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北海乡卫生院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氧和祛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头痛、失眠3例,心律不齐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中头痛失眠2例,恶心呕吐2例,心律不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吸氧和祛痰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逐渐下降,国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炎是由于支气管远端部分、肺泡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等发生膨胀,造成气腔壁破坏,从而引起气流受限而引发肺部疾病,由于受限气流的发展是不完全可逆的,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炎给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该病的病死率极高,给社会和家庭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重视[1-2]。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空气质量下降。其次,吸烟、肺部感染治疗不及时等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诱因。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治愈效果就不同影响,我院通过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吸氧和祛痰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收治的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年龄在40~74岁,平均年龄为(62.0±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40~72岁,平均年龄为(60.3±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炎,其临床症状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系统疾病;合并其他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合并肿瘤患者;既往精神病史者;治疗期间不能配合医生治疗或不能提供实验资料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治疗前进行痰液培养。根据现结果选取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合并呼吸困难、气促的患者给予低塞米松联合氨茶碱进行支气管扩张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氧和祛痰治疗,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对缺氧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对合并咳嗽、咳痰患者给予异丙托溴氨雾化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拍背,指导其正确的排痰方法,从而减少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息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影像学检查肺部阴影减少,并可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咳嗽、肺部哮鸣音、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肺部阴影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有加重迹象,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头痛、失眠3例,心律不齐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中头痛失眠2例,恶心呕吐2例,心律不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人数急剧增加,尤其以冬季患病人数最多,慢性阻塞性肺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4。以往的研究认为吸烟,天气寒冷,吸入有刺激性的粉尘或肺部慢性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均会造成患者气道上皮细胞坏死,从而引起气道狭窄,降低肺组织弹性,使支气管的软骨受到破坏,最终使患者通气能力下降。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难度较大,而且该病容易迁延,复发率较高,必须经过长期治疗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5]。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药物多种多样,且疗效不一,若不能对症治疗,将会加重患者的痛苦[6]。常用药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中度或中度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但该药副作用较大,可能引起溃疡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并发症,因而不可长期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如异丙托溴氨,可促进患者支气管分泌粘液增多,缓解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缓解患者的呼吸急促、咳嗽、喘息等症状,而且该药的副作用小,起效迅速,维持时间长,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是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首选药。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头痛、失眠3例,心律不齐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中头痛失眠2例,恶心呕吐2例,心律不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祛痰、吸氧等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亚芬,杨杰.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旬刊,2013,12(5):172-172.
[2]梅彩荣,贺奇.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90-91.
[3]周付,徐永乐,李银娇,等. 机械通气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76-177.
[4]阿尔孜古丽?亚森.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8):1758-1759.
[5]谌稳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应用肺炎球菌疫苗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8):4301-4302.
[6]竺厚松.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内科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J]. 延边医学,2015,8(2):68-69.
论文作者:尹会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患者论文; 性肺炎论文; 率为论文; 疗效论文; 发生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肺部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