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教学策略论文,学困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智力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都能健康、充分、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关心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语文基础薄弱
不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不仅一些词语、成语从未听过,甚至连很多常用字都不会写。至于记诵,他们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化,所以就出现了记忆慢、记不准、忘得快的现象。
2.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
学习习惯的好坏和学习方法的优劣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来说,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是导致他们成绩始终不见起色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课前不重视预习;课堂上不会有重点、有选择性地记笔记,不愿意思考;课后不及时复习;做作业态度不端正,偷工减料。
(二)语文课程因素
学生是否喜爱语文,与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关系。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状物抒情的文章大多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理解范围之内,自然能够让他们感到亲切,产生共鸣;而说明文相对枯燥,议论文内涵较深,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接受起来就会有难度。因此,“语文教材在充分反映课程内容的同时,必须建立适当的补救措施,赋予教材内容以弹性,为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开发提供开放的空间”,以免让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反复受挫。
(三)衔接教育因素
和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课时紧,教师的讲课速度快,理解记忆和抽象思维的内容增多,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教师如果没有摸清学生的基础,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衔接教育的脱节,同样会加深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夯实语文基础
1.落实字音,加强朗读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有的甚至连声调都不会标,读错字音、误读词语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落实字音是朗读的起点,所以,笔者注意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每次预习都布置生字注音和解释词语这两项作业,并在上课时检查核对,让他们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在落实字音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领读、个别读、集体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朗读中爱上语文。
2.端正书写,掌握字形
写字和朗读一样,都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初中语文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笔顺笔画弄不清楚,以致在书写中错别字较多,随意涂改,字迹潦草。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汉字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点线美、结构美和意象美,从而使他们由衷地产生认真书写的愿望。其次,在写字课上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端正书写态度。此外,在语文考试中,对书写的好坏进行评定,好的加分,差的扣分,以此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
3.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只有重视积累,基础才会越来越扎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一是语言积累。包括摘抄字词、成语、古诗词以及优美语段。学生通过摘抄,不仅识记了字音、字形、字义,而且练了字。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阅读。二是文化积累。如教学《端午日》时,笔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端午日的习俗,让他们明白端午日除了赛龙舟外,还有接女归宁、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线、吃粽子、挂香袋、饮雄黄酒等习俗。这样的积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要想让学困生学好语文,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学生要想读通读懂课文,就必须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课前预习中,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困生在养成习惯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2.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对学困生而言,教师更要培养他们动笔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或体会。笔者教给学生一系列圈点勾画符号,让他们学着在疑问处打上“?”,在精妙的句子下面画“____”,在关键词语下加“·”等。一段时间后,学困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了。
3.养成用短语速记的习惯
有些学困生写字速度慢,不擅长一边听一边记,往往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笔者教给他们用短语速记的方法,即抓住句子中重要的短语来提高记录速度。很快,学生就学会了有选择地记录。
4.养成积极发问的习惯
善于发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此,笔者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下,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也跃跃欲试了。
5.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训练不失为提高学困生写作水平的良策。日记对体裁、篇幅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抒写。学困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后,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指导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困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好比找到了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教给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方法、捕捉信息的方法、鉴赏词句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作文审题的方法、仿写片段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准确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笔者就要求学生模仿鲁迅先生的写法,用八个以上的动词描写自己童年时玩过的一个小游戏。这样的设计,即便是学困生,也感到难度不大,他们最终写出来的文章明显比平时显得饱满。
(四)拓宽学习资源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透彻地研究教材,尤其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1.相似题材或主题的扩展阅读
语文教学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只要是与教学相关,且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学困生,他们阅读面狭窄,所以相似题材与主题的扩展阅读对他们而言十分必要。
2.开设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具体安排语文教师参与开发的、主要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我校现已开设了“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我是花中小记者”“我爱背诗词”等语文校本课程,通过观看影片、人物采访、诗词擂台赛等新鲜活泼的方式,不少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求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