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特征#183;问题#183;前景_股票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特征#183;问题#183;前景_股票论文

中国股市:特点#183;问题#183;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股市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金融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开始由过去的行政机构的附属物,逐渐转变为拥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金融体制也突破了单一国家银行制度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这些变化,对金融业传统的经营方式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适应多渠道、多方位满足筹资、投资和融资的资金融通机制。在这种客观要求下,股市便应运而生了。

从1990年初到现在,中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无论从供给或者需求的角度看,中国股市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其发展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暴涨暴跌,大熊大牛交替进行,表明中国股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新兴股市。

一、中国股市的特点

中国股市落后于发达国家很长时间,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同时有着自己的特色。

首先,中国股市发展的市场制度基础薄弱。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融资手段,是货币经济的资金商品化,信用票据化,交易市场化,投资社会化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过程。 英国早在17 世纪就已开始了证券交易, 美国也在1700年开始了证券交易。几百年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的市场基础、法制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等都得到了完善。而中国股市却因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而在一系列制度基础上显得不足。特别是在市场制度上,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投资形式主要是预算拨款,不具有社会化、公众化的证券投资的基础。在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只是政府的附属物,没有自主权;金融市场结构单一,银行只是政府的出纳机构,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利率不能反应真正的供求状况。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中国都缺乏市场基础。虽然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发展,但股市的计划性色彩仍然很浓厚,尤其是在发行市场上,各年发行规模、行业、地区都是由国家决定的。在市场微观结构上,大部份企业实行了股份制,但其股本结构于股市而言却是不相称的,因为其中非流通股占了很大的比重,这部分非流通股本的存在使得股市对企业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市场的信号被扭曲了。以1996年深市实行配股的18个股票为例,配股前总股本为413907.0496万股,流通股本为137990.6093万股,仅占总股本的33.3%,而配股后总股本增为501244.852 万股,流通股本为163610.4229万股,占总股本的32.6%, 流通性反而较配股前下降了。因此,综合宏观、微观层面,中国股市发展在市场制度基础上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中国股市与国民经济之间有着既松又紧的独特关系。一般而言,一个有规模的成熟了的股市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经济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对宏观经济运行起着直接的调控和监测作用,而且还通过市场对微观主体——企业、投资者、消费者的行为发挥着引导功能,从而在全社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降低社会经济运行的市场风险。中国股市仍处于初期阶段,股市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现有规模不相适应,股市的容量还不足以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应有的作用。 1996年末沪深两市流通股本总额为345.35亿元,这个数额远远小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储蓄总值。中国现阶段股市还只是经济生活中的小脚色而已。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察股市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时,又会发现它们之间关系紧密。众所周知,中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国有企业大部份亏损,但无论从总量还是收益上来看,国有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正是在这样的所有制基础上,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它的所有制特点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份制改革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国家股、法人(集体)股在国有企业中占绝对控股权,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设置也必须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的控制。股市股本结构的国有化决定了股市的发展是与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的,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市的兴衰。

再次,投机性较强是中国股市的重要特点。1996年深圳股指从年初的915点上升到年末的3215点,增幅达233%,而全年最高位4522点比年初增长36%,沪市也由年初的537点上升到年末的917点,升幅为71%,全年最高位1258点比年初增235%, 这些增幅中有部份是因为经济的增长等正常原因所致,但幅度如此之大足以说明了中国股市高度的投机性。另外,股市的投机性还可以从换手率和市盈率两个指标中反应出来。换手率代表了一只股票在一定时期内被炒作的程度,换手率越高说明股票市场的投机性越大。一般发达国家在正常时期换手率在30%—40%之间,而中国股市中个股的月换手率达上百甚至上千倍,年换手率则更高。这证明个股频繁流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短期投机行为。市盈率表示股票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例,反应了股票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于发达国家股市而言,市盈率在20倍左右尚属正常,过高、过低都不好。而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很不正常,1996年有的股票市盈率达到上百、上千倍,而最低的也有30倍左右。所以有不少人曾对衡量中国股市应该具有的市盈率标准提出疑问,究竟是20倍还是30倍、40倍?过高的市盈率说明了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性,股票价格已严重背离价值。

造成中国股市投机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僧多粥少。如前所言,股市规模不仅于国民经济而言是太少了,而且于国民储蓄余额来讲也是太少了。1996年,居民储蓄余额为880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9%,而股市却只增加了100亿元的流通股本, 如果将部份到期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话,股市就会出现严重的求大于供。2、 很多股民都是初次进行股票投资,他们不能对市场作出独立的经济分析判断,只是轻信市场传闻,轮番炒作个股,缺乏理性,跟涨杀跌,同时又缺少风险意识,对市场的波动没有心理准备,往往在股市出现狂涨或暴跌时推波助澜。3、我国经济正经历着一个异常繁荣的阶段, 国民经济持续以10%的速度递增,出口快速增长,国内投资旺盛,低利率、高通胀,这些都会刺激股市的投机。投机性对股市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但在股市发展初期却又是不可避免的,正确的办法是对股市进行合理的引导,趋利避害。

二、中国股市的问题

1、扩容与吸纳。中国股市作为一个新兴股市, 股市股本不断扩大是势所必然的,令广大投资者、券商、公司最感兴趣的是发行的具体规模、具体行业、具体地区,这在每年的年初都成为股市猜测的热点,同时任何有关股票发行方面的重大消息出台都会立刻影响到股市的冷热,扩容对于长期处于求大于供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根本上讲,中国股市之所以频繁地出现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股市规模远远小于社会的资金规模,或许其中“大落”部份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每次牛市启动后,便会有大量社会游资跟风涌入,使得股指急剧狂涨,个股股价飞速上扬。1995年度沪深两市及A 股的总流通面值为176.2亿元,1996年达266亿元,增加了50.96%, 但与规模至少在5100亿元以上的社会游资来讲,其容量还是见小。据统计,仅1996年,股市的新增资金为3500亿元,如果这部份资金全部购买股票,仅此一项就足以使沪深股市每股的平均价格达13.16亿元, 况且股市中还有大量的原有沉淀资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吸纳力——需求是很强的,股市扩容势不可挡。扩容还益于解决历史遗留股问题。历史遗留股包括国家股、法人股,非流通公众股及职工内部股。这些股票的存在使中国股市的发展如梗在喉。其中国家股、法人股的规模占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4%,这些股票严重违反了“同股同权同利”的原则,继续长期存在下去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妨害股市的正常运行。而解决这些历史遗留股问题的出路便在于通过扩容分批分流,逐渐将所有的非流通股转化成流通股,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股市供不应求的矛盾,而且还可使各预备上市的公司多作准备,从容上市;还可以理清股本结构关系,把国有企业的国有产权置于市场,面对竞争,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2、价值背离与价值回归。从价值背离到价值回归是一个理性化、 规范化的过程。中国股市曾经出现过价格严重背离价值,面值1 元的发展股票,最高上涨到130元;面值10元的金田股最高涨至340元。虽然说价格由价值决定,并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但供求的严重失调使得股票的价格已无价值可以约束,这种情况虽到后来由于股市扩容而有所改善,大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回到了30—40倍左右,但1996年仍然有个股的市盈率高达6000倍之巨。中国股市目前市盈率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某些股票业绩差。每股收益为几分钱甚至为0,这样基数太小,市盈率自然被拉上了。(2)股市投机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为炒题材、炒消息,一有风吹草动,大批投资者便盲目跟进,也不分析是否有投资价值,垃圾股也被炒成天价,从而提高了市盈率。(3 )市盈率偏高是新兴股市的普遍特点。中国经济处于高成长时期,年增长率为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市盈率超过一般发过国家也应是正常现象。

价值背离与价值回归的矛盾同样还体现在股市的资本价格上。股票市场作为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应该对资本商品作出公平的分配,真正体现市场竞争的引导机制,把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但是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现有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行政机制选择的,大部分都是出于集资目的而非体制转换,资金这种稀缺的资源一旦进入了企业,就被视为廉价资源而得不到最有效地利用,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可流通股本只占26%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一部份资本能够在运动中实现优化配置,而大部份股本则无法通过流通市场进行盘活,资本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价值也就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对一些企业而言股市只是一种廉价获得稀缺资源的途径。这种情况是与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极不相称的。

3、法治与人治。证券投资涉及信用工具所有权的转换, 涉及投资者的利益,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要求有严密的经济立法和金融立法,才能保证市场交易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我国目前股市立法状况是不尽人意的、法治太弱,人治过强。中国股市的监管是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监管职能主要由国家监管部门来行使,证交所特别是证券业协会的作用比较弱。行政监管很难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体系,诸多政策的出台相当随意,上下没有一致性和连贯性,政策与政策之间相互脱节。随着股市的继续发展,管理层如不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机制,那就很难有效地实行对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实行监管体制的转轨,一要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二要注重法律的约束。把维持证券市场稳定和证券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利益作为证券监管的主要任务,改变直接监管方式,特别是改变目前在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中采取的行政调配方式,把上市公司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完善系统的法律体系,特别是《证券法》。这些都是中国股市法治建设的关键。

三、中国股市前瞻

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中国经济制度上的一大革新,它打破了结构单一的金融体制,实现了资金的商品化,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社会闲置资金,使资金大规模集中并迅速地转变为长期资本,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但中国股市目前在股本结构的多样化、公股的流通性及与国际接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改变股本结构,促进股市向流通性、国际化方向发展是当前股市的当务之急。就目前股市发展状况而言,应该切实促进几个平衡。首先,保持国家投资者、法人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平衡。中国股市弊病之一便是公股比例过大,流通性不强,从而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性。国家作为投资者持有上市企业的大部份股票,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及确保股票价格的基本稳定,这就需要国家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作为一个平常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在股市出现供求失衡时平衡股票价格,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法人投资者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目的股票投资形成企业间相互持股,强化企业间结合关系,建立富有效率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系列,并且通过产权的流动、盘活,促进国有企业的改制。个人投资者所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润滑股票流通,促进合理的股票价格形成。个人投资者广泛参与股票交易,是股票市场高效率运行的基础,不过,个人投资既有股票投资的性质,同时也有股票投机的性质,但在抑制个人投票投机的同时还必须抑制法人股票的投机,因为仅有个人股票投机是不会引起股价急剧波动的。在国家、法人、个人等三方投资者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法人和个人投资者将成为股票交易的主干。国家投资者调节股票供求,就能够确保中国股市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其次,股票市场国际化要与经济国际化平衡。过早实行股票市场国际化是危险而有害的,在经济国际化未成熟的条件下实行股票市场国际化,由于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充分的防卫能力,就会有被外国资本收购吞并的危险。目前我国上市企业资产评价过低,人民币贬值,因此对股票市场国际化必须十分慎重,只有当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拥有足够的防卫能力之后,才能实行。

标签:;  ;  ;  ;  ;  ;  ;  

中国股票市场:特征#183;问题#183;前景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