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贸易: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国际技术贸易: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国际技术贸易: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趋势论文,启示论文,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经贸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自从二次大战以后发展十分迅速,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一般商品贸易。以技术许可证贸易为例,60年代中期全世界贸易额仅为25亿美元,70年代中期升至110 亿美元,80年代中期增加到500亿美元,进入90年代后, 已高达数千亿美元。近年来,又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变化,国际技术贸易开始呈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了解和分析这些新趋势,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技术引进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国际技术贸易基本特征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以技术为贸易对象的国际经贸活动。由于贸易标的的特殊性,国际技术贸易通常比一般国际商品贸易复杂得多,不仅贸易的标的技术较难确定和估价,而且贸易方式种类繁多,许多还和商品贸易、投资行为交叉在一起。贸易的过程,除涉及经济、贸易及技术问题外,还常与法律、社会、国家安全等更长远和广泛的问题有关。因此,美国哈佛大学的洛杉布尔姆认为:国际技术贸易不是简单的国际贸易行为,而是技术在新的国家环境下被获得、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是一种技术与涉外环境相互关系的体现。从战后几十年的国际技术贸易实践上看,国际技术贸易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国际技术贸易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其贸易额和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加,但国际市场的布局却严重不合理。据测算,国际技术市场的80%是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交易额一般仅占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比例往往更低。当前的国际信息技术市场,美国一家就占据了25%,日本占据15.6%,欧盟占据12.2%。国际技术市场这种不合理的格局,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制约了国际技术贸易本身进一步的发展。

2.国际技术贸易方式的增多和复杂化。现在,国际技术贸易在许多场合已成为企业开辟国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武器和重要手段,国际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国际投资的交叉渗透日益严重。目前国际技术贸易方式至少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狭义和单纯的技术贸易,如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培训等,另一类是广义的混合型的技术贸易,如含技术转让的成套设备买卖和交钥匙工程、含技术转让的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和补偿贸易,以及与直接投资相结合的国际技术贸易等,并且数量上后者比前者大得多。

3.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充当特殊的角色。战后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跨国公司依靠自身雄厚的技术与资金实力,一方面已成为当今世界新技术、新发明的主要发源地。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成为了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其贸易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身向世界各地直接投资的机会,把技术贸易和国际投资结合起来向外转让,目前90%左右的国际技术贸易是由这种方式进行的。换言之,与国际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贸易方式的主体。跨国公司向外技术转让的轨迹一般是,技术首先在母公司开发成功和使用,然后母公司向自己海外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转让,最后才向非本跨国公司系统的外部企业转让,跨国公司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对技术的垄断,以获取高额利润,但其影响是增强了国际技术市场的垄断性,不利于国际技术贸易的开展。

4.在普通国际技术市场已形成垄断性和竞争性并举的局面。由于美国战后在国际技术市场的优势已被严重削弱,目前尽管美国还暂时处于技术最大出口国的位置,但国际技术市场已呈现出美国、日本、欧盟三足鼎立之势。这样,美国、日本和欧盟为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国际技术市场上展开竞争在所难免。特别是近期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技术出口,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加大了国际技术市场的竞争性。在1970年~1990年20年间,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在高科技产品市场份额下降了13.1 %, 而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上升了12.1%;在OECD成员国中就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言,美国降低了9.7 %,欧盟降低了7.9%,但日本增加了8.3%;在非OECD成员国中,亚洲国家市场份额增长最快,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增长了8.7%, 非新兴化国家增长了2.3%,这些都间接地反映了当今国际技术市场的竞争格局。

国际技术贸易新趋势

最近几年,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局势趋于平缓;但在另一方面,科技革命却日新月异,科技分工不断深化,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技术不仅改变了技术本身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规模、手段与方法。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极大地方便和刺激了国际技术贸易向纵深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技术贸易近期开始出现以下新的趋势:

第一,国际技术贸易额高速增长。尽管由于国际技术贸易的复杂性,目前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准确数额还不能得到,但下面二组数据,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国际技术贸易高速增长的趋势。第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在进入1993年后已处于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长速度达21%。1996年的国际直接投资在1995年3149亿美元的基础上,又递增了10.8%,达3490亿美元,创造了国际直接投资历史新记录。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承担者跨国公司的数量,从90年代初的3.7万家增至4.4万家,跨国公司境外机构也从24万家升到28万家。第二是经合组织(OECD)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OECD成员国中技术出口额已占到成员国整个贸易出口的1/4,出口额已近1万亿美元, 交易数额之高,增长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国际技术贸易内容向“知识型”、“信息型”等软件技术倾斜。现在,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数额在增加,而且结构也在调整,服务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达60-65%,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的国际技术贸易与制造业不同,根据美国学者格罗斯的研究,服务业技术贸易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型”职业技能,即以商务经验、企业管理及服务提供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主。实际上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对生产经营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有关信息产业的交易额已急剧增加,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技术贸易内容软件化的进程。据统计,1982年全世界信息产业销售额才2370亿美元,但到1988年已增为4700亿美元,预计至2000年该数额还将上升到9000亿美元。目前信息产业世界贸易已超过了农业、汽车、或纺织品中任何一种商品的贸易量。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协议》已于今年国际上3月达成和7月开始生效,该协议规定:在2000前要将世界主要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关税削减成零关税,这意味着信息技术还将进一步向竞争开放,信息技术贸易的发展还会更快。

第三,高新技术的国际技术贸易垄断性增强。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竞争的实质,主要是体现在企业技术实力的较量上。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在他的《竞争优势》一书中写道“技术对竞争的重要性,并不取决于技术的科学价值或在产品中的显著程度,在所有能够改变竞争规则的因素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出于战略上的考虑,现在的跨国公司一方面将高新技术主要以与国际直接投资相结合的“内部化贸易”方式转让,另一方面即使在跨国公司之间,也纷纷谋求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提高和巩固自己的竞争地位。所谓战略联盟,是指公司在正式协议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商业合作关系。利用战略联盟,跨国公司不仅可以直接从对方获取先进技术,而且可以为自己以后的技术创新,分散风险和减少巨额投资。象美国IBM、日本东芝及德国西门子于1992 年成立的战略联盟,就是通过实现共同开发半导体芯片来分散技术开发风险和费用,而荷兰飞利浦公司与日本Matsushita于1992年所建立的战略联盟,则是飞利浦向Matsushita提供其研制的数码盘技术,而后者向前者开放有关家电和记录装置的先进技术,从而节省了各自的技术开发经费和时间。这种企业间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自80年代出现以来,发展很快,尤其在高新技术企业之间更为普遍,约近50%的企业都结成了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关系。其中信息技术企业间建有战略联盟关系的协议数量最多,已有2718项,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企业也分别有1213项和688项。 同时,表中也显示了不同类型高新技术的企业所采用的战略联盟具体形式,其比例分布是不同的。但是实际上经研究发现,不论哪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合作中都存在技术在联盟企业间的转让和流动,许多企业因此获得了很多以其他方式难以获得的技术。战略联盟对参加联盟的企业是有利的,但也应看到,因为战略联盟提高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性,所以,战略联盟对增强高新技术市场的竞争性,特别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是不利的。

第四,这几年因企业国际兼并性质的变化,企业的兼并也成为了一些企业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过去企业兼并主要是企业间的“以强吞弱”、技术先进型企业兼并技术落后型企业的情况下,企业兼并活动中技术转让或贸易的成分并不明显或者是不存在的。但当前的企业国际兼并活动主要是体现在技术先进型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上,兼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壮大自己实力,使自己的资金、技术和产品流通能在较短时间里越上一个新台阶。伴随这种性质的企业兼并,必然有着较多的国际技术转让或贸易存在,换言之,此时的企业国际兼并事实上已成为了直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特殊贸易方式了。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中,欧美企业兼并与收购高潮不断,仅在1996年,多数持股的跨国企业兼并与收购额就达1630亿美元,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直接投资增长水平。兼并的行业已涉及能源、通讯、制药及金融服务业等,而参与兼并的企业已不单是大型跨国公司,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进行国际企业兼并活动,尤其在电子、商业服务、建筑与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国际兼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兼并主要是发生在欧美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是欧美企业技术资源更加集中,企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企业国际兼并将会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和国际技术市场格局向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方向转化。

第五,近几年国际技术贸易环境大幅度改善。国际技术贸易环境涉及范围很广,然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进入90年代后国际技术贸易环境的改善都是十分明显的。大批新技术、新发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信息设施、信息网络等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获取国外技术的观念和手段,使国际技术贸易的效率大为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开始持比以往更加开放的政策。象美国克林顿政府1993年执政以来,就对本国高新技术的出口管制实行了二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政策调查,大幅度地放宽了本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专家估计,仅这一举措美国就能在下一个10年增加约1500亿美元的技术出口机会。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则从过去对西方跨国公司和外资涌入主要持批评和反对态度转而采取欢迎和鼓励的立场。一批与国际技术贸易有关的国际性、区域性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如《世贸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从而为国际技术贸易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尚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目前一些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的成立,深刻改变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加快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象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其内部实现了商品、服务、人员和资金的自由流动,基本消除了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人为障碍,使得国际技术贸易在全新的环境中高速发展。

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经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国际技术贸易变化新趋势中,虽然有对我国技术引进有利的一面,如国际技术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技术市场环境的改善等,但也确实新出现了诸多对我国不利的因素,如高新技术市场垄断性进一步增强等,对我国今后从事国际技术贸易的水平要求更高了。反观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难看出存在问题的仍旧不少,象引进中规模数量不够,技术结构不合理,消化吸收不理想,以及引进秩序混乱等老大难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技术引进工作的开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目前的对外技术贸易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面对国际技术贸易新趋势和我国的现状,笔者认为,下面几个问题应首先引起我国重视和改进:

1.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的关系。目前与国际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已成为国际技术贸易方式的主体,而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技术也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引进外资1770亿美元,其数额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首。但深入分析却可发现,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其实不高,外资中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较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根据调查我国现已开办的“三资”企业中,外资投入里含有技术转让成分的只占1/3,而所引进的技术中,能真正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的极少,能达国际80年代水平的也仅占1/3,其余则大多还停留在国际70年代甚至更早时间的水平上。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我国对怎样利用外资更好地引进国外技术尚没完全解决好,加强和改进这方面工作对我国已刻不容缓。

2.关于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实力问题。我国现在一方面企业技术、资金等资源相当有限,但另一方面,有限的资源却又被广泛地分散在众多的企业中,企业竞争条件十分薄弱,不仅无法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甚至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也难以竞争。这种局面对正处在国内市场即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我国企业来讲,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我国应抓住国内市场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的过渡期,尽快做好企业的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工作,采用包括企业兼并、股份制改造、战略联盟等形式,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能在较短时间里有较大的提高。

3.引进技术方式与内容的更新。我国长期以来引进技术主要是依靠含技术转让的成套设备进口方式,近年来,虽然象技术许可、技术服务与咨询、与外资结合的技术贸易等方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际技术贸易新趋势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如以战略联盟、企业兼并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我国还属空白或刚起步。在引进技术内容上,我国一直以机器设备等“硬件”技术为主,“硬件”技术占据了我国技术引进内容的80%以上,这不仅增加了我国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减缓了我国技术引进的速度,并且也给我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我国追踪国际高新技术的最新动向,更是十分不利。

4.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宏观管理和微观运作机制。由于我国经济转轨的加快和政府引进项目审批权的下放,我国目前对外技术贸易的宏观管理机制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国家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规划,对企业也无力提供必要的信息与咨询帮助;另一方面则由于“八五”以来一些国家优惠政策的取消,政府的调控职能严重弱化,贸易秩序较乱。在有关法规的建设上,也需要进一步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我国可积极引进和参考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加快向以法管理和以经济手段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机制转换。在微观运作机制上,我国的重点须放在如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加速企业技术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

标签:;  

国际技术贸易: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_企业兼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