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店头中学 713406
摘 要:初中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编入的名家名作,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通过作品语言,在脑子里经过想象和联想,能再现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言 品味 能力
一、分析准确性的语言,培养“咬文嚼字”的阅读习惯
1.咀嚼品味。编入课文的大多是名篇,语言都是经过作者认真锤炼的,所以教学中必须把咀嚼品味语言放在重要地位。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一段文字:“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通过“咀嚼品味”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一般情况下,文章称呼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写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改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由此及彼又引导学生认识在《最后一次讲演》中也有改变人称的现象,那是表达愤怒感情的需要。有了这两例的语言品味,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例子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并且会运用了。
2.替换比较。有些词语通过替换比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其妙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捷报飞来当纸钱”的“飞”能否换上“传”、“飘”、“交”?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才明白:用“飞”,体现了轻捷、欢欣、联翩而至,富有生命力和感情色彩;而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了诗意。又如:“她对我的接近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接近”与“爱好”能否调换位置?显然不行,因为先“接近”产生感性认识才会“爱好”,若调换次序,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填词练习。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上,往往一个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事物的性质、状态和色彩。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百草园的描写,“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中的“碧绿”、“紫红”、“光滑”、“高大”的运用,从色彩、性质、状态上描绘了夏日百草园之美,若让学生填空练习,会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模仿造句。如:一些关联词语就可以通过造句体会其关系,好词好句以及好的段落就更不用说了。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学生通过模仿原文造句会更加深入地领会这种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好处了。看来,如果引导学生品味咀嚼语言的妙处,久而久之,学生会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体会“咬文嚼字”的甜头,严谨治学的习惯将会逐渐养成。
二、体会形象性的语言,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1.体味景物描写的语段,领会其表达中心的作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景物描写,对于渲染气氛、交待背景及人物身份、衬托人物心情等起到很大作用,引导认真品味,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笔下烈日的酷热,分别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方面刻画,表现了祥子拉车的痛苦,以揭示主题。如果不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品味,是难以体会其用意的。
2.体味人物描写的片段,领会其刻画人物的匠心。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体中的人物,大多有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性的语言,如果引导学生很好地分析体会,对提高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如学习了《孔乙己》,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先生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就十分必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概括地交待了其特殊身份、身材、脸色、皱纹、伤痕、胡子、长衫等,用简练的笔墨,逼真、具体地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知识分子的形象。
三、读写结合,培养实际运用的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是仿写。仿写,有范文可看,有方法可依,既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又能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实在是一举两得。除仿写之外,还可以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结合作文训练写作等。
仅仅“写”还不够,还应想法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重视对语言的锤炼:不但能做到准确,还能做到形象、生动;不但会写文从字顺的文章,还会修改具有美感的文章,真正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有个学生描写一次“写字比赛”的场面,记叙一个同学的字体“歪歪扭扭”,她用了个比喻“像一串串音符在欢快地跳跃着”。我让她改一下,她想了想,改为“像一个个蠕动着的蚯蚓”,这就贴切形象了。又如一个学生写《母校的回忆》时,写他初上小学时高兴的心情只有一句话:“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跟着妈妈去上学。”我让他用一些修饰牲的词语把这段写得形象生动些,于是他改成了下面的一段话:“我用矮小瘦弱的身体,背起那沉甸甸的书包,牵着妈妈的手,第一次踏入实验小学。一切是那么陌生、那么新鲜,我的心情却是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我在实验小学的台阶上使劲地跳跃着,但这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我想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想大声呼喊:‘我上学了!’”上面两例说明学生学会修改文章后,效果是多么不同啊!因此,教师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并教以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
论文作者:黄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能力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人物论文; 形象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