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红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分娩服务模式发生了新的转变,进一步使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由此,改变传统的仰卧位,将自由体位、侧卧位、站位等分娩体位充分应用于分娩过程中,产妇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舒适度选择自由姿势活动,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为了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当前产科追求的目标。而体位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是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下结合多年的相关文献,就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分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分娩体位; 分娩结局; 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营养充足,胎儿过大等因素,使产妇分娩时产程进展较为缓慢,降低了阴道分娩率。由此,如何提高阴道分娩率,保证母婴的安全是产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WHO提出多种分娩体位,使产妇更舒适,更符合生理体位,利于自然分娩。由此,我国对不同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研究效果理想。本文现就不同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和分娩结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1.仰卧位分娩
仰卧位是传统分娩体位,该体位可以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生的观察、接生和处理突发事件。但是该体位骨盆空间有限,产道狭窄,胎头下降阻力较大,产程通常较长,会严重消耗产妇的体力[6]。同时产妇仰卧位时,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会造成血液回流不足,从而血液循环受到严重影响,血氧量降低,新生儿血供、氧供明显减少,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的风险。此外,仰卧位时,胎儿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子宫后壁,而子宫又趋向脊柱,胎头多以枕后位入盆,这样增加了剖宫产的风险。李新景[7]研究对比仰卧位和非仰卧位分娩结局,选取分娩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仰卧位自然分娩率为95.23%,非仰卧位自然分娩率为7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率升高。
2.坐式分娩体位
坐式分娩体位符合人体的生理情况,可以减轻产妇胸腔压力,保证产妇呼吸通畅,可以有效缓解产妇恐惧、担心、紧张的情绪,并且舒适度较高,有效缓解产妇产痛,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徐晓俊[1]等人对比分析坐式体位与传统仰卧位分娩,坐式产妇疼痛主要体现在I、II级,仰卧位产股产痛主要体现在II、III级,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坐位或者半坐卧位分娩,产妇胸腔压力减轻,呼吸功能得到改善,骨盆倾斜度、面积、出口间径均明显增加,降低了胎头下降的阻力,加快胎头下降,从而使胎儿身体纵轴与产轴保持一致,加之胎儿的重力作用,明显缩短了产程,加速了分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张文[2]等人也对比研究了坐式分娩与仰卧位分娩,选取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床靠背调整到倾斜45°,产妇双脚蹬在产床架上,结果坐式分娩产妇总产程时间为8h左右,总产程明显缩短,并且剖宫产率明显减少15%[2]。由此可见,坐式分娩减轻了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促进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和血氧含量,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在临床中发现产妇腹部肌肉无力或者是悬垂腹,胎儿重心可能在母体前方降低,胎轴与骨盆入口可能不能保持一致,此时可以采取半坐卧位,使胎儿重心后移。但是坐式分娩可能会使产道裂伤、引发产后出血,所以临床采用坐式分娩,应该准确的把握上床时机,并且正确助产,才能减少急产、产后出血等发生率。
3.侧卧位分娩
选取侧卧位分娩,产妇能以舒适的体位分娩,并且可以结合屏气用力,有效减少了体力的消耗,为分娩奠定了基础。侧卧位分娩产妇子宫由脊柱趋向腹部,母体产轴与胎儿的纵轴一致,并且可以促进胎头下降。同时该分娩体位保证了胎头、胎体在子宫内的较大活动空间,胎儿可以快速的适应产道,利于衔接、俯屈、旋转。特别是对于在趾骨弓底、角度狭窄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后三角,以此增加盆骨的出口平面,促进胎儿完成内旋转。同时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调整产床高度,使骨盆倾斜度与胎儿倾斜度保持一致,减少胎儿在产道中的阻力。在发生宫缩时,产妇通过合理屏气用力,扩张骨盆的后三角,增加骨盆出口平面,有效加快产程,促进胎头下降。周肖郁[3]等人研究侧卧位分娩,保证了产妇骨盆和产道的充分扩张,第二产程仅用25min,明显缩短了总产程,提高自然分娩,并且减少了侧切率。李美娟等人选取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平卧位和侧卧位分娩,平卧位阴道侧切率为63%,侧卧位阴道侧切率为30%,侧卧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显示侧卧位分娩时间过长,产妇同样会产生疲劳,由此可以半卧位和侧卧位互相交替,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调节产妇的舒适度,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同时,减少产后出血和侧切率。采用侧卧位分娩,适用于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可以通过子宫收缩力等作用矫正胎位,使胎儿背部向产妇腹部移动,通过抬头的旋转,从而形成枕左前位或枕右前位,提高顺产率[5]。
4.蹲位分娩
蹲位分娩位即产妇双手扶床护栏,然后蹲在产床旁,医生指导产妇合理用力分娩。蹲位分娩符合日常排便、产道生理,产妇舒适度较高,并且可以轻松的使用腹压[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蹲位分娩过程中产轴线与胎儿轴线一致,胎儿可以通过重力作用,下降速度快,促进产程的进展,并且分娩可以有效利用宫缩和腹压的作用。该体位分娩还能增加骨盆入口平面,例如胎头下降。同时产妇呼吸系统明显改善,降低了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的发生。
5.站立位及行走
站立位及行走位分娩方式主要应用于第1产程,通常产妇在家属的陪同下,助产士指导,产妇站立或者行走,这样产妇舒适度高,并且可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减少产妇的痛苦。在站立的过程中,产妇可以左右摇摆臀部,这样胎头在盆骨内沿着产妇产轴缓慢下降,并且旋转[9]。产妇站立或者行走都会使子宫由脊柱趋向腹部,这样可以保证胎儿纵轴和产轴一致,随着胎头对宫颈压力的不断增大,从而反射性促进胎头下降,促进产程的进展。
6.开放式膝胸卧位
对于胎头倾式不均匀,在临产前或潜伏期产妇宫缩频繁、并且不规则、持续时间短暂,并且伴有严重腰骶部疼痛。宫颈扩张相对较慢或者无扩张时可以选择开方式膝胸卧位。开放式膝胸卧位能使骨盆向前倾斜,并且使骨盆入口低于出口,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使胎头退出骨盆,从而在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下降[10]。该分娩方式,产妇臀部屈曲角度大于90度,一般持续30-45min,临床应用越早可以越早的矫正胎头异常[11]。如果产妇痛苦、严重不舒适,可以指导产妇选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
7.自由体位
不同的分娩体位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分娩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分娩方式,单纯的分娩方式并不符合产妇的生理功能,也容易使产妇产生疲劳,体力大量消耗。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该实时监护产妇具体情况,产妇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卧、趴、坐、站、走、蹲等自由体位[12]。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均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每一种分娩体位通过助产士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自由体位可以使产妇选择合适的体位,有效提高了舒适度,缓解了产妇的疼痛,并且有效发挥了各分娩体位的优势[13]。坐、蹲、站、走体位分娩,促进了产轴与胎儿纵轴保持一致,并且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增加了对宫颈的压力,促进了产程的进展。而坐、半坐卧位增加了骨盆倾斜度,利于胎头下降,加之站立摇摆臀部,胎头会在骨盆内沿着产轴缓慢下降并内旋。褚丽艳[14]等人采用自由体位与传统平卧体位进行比较,选取158产妇为研究对象,自由体位产妇自由选择,即坐、卧、趴、跪、立、走等体位,自然分娩77例,自然分娩率97.46%,总产程时间(8.89±3.48)h,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5%;传统平卧位自然分娩68例,自然分娩率86.07%,总产程时间(11.19±8.99)h,产后出血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炳娣[15]研究显示,采用自由分娩体位分娩,可以缓解产妇焦虑心理,减轻产痛,减少体力消耗,提高自然分娩率。
小 结
综上所述,不同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临床中应该充分了解产妇的具体情况和胎位情况,从而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分娩,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妇舒适度,树立产妇分娩自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以及胎儿窒息等情况,最大化的提高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晓俊,胡诚.坐式体位对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2(15):1380.
[2]张文.半卧位屈大腿法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5(23):162.
[3]周肖郁,叶小青,黎佩兴,等.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4(13):1164-1165.
[4]李美娟.第二产程中两种体位运用的效果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12,21(7):53.
[5]零恒莉,潘茹,杨晓娅,等.第二产程产妇自由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3(6):20.
[6]张渝,杨昆媛.改良膀胱截石位在手术室体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59.
[7]李新景.第二产程分阶段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23):91.
[8]罗庆平,郑玲,曾学燕.产妇第二产程适时特殊体位分娩效果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2,24(12):1089.
[9]梁礼莉,谢智萍,李洁.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分娩效果的研究[J].现代护理,2012,8(2):83-84.
[10]程霞,张培梅.实施临产妇体位管理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1,17(4):23.
[11]赵萍.产程中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观察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35(9):527.
[12]林青,林美琼.分娩体位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12(20):99.
[13]孙晓燕,王凤英,周齐.产程活跃早期改变产妇体位纠正枕后位的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10(10):784-785.
[14]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体位管理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515-516.
[15]李炳娣.个性化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857-2859.
论文作者:陆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产妇论文; 体位论文; 胎儿论文; 骨盆论文; 自然论文; 结局论文; 子宫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