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高段 阅读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84-02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条件较差。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文化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高段的图书室藏书少,而且在原来的小学高段小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进入小学高段阶段后,由于课程量的增加,导致了小学高段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有的高校课外书籍已经放成虫蛀鼠咬,但学生也没有时间去翻阅。
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导致了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素养。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到课堂上,大抵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惟恐遗漏点滴,对不起学生,似乎能力是学生"听"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尝试的人很少,能坚持长期使用的人,恐怕是找不到的。结果学生学得乏味,教师因学生乏味而倍感无味。从而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弱,分析文章不得要领。
解决策略及反思:
首先明确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小学高段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即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目的应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然后,从繁杂的学习课程中提高阅读效率:
一、由于进入小学高段后,随着学生考试科目的增加,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大缩水,没有一个完整而具体的阅读时间安排。
对于此问题,我就建议采用速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速读训练时,增加视幅只是速读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速读的时候让大脑跟随着眼睛对文字作出反应。因为大脑的反应速度是理解力的关键。
小学高段学生开始练习速读或者运用速读技巧来做实际的工作的时候,应该消除一切干扰,除非你对于嘈杂的环境有很强的免疫能力。排除干扰的原因是在速读的过程中,大脑往往是快速运转的,此时要是有人打扰你,你的思路就会中断,造成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中断。再次阅读时还得重新找线索,这是非常烦人的。到了速读技术熟练以后,你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就会增强,从而你的抗干扰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在阅读的时候,即时旁边有人给我大声的说话我也经常觉察不到,因为我的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
这一阶段适用于小学五六年级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即由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或总结。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首先,一定要做阅读后的笔记。所谓的笔记并不是要能写出长篇大论,越短越好。小学高段生最好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用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解释你阅读的东西,让笔记更加的"视觉化"。这样强迫大脑回忆刚才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并进行逻辑整理,从而大大增强理解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借助阅读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正如熟语所言:风景只属于看风景的人,同样,文本的美也只属于真正走进它的读者。其中的关键就是走进,而不是走近,一字之差,境界全殊。就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文本的承载,可以说是相去甚远。新课改的精髓在于突出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转变,尤其是以创新求异思维为核心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即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目标。统一的东西太多,"新""异"的东西太少了,所谓的标准答案,一直扼杀学生心目中求异创新的种子。教师面对的是每个个性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一文本,因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重构必然各有千秋,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为此,教育先贤们早就提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观点和要求。
三、丰富藏书量,创造更好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课外阅读意识,家庭藏书量少得可怜,绝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少部分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课外阅读书籍。现在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图书室,阅读室等,其目的就是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每个学生的兴趣、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表述,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论学生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我都以鼓励的方式去激励他们,希望他们说得更好,于是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当然,教师应有较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乐于探索、潜心研究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精诚合作、善于发现注意总结。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也许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走一些弯路,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我们不盲从。敢尝试理性对待各种思想和声音那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定能走出一条适合学生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3.费论文历
[2]黎素娟.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
论文作者:李艾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论文; 能力论文; 速读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