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员干部论文,始终保持论文,政治上论文,坚定论文,清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讲政治”,这对共产党人来说,乃是一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重大原则,也是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可是,有些同志并不那样理解。他们认为,现在经济建设是中心,就没有必要强调政治了;有的甚至只顾经济工作而忽视政治工作,等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最近,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精辟地阐明了讲政治这个重大问题。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的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干部状况决定的
(一)“讲政治”,是党的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邓小平文选》第3卷166页)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争取、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斗争,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并能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经受起各种考验。
(二)“讲政治”,也与党的任务密切相关。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我们党依据不同时期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并明确规定在党纲里。党的纲领是全党的政治基础,也是党组织强而有力的政治纽带。为了确保党的任务顺利完成,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纲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围绕这个根本任务而施行。在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成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此,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并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政治保证。这也就是新时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曾经针对一些干部的片面观点,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总路线“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又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49、163页)如果不讲政治,不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问题,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又怎能完成呢?
(三)“讲政治”,更是领导干部的地位与状况决定的。我们党是有着5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党的高级干部分布在各地区、各部门,身居要职,肩负重任。他们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党政领导干部政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方向、立场、观点和纪律等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性意义。尤其联系国内外的政治斗争动向看,强调领导干部讲政治,更有刻不容缓的责任。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的讲话指出:“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不警惕不斗争行吗?”面对这样严峻的政治形势,针对领导干部的状况,江泽民同志更是语重心长地说:“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高级干部要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同志还没有重视起来。我们的高级干部,绝大多数政治上是好的,是同中央保持一致的。但是有的干部,也确实存在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的问题。”他们的政治神经麻木不仁,甚至“把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告诫当耳边风,不注意学习和改造自己,结果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前车之鉴,希望大家务必引以为戒。”(《人民日报》1996年1月17日一版)实践证明, 我们党政领导干部的地位和具体状况,迫切地需要强调讲政治。特别需要在事关方向、事关大局、事关原则的问题上,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这也是我们讲的政治家素质的最重要的体现。
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最重要的是全面、科学地理解政治的内涵
“政治”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概念,“讲政治”也不是一句抽象的空洞口号,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同上)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精辟概括,完整准确地揭示了“一定要讲政治”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此,我们必须全面地、科学地理解和认真地把握。
(一)政治方向。讲政治,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领导干部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根本标志。那么,我们的政治方向是什么?很明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在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首先要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牢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才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卓有成效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政治立场。讲政治,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原则问题。我们讲的政治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坚定地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站在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只有站在这样的正确立场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的斗争形势下,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才能在事关大局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也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三)政治观点。讲政治,必须具有鲜明正确的政治观点。我们共产党人鲜明正确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这是我们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观察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内外各种矛盾的伟大认识工具。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这些正确观点,就能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纠正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的认识;就能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理想和信念,扫除那些西方“民主”、“自由”、“多党制”、“非政治化”和“私有化”等影响;就能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和无私奉献精神,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诱惑影响;也才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事物面前,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克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客观地、全面地和本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7页)
(四)政治纪律。讲政治,必须具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员政治行为的规范,也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都离不开严格的政治纪律。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讲加强政治纪律,最基本的就是要遵守党章,按党章的规定去做。对党章的各项规定,所有党员都要遵守,高级干部更应该带头遵守。”(《人民日报》1996年1 月17日)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坚持贯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示,确保政令畅通,这是遵守政治纪律的最高准则,是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的一条极为重要的要求。可见,遵守党章乃是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尺。对待党章的态度,说到底是对党的态度问题,包括对党的理论信仰、政治目标、组织原则、党员义务的态度问题。因此,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必须义不容辞、不折不扣地按照党章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维护党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
(五)政治鉴别力。讲政治,必须具有很高的政治鉴别力。我们讲的政治鉴别力,就是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并不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客观的事物纷繁复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往往又不那么“一致”;同一本质的事物在其外部表现出来的现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甚至其中还可能有假象。尤其在社会领域,识别和判断事物的真假的难度更大。同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也不那么容易,还因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结伴而行”的,二者既有确定的界限,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特别是一些错误思潮往往披着时髦而华丽的外衣,而一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新事物在其前的过程中还不够完善,甚至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缺陷。因此,就特别需要我们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治上划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界限,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强我们对于一切有害党的肌体健康和毒化社会风气的病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六)政治敏锐性。讲政治,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所谓政治敏锐性,简单地说,就是在政治问题上要有见微知著的眼光。任何事物都有征兆可寻,都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目光犀利,当某种错误思想“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地识别并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制止,做到防微杜渐;在新事物处于萌芽状态之时,就能洞察本质,判明利害,把握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促进并维护它的健康成长。政治敏锐性还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曲折时,能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前途,看到战胜困难的有利因素,充满信心地推动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在形势大好时,则要居安思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能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尽可能快地把问题解决好,从而促进形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上述政治内涵的六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要做一个坚定而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要使自己成为政治素质高的合格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这四个方面,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性;而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两个方面,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清醒性。坚定性和清醒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科学地全面地理解它,才能正确地认识它和把握它,并运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必须有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
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的重要基础。基础坚定、稳固了,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了。
(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要想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清醒的头脑,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第32页)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系统、完整地把握这一理论。
(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是说,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因此,在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我国,必须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在具体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还必须辩证地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就可以忽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总的来说,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82页)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当经济建设提到党的议事日程的情况下,俄共(布)党内出现了“从经济上看问题”或者“从政治和经济‘结合起来’看问题”的倾向,直接干扰了党的中心工作。列宁因此指出:“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列宁强调说:“问题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列宁全集》新版第40卷第279、280页)列宁这个教导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诚然,我们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并不意味着讲“政治”,不讲“经济”。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可抽去政治的丰富内涵,不要把政治搞成一种空洞无物的东西。恰恰相反,现在正需要我们站在政治的高度,把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只是就经济抓经济,而不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就有可能使经济工作走上邪路,最终有害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人民日报》1996年1月17日)可见,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三)必须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归根结底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79 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应当说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世界观的改造是自觉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在体制转轨时期的负面效应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腐蚀是严重的,有的高级干部甚至被“糖弹”所击中。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在历史性的转换时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方向与立场的坚定性,才能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作风的侵蚀和影响。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政治的根本在人民,政治的血脉在人民,一切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政治的标准。同时,还要强调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克服自己头脑中的个人主义思想等等。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决定》要求共产党员通过党章的学习增强党性,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的相互统一上。特别是在同腐败现象的斗争中,领导干部更要廉洁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用党纪政纪严格约束自己,防微杜渐,自觉地培养浩然正气,抵御歪风邪气,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