背景下,以腾讯为例,探究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到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过程中,数据管理转型是一种构建模式,需要在组织竞争的优势上进行验证,提升专业的技术性与复杂性,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数据管理演进,并对大数据的挖掘、分类、预测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探究。将大数据新理念渗透到人力资源各个板块当中,实现用户和员工共同参与的开放性共享创新生态构建。

重温这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经典之战,仍有许多思绪和感悟。

当然,光周期、植物激素[20]等因素对玉簪组培苗的生长发育也有协同影响,但本试验未做证实,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且,根系状况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对于不同植物,不同光质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具有显著差异[21-22]。本试验中,未就玉簪组培苗的根系发育做出全方面的测定分析,这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纵观21世纪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同样可以得出以上结论。美军尽管强大,但每次战争发起前,都是在寻找最佳开战时机。所以未来信息化战争,不论我们和谁交手,对手有多强大,都要谨记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抓住战机这一基本规律,以求得作战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4纵主要任务是以一部兵力,控制水明崖、北楼以北山地,主力部队经北楼向黄鹿寨、兴旺庄、石旺崖地域发起攻击。攻占孟良崮后,协同l纵、9纵向垛庄、芦山突击。孟良崮战役前,4纵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国民党军俘虏。因传统诉苦教育搞得好,人员思想转变快,决战中,这些被解放出来的战士,在战术、技术运用上释放出了活力,为4纵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战果。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但“战机”并不是等来的,需要在“动”中寻找、“动”中捕捉。这个“动”,一方面是部队的机动,一方面是首长思维的灵动。只有两个“动”完美结合,才能把握战机。

(三)实现首长决心意图,必须确立无比坚定的胜战信念

孟良崮战役进行到关键时节,国民党军上至军官下至士兵,娓娓不前的有之,言败想撤的有之。华东野战军里有一点杂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陈粟更明白,此时获胜与战败的几率,都已接近临界点,这时战局这个天平偏向哪方,不光是看兵力有多少、武器有多先进,更要看双方参战将士“军心斗志”这个砝码谁重谁轻,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指挥员的决心意志、指挥效率和全体参战将士完成任务的毅力。这也是被无数次战争实践证明了的真理。④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136页。

预防方法:①在蝌蚪完成变态上岸时,投喂营养水平高、成分搭配合理的专用蛙料,确保幼蛙体格健壮、抗病力强。②在该病流行季节,特别是在阴雨天,全池泼洒生石灰30g/m3,每10~15天1次。③拌料内服三黄散、板黄散等抗菌、保肝护胆的中草药制剂,每个月2次,连用5天。

5月15日早晨,8纵也抵达垛庄。至此,由1纵、6纵、8纵三个纵队组成的U型包围圈,悄然在整编第74师的侧后方形成。② 参见《粟裕传》编写组:《粟裕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第334~338页。 5月15日13时,孟良崮战役总攻开始。在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5个纵队从多个方向、多条路径,向孟良崮崮顶发起猛烈突击。激战到16日17时,战斗全部结束。这次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共3.2万余人,③ 参见谢德、谢祥皓:《山东军事史》,第538页。 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人民解放军国内革命战争史上,在重兵集团并进的情况下,从战线中央割裂歼敌主力的范例,被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经典之战。

千钧一发时刻,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总指挥说:粟裕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并重申“撤职、查办、杀头”三大战场纪律。⑤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261页。 为防止各纵队有保存实力之想,陈毅给各纵队司令员打电话,又特意强调:战役结束后,各部队伤亡多少补多少,打掉一千补一千,打掉两千补两千,部队打光了,我给你部队恢复番号。⑥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199~205页。 这种意志举措,在当时国共双方高级将领看来,都是很难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最后陈毅下令,务必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编第74师。此时,进攻的部队前仆后继,刺刀见红,有的连队先后换了七个连长还在拼杀。经历过无数次大仗的粟裕后来评价说:这是一场血战到底的恶仗,其激烈程度为解放战争以来所少见。

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与孟良崮战役相比,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能否重现孟良崮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未可知。毕竟未来战争作战手段更为先进,使用弹药更为精准,杀伤效能更为致命,破坏范围更为广泛,但无论作战样式怎样变化,靠无比坚定的信念赢得作战胜利的规律不会改变。新时代的强军路上,时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练就过硬本领,筑牢敢打必胜信念,仍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内容,仍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关切。

(四)攻坚作战必须同心戮力,一鼓作气

孟良崮战役中,面对被困的整编第74师,黄百韬起初只派一个旅投入战斗,结果战斗受挫后,还一度停止不前。后来,黄百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大力量反攻,但始终打不通天马山通往孟良崮4.5公里的道路,尽管在后两天的战斗中表现尚勇,但已无力挽回整编第74师的败局。

不断强化水文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水文条例配套规章,编制完成 《水文资料汇交管理办法》,《浙江省水文条例》年内颁布施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 《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1—2020年)》;加快推进全国水文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职能转变,取消两项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水文标准化建设;组织研发先进水文监测仪器并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援藏援疆工作并被评为全国水利援藏工作先进集体。

国民党军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更是滑稽,就在整编第74师受困呼叫支援时,李天霞为了逃避蒋介石的指责,只是象征性地派少校副团长王寿衡,带领一个连携带步话机冒充一个团的兵力躲在山洞里,蒙骗张灵甫说我们马上就要到了。就是这样的一支增援部队在事后接受蒋介石政府审判时还在喊冤。国民党军退守台湾后,李天霞信誓旦旦写了一首诗,成了一个很好的注脚,“孟良崮上虎贲垮,千里驰援有天霞。非我见死不相救,奈何共军有高达”。以此辩白泄愤。

与国民党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东野战军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精诚团结。当时4个纵队打援,各阻援部队为堵住国民党援军,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击,浴血奋战,凭借既设的野战工事,打退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在整编第74师未被歼灭之前,没让国民党援军靠近孟良崮一步,为实现整个战役的决心意图作出了重大贡献。

1纵副司令员何克希在《孟良崮上火如潮》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司令员叶飞部署作战任务时的情景:当时叶飞要求各师要齐心协力割断整编第25师与整编第74师的联系,把整编第74师从国民党军一线八个师中割裂出来,挡住国民党军外围兵力的增援。而此时,一师师长廖政国、二师师长刘飞、三师师长刘享云、独立师师长方升普会上都一言未发,只是点头受领了任务。原来1纵在前期作战中元气大伤,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应有的战斗力,按原定作战方案不再担任主攻任务,但形势紧迫,任务艰巨,1纵在这次行动中又一次担任“老虎钳”重任,确有难言之痛。好在天马山防御战斗中,1师师长廖政国打到手中已无兵可用的危急关头,4纵10师28团2营营长朱振华、教导员彭启正好带着二营路经天马山,去参加攻打孟良崮的战斗① 参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23军编委会:《劲旅雄师二十三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39页。 。当廖政国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亮明身份,陈述利弊,请示上级,硬是把二营给留了下来,协助他们守住了命悬一线的天马山阵地。

华东野战军首长认真研究毛泽东电报指示精神后,决定将主力再后退一步,集结于莱芜、新泰一线再寻战机。就在主力部队即将开始行动之即,粟裕突然接到前方报告:9纵在坦埠以南地域,遭到整编第74师的攻击。紧接着,侦察部门又截获汤恩伯的一个命令,要求整编第74师为主攻,整编第25师、83师为左右翼,于11日攻占坦埠。关键时刻这些情报立即引起陈粟的高度警觉。经分析,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猛虎掏心”战术,切断整编第74师与友邻的联系,吃掉整编第74师。③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113页。

(五)作战必须考虑并预备二次反击力量

从孟良崮战役作战态势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危险所在。虽说胜在知己知彼,坚决果敢,但积极建构预设二次反击力量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孟良崮战役从表面上看,直接和华东野战军交手的只有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25师、83师,但实际上外围至少还有国民党军10个整编师,加上前期支援作战的部队,大约还有30万国民党军队反包围着华东野战军,并且由蒋介石亲自坐镇指挥,正在全力向孟良崮地区进发。而华东野战军除了5个纵队正在攻打孟良崮、4个纵队阻击国民党援军外,别无兵力可用。不难想象的是,即便华东野战军把整编第74师吃掉,如不能及时全身而退,且不说后面的战局如何,单就华东野战军的弹药、给养等物资都难以为继,硬仗、恶仗可能转瞬变为险仗。这一兵力分布态势,国共两军的高级将领均心知肚明。粟裕之所以敢从重兵集团中央割裂出整编第74师并歼之,指望的是5个主攻纵队有快速打歼灭战的本领,看中的是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被围之后,只会就地上山而不会迅速突围,预料到的是华东野战军就地围歼整编第74师过程中,整编第83师、25师只会互相推诿扯皮,绝不会火速驰援、拼死相救。基于上述考虑,粟裕才敢放开手脚,动用华东野战军全部家底,在孟良崮与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决死一战。

整编第74师覆灭后,汤恩伯、黄百韬、胡琏等前线将领,联电陆军司令员顾祝同要求按原计划猛烈进攻我军。顾祝同发电向蒋介石陈情,此时正是各部队长戴罪立功,奋勇杀敌之良机,要求暂缓开会。蒋介石竟断然拒绝了顾祝同等人的请求,命令各部队原地待命,各军师指挥官到徐州参加军事检讨会议。

国民党军所有这些滑稽举措,和战前粟裕所预料的大致相同。这就是整编第74师被一举歼灭的主要原因。对此,史学界始终有一个绕不过的弯子,即,假如蒋介石当时采纳了陆军司令员顾祝同、参谋长陈诚的建议,坚决执行原定计划,那么华东野战军二次反击的手段何在?恐怕孟良崮战役后华东野战军未必能从容脱身。

硝烟散去,尘埃落定。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下一场战争是个什么样子?未来的对手又是个什么样子?在未来战场上,面对新的敌人,我们必须把作战对手设的更狡猾、更强悍些,把战场环境设的更复杂、更残酷些,把战局演化设的更凶险、更激烈些,从而在可能的危局、残局、败局中找出可靠的制胜战法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败局中扭转战局,才能在危机中赢得战争。所以任何情况下作战,都要留好后手,选好预备队,做好第一次冲锋之后还要再来一次、二次、三次冲锋的准备,做好可能失利的局面下二次打击强敌的准备。

(六)隐蔽伪装佯动欺骗,仍是谋胜未来战争的重要手段

孟良崮战役主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非常震撼,但隐蔽、伪装、佯动、欺骗之术的伴随运用同样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如孟良崮战役的“无线电空间战”就是如此。为侦测华东野战军的新动向,早在孟良崮战役前,国民党军就在鲁南解放区首府所在地临沂的周边地区,安装了由美国提供的大功率无线电测向仪,一线部队还配备有轻便无线电测向器材,加上其他侦察手段,国民党军基本可以准确侦测到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部队行动的概略方位。为打乱国民党军的侦测与袭扰,解放军主要采用了无线电静默与佯动的方式,成功规避了国民党军的侦察与干扰。同时,利用假无线电设备释放电磁信号的方式,实现了迷惑、诱骗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进入解放军汶河两岸伏击圈的目的。另外,解放军也利用无线电侦听技术,多次破译了国民党军的重要情报信息。5月16日10时,张灵甫与南京国民党军司令部“关于预测我军总攻时间”的通话,就被解放军无线电侦听人员成功截获,这才有了解放军前线总指挥部临机改变作战计划、提前2小时发起总攻的决定,打得张灵甫整编第74师措手不及。①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第124~126页。

无独有偶,9纵利用突击审讯俘虏的方式,获得国民党空军空投物资的联络信号,而后用白布在山顶上摆成白色“工”字,诱骗国民党空军运输机空投物资,结果一箱箱弹药,一箱箱馒头、罐头、面包都落在9纵的阵地。② 参见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孟良崮战役资料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3页。

随着高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战争隐蔽、伪装、欺骗、佯动等手段,技术只会越来越先进,使用只会越来越频繁,双方相互“拆解”“利用”的方式只会越来越复杂。所以,要想赢得明天的战争,占领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超前研制下一场战争可能使用的先进器材和装备;充分运用新思想新思维,超前研究下一场战争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确保以超新超强的常备手段迎接未来战争的检验。

(七)整编第74师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国民党军的自身之弊

孟良崮战役虽已过去70多年,但人们热议整编第74师失败的原因仍在继续。有的说是蒋介石瞎指挥造成的,有的说是汤恩伯不作为造成的,有的说是黄百韬、李天霞不鼎力相助造成的,也有的说是张灵甫刚愎自用造成的。但笔者认为,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败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在制度体制上的系统之弊。从张灵甫整编第74师的覆灭,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粟裕之所以敢在孟良崮下这么大一盘棋,敢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除情报和其他因素外,就是看准了国民党军“派系林立、互不支援、同床异梦”这个通病,知道国民党军的将领们都怀揣着“打了也白打”的“小九九”,没人会舍命相救张灵甫和他的整编第74师的。孟良崮战役失败后,国民党本该及时吸取教训,整顿军纪,完善制度,可后来的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直至溃退台湾,败绩皆归于一辙,实不足惜。二是败于失去民心。其实,抗战前国民政府就失去了民心民意。“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心愿就是把日军赶出中国,整个国民政府最基本的国策应该是团结全民族统一抗战,而此际蒋介石政府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策略,结果为全体中国人民和爱国华人华侨所痛斥,以至不得不在“西安事变”的逼迫下发表“国共合作、一致抗战”宣言书。抗战胜利后,沦陷区的人民群众苦等八年,期盼的是早日过上和平幸福生活,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的美好心愿,可蒋介石政府所为并不是惜民生、救民危,而是通过发放“金圆券”等政策,盘剥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企图挽救所谓政府的财政危机、扩大内战所需军费,最终导致全国经济失衡,通货膨胀,民心大失。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在于国民党政府是一个军阀联合政府,派系之间各自为重,明争暗斗,上下貌合神离,人心不齐,加之他们所代表的本就不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先天不足问题,其弊之深,其病之重是根本无法治愈的。这样的政府和军队,哪怕作战计划再周密,武器装备再精良,最终失败都是必然的。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毛泽东感叹道:我们人民解放军完全有信心同国民党的任何一支“王牌”较量,不管他是什么“荣誉军”还是“御林军”,我们狠狠地打他一家伙,必将给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也必将给整个国民党军以极大震撼,也会给近来一直在进行战略防御的陕北、山东两大解放区的我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国民党统帅蒋介石针对孟良崮战役的失利也曾哀叹过:这(张灵甫的死)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① 参见汪峰、郭建军:《鏖战孟良崮》,封面2。 透过这场战役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整编第74师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国民党军最终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蒋介石政府也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中国人民。

传播的内容上应将广西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性格等嵌入旅游合作的价值理念、实施策略及合作机制之中,以民族文化内容建设为基础,以交流互动为动力,以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拓宽传播的渠道。

中图分类号: E2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83-(2019)05-0048-06

[作者简介] 孙海强,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玉海]

标签:;  ;  ;  ;  

孟良崮战役战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