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峰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常州 213031)
【摘要】 目的:对比传统阑尾切除治疗,评估小切口方式治疗阑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观察组(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大小分别为(7.37±1.23)和(3.24±0.76)c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除术,小切口切除治疗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更优。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小切口切除术;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出血量;下床活动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90-02
阑尾炎属于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虽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和巨大损伤,可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救治不及时还会引发穿孔、化脓等恶性病变,严重者导致死亡[1]。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也不在断创新,对于手术治疗不仅重视疗效还更加重视手术切口美观度。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常用手段为手术切除,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却给患者留下巨大创伤和伤疤,从整体上看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手段。为了追求治疗的完美性,最近治疗阑尾炎采用了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这一新的手术方式,它不但切口小,还不易遗留疤痕[2]。本文为了研究这一新型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特意以本院外科住院部的一批阑尾炎患者为调查对象,选择患者人数为30,选择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阑尾炎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30例阑尾炎患者,要求均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阑尾炎治疗,经过诊断确诊后的患者表现为低热、食欲不振、伴有呕吐便秘现象,右下腹疼痛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的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为(48.2±4.3)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根据患者病情将他们的阑尾炎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坏疽性、穿孔性、急性化脓性、急性单纯性,人数分别为3例、6例、6例、15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人数均为15,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家庭支持、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显示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方案
对于对照组中的病人的治疗一般采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手术。传统阑尾炎切除手术的相关治疗方法是:首先,在病人的腹部压痛最厉害的部位切开,切口大约是7厘米,然后分别对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以及腹膜进行分离。其次,将阑尾切除,然后进行及时的缝合处理。最后,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炎杀菌以及抗感染的治疗。
1.2.2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方案
对观察组的病人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手术。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首先,在病人腹部压痛最厉害的地方切开,切口长度大约是3厘米。其次,在腹外斜肌腱膜和浅筋膜之间进行分离,随后在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进行分离,两处分离均为钝性分离。接下来,将腹膜切开,利用小拉钩把腹膜切开。对病人的腹腔进行详细的观察,使用软圆钳将大网膜和小肠等组织夹持固定好,与此同时把阑尾切除后取出。最后,经过常规的冲洗清理之后,将切口缝合覆盖好。
1.3 指标评价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长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34±3.12)ml,手术切口长度(3.24±0.76)cm,下床活动时间(10.28±1.42)h,总住院天数(3.4±0.73)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1.25±4.31)ml,手术切口长度(7.37±1.23)cm,下床活动时间(16.25±2.03)h,总住院天数(6.7±1.26)d。上述指标均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阑尾炎的病情发展非常急,并且发病率比较高,属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的重点疾病类型,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右腹部疼痛、胃肠道不适以及发热无力等等。传统的阑尾炎切口术已经成功的应用到了临床上,该方法对于治疗阑尾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传统的切口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手术切口比较长、对病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所以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出血或者留下瘫瘢等等现象。如果使用先进的的腹腔镜技术发展的阑尾炎治疗手术的话,手术成本比较高,技术难度比较大,并且在临床中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限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主要是用来进行阑尾炎治疗的,并且和传统阑尾炎切除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不仅如此,由于切口上,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也显著小于传统阑尾切除术,故在后期患者皮肤美观等方面,小切口均有较多优势,此结果与刘盛武[3]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结果提示,相比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更优。
【参考文献】
[1]郑林.老年急性阑尾炎15例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18):64-64.
[2]李智强.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50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4,35(3):588-588.
[3]刘盛武.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22-623.
论文作者:孔亚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阑尾炎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切除术论文; 手术论文; 小切口论文; 传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