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的心理干预分析论文_鲁玲

清水县人民医院

(7414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的影响 方法:选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50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为观察对象,其中2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病室环境、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治疗,22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结果:两组在入院时的SAS、SDS评分.人工流产后1周的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人工流产后1周的SDS评分,流产后2周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流产后2周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见未婚人工流产女性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经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均得到消除或减轻,患者均能以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并渡过流产后的恢复期,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结论: 心理干预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后的身心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围手术期心理疏导,有助于消除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 未婚 人工流产 心理干预

近年来,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的实施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工流产术属侵袭性操作,不可避免地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多数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偏执等心理问题,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人工流产手术及流产后恢复过程中,掌握未婚流产女性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干预,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报道,因为意外怀孕而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中,未婚女性占了50%,其中20岁以下女性占了14% 。20岁以下女性,身心均不完全成熟。且无良好的生理卫生常识,出现未婚怀孕时,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危害该人群健康。通过对22例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开展常规护理、心理疏导、专业护理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心理干预帮助该人群安全的实施人工流产,有效降低了人工流产不良反应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50例未婚人工流产患者,总结分析其心理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50例未婚人工流产患者,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22.5岁,初次妊娠55例,两次以上妊娠32例,无肝肾功能不全,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等人工流产手术禁忌证。自愿要求实施人工流产,均无精神障碍和传染病史。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实验组22例。心理分析;焦虑、抑郁,焦虑是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常存在的心理问题,多表现为焦躁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食欲不振的等。患者常担心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预后,担心人工流产术对身体造成伤害,担心他人知道后而受到嘲笑,担心得不到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同情,担心术中出血、疼痛、发生意外,担心术后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造成不孕,担心人工流产术影响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

1.2护迎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生命体征各项检查。生活、饮食等基础护理。实验组在 此基础上绐予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

1.2.1常规护理。首先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手术室和 温馨的医疗环境。消除紧张和陌生感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舒适、整洁、空气清新,可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来减轻她们的紧张心理。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妇女们对怀孕一事比较难以启齿,对妇科检查认识不够,惧怕医院的检查器具,对人工流产产生焦虑、恐惧,尤其是未婚先孕的少女,由于受到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心理承受的压力更大、更敏感。所以医务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蔑视和冷言相对,更不应该加以指责。要用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她们,耐心地解答她们的问题,消除她们精神上的压力和疑虑,减轻她们身心受到的伤害及心理的紧张,使她们有安全感,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

1.2.2语言环境支持 首先,医院的设罝要能充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其次,注重语言环境支持。在接诊时,医护人员首先要做到态度诚,语言得体。主动向患者承诺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对敏感话题主动回避等。通过亲切的交谈和友善的建议,尽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争取对治疗及预后的信心。将人工流产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其身心健康。

1.2 .3疼痛护理:手术中护士全程陪伴孕妇心理更踏实。应耐心、热情多与患者沟通,讲她们感兴趣(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分散她们的注意力,尽量消除未婚先孕妇女烦躁敌对的情绪,减少手术器械的碰击,勿让其看到血染的纱布,以免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手术进程。及时指导受术者按要求配合对手术的顺利有密切关系,术中因扩张牵拉宫颈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痉挛性疼痛,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且精神紧张又加剧宫颈的痉挛,使宫颈扩张困难,从而增加操作次数,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痛苦,此时护理人员可主动为其擦汗、喂水、嘱其深呼吸,允许其呻吟,主动紧握其手以给予支持。当其疼痛难忍时,我们应给予适当的安慰,不可将她们的喊叫、哭泣行为理解为娇气、脆弱,大部分未婚先孕学生因为意识到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丑事,有一种负罪感,往往会对手术中的疼痛暗自忍受,而实际上她们是需要理解和安慰的。同时心理护士在旁给予暗示,以放松腹部盆底肌肉的紧张度。还应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使用加温输液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进行中体温降低的发生)、表情的变化,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心理调整,防止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即受术者在手术时因疼痛或局部刺激在术中或术毕出现心动过速、心律不齐、面色苍白、头昏,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昏厥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手术结束静卧20~30min,避免过早、过急活动,做好保暖措施。

1.2.4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女性生殖保健常识。为其提 供技术服务。进行避孕方法的宣传,并告知合法的终止妊娠方法及场所。同时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患者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

1.3 现察指标 于入院、人工流产后1周、2周分別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观察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标准 为有抑郁症状(≥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 (63?72 分)、而重度抑郁(≥72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δ)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人工流产后1周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6,P=0.11>0.05).两组在人工流产后1周的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6,P=0.016<0.05)。人工流产后2周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经统计,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结果表明,对人工流产患者心理应激技巧和自护能力,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了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人工流产后焦虑、抑郁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及人工流产后SAS,SDS评分比较(±δ,分)

3 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潮涌入,人们的性观念逐渐开放,使得我国年轻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导致未婚妇女人工流产者不断增加。这一特定人群普遍年龄偏低,对妇女保健知识缺乏认识。突然的躯体不适使她们茫然不知所措。紧张、抑郁、焦虑、自卑恐惧这些负性情绪只有通过我们医务人员诚恳的态度、耐心的沟通、人性化的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进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她们的承受力。才能帮助她们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及术后心理恢复,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使其重获快乐生活。

近年来,未婚先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缺乏正确孕育和生理卫生常识,加之未婚先孕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现行法制不符。导致未婚先孕的发生逐年上升,同时造成女性身心极大的损伤。通过本次观察,对其针对性进行基础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可减轻和消除未婚人工流产妇女的心理负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建议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扩大避孕宣传指导人群,建立心理干预指导机制以更好的保护和促进女性健康。

论文作者:鲁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6

标签:;  ;  ;  ;  ;  ;  ;  ;  

5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的心理干预分析论文_鲁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