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0015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543例普通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男性患儿发病率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集中在春夏季。手足口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所有患儿有口腔疱疹或溃疡;约有50.8%的患儿存在发热。结论:经喜炎平、利巴韦林、施保利通片、蒲地蓝等综合治疗,全部治愈,预后较好。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2008 年5月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丙类传染病。其病原体复杂,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 多种(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 组的16、4、5、9、10 型等,B 组的2、5 型等,以及肠道病毒71 型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 型(EV 71)最为常见。EV71 病毒与CA16 型病毒感染虽然在临床表现上比较接近,但EV71病毒还可以引起如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死率较高,因此备受关注。
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1 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543 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组1543 例中,男821 例,女722 例。病程5~ 7 d,最长9 d。发病年龄: 0 ~ 1 岁(含1 岁),94 例(占6%); 1 ~ 2 岁(含2 岁), 230 例(占15%); 2 ~ 3 岁(含3 岁),401 例(占26%); 3 ~ 4 岁(含4 岁),460 例(占29%); 4 ~ 5 岁(含5 岁), 210 例(占14%); > 5 岁, 148 例(占10%)。最大年龄27 岁。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多见,7~8 月份达到高峰。
表1
阳性率维持在10%--25之间,整体阳性率14.6%
2 临床表现
2. 1 一般表现540 例(占35%)发热,其中327例(占61%)低于38℃; 38℃ ~ 39℃110例(占20%);高于39℃ 103 例(占19%)。发热持续时间1~5 d,平均2~3d。热型不定,多数患儿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咽痛、全身不适,少数患儿有流涕、腹泻、呕吐、虚脱无力等类似感冒症状。
2. 2 口腔表现1311 例(占84. 96%)出现口腔黏膜疱疹,分布于颊黏膜、软硬腭、舌唇及牙龈黏膜,以颊黏膜。软硬腭多见,病变初期为口腔内可见1 ~ 5 mm 大小的黏膜疱疹,边缘充血。黏膜疱疹1 ~ 2 d 破溃,形成表面覆盖黄色假膜的小溃疡,大小从针类至绿豆大小不一。数目有数个,数十个不等,部分融合成片。溃疡表现明显,患儿有流涎、拒食等,严重时颇似疱疹性口腔炎,但其病程较短。
2. 3 皮疹表现100% 患儿均有皮疹,88% 的皮疹与口腔黏膜疱疹同时出现。皮疹初为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2~24h后转为疱疹,多发生手掌、足底、指趾的屈面等表面厚而受到摩擦的部位。典型者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疱性皮疹,直径多在5 mm 左右,疱液量少,浑浊,周围伴有红晕,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轻度痒感,疱壁较厚,不易破溃。348例(占23%)患儿臀部和膝部可见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疱疹3~4d疱液吸收,5~9d皮疹变硬,再过一周左右变硬皮损脱落,皮肤颜色一致。
3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1543例,864例(占56%)白细胞总数正常;355例(占21%)白细胞总数升高; 355例(占21%)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EV71抗体检查1543例,225例抗体检查阳性。
4 治疗及转归
本病由病毒感染所致,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症状较轻者口服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发热患儿及症状较重者给予喜炎平、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加入液体静脉滴注,高热不退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及电解质,继发感染者联合用抗生素,口腔轻度溃疡者局部用康复新、金因肽。经治疗后,本组1543例患儿均痊愈。
5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A 组16 型) )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2],可引起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3]。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手足口病散居儿童为主要高发职业,其次为幼托儿童[4]。有报道称学龄前儿童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分析原因可能为该年龄组儿童抵抗力低,而幼托儿童则是相互接触密切,园内空气流通较差,故易引起交叉感染,聚集性病例较易高发[5]。本组有3例合并心肌炎。故诊疗经过中应进行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以免漏诊心肌炎。该病的潜伏期为2 ~ 10 d,平均3 ~ 5 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6],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自咽部排除病毒,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除病毒[7]。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刷、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8];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为主。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2009:29.
[2]贾蕾,向阳,张新,等.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国际病毒病学杂志,2011,18(1):1-4.
[3] 周红娟,严飞.张家港市2010-2013年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1)
[4] 刘伟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3)
[5] 李锐钦,黄琳淇,陈志凤,曾晖,邓皓辉.不同临床分期EV71感染重症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06)
[6] 姚英,沈毅.手足口病发病趋势的ARIMA模型预测[J].浙江预防医学.2015(02)
[7] 徐树红,李青,顾胜利,韩允,汤正珍,李颖,黄波.贵州省415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04)
[8] 李晶,谷照敏,董建红,刘瑞海,单若冰.重症手足口病早期集束化治疗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02)
论文作者:赵卫华,闫卫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手足论文; 病毒论文; 患儿论文; 疱疹论文; 皮疹论文; 黏膜论文; 肠道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