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中医院 潘桂兰
通讯作者:民勤县中医院田锋兴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给予有效的个体化护理。结果:痊愈18例,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减少病死率。
[关键词]急性心梗 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26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2 were se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individual nursing care was given. Results: 18 cases were cured, 7 cases improved, 1 cases died. Conclusion: timely and correct nursing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病死率高,所以,正确诊断、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因出血、管壁内血栓形成致病5例,休克、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使排血量骤降致病7例,过度劳累致病14例。痊愈18例,好转7例,死亡1例。
2、护理2.1一般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人入院时,先将病人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急救室或监护室,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建立静脉通路,建立给氧通路。积极配合医生执行口头医嘱同时询问病人病情。清醒家属由自己陈述或家属代诉,意识不清或语言障碍的病人由家属或目击者代诉。2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评估病人心理状态,有无焦虑。4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5评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6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7评估病人的排便情况。(二)根据上述要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三)护理要点。1置安静环境绝对卧床休息3-7天,限制探视.2遵医嘱予氧气吸入。3持续心电监测3-7天或至生命体征平稳后。4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适量进食纤维素。5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6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保证药物按时按量进入体内。7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8溶栓治疗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9加强心理护理,缓解焦虑,并加速疾病康复。10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四)根据病情向病人或家属做必要的指导,协助病人完成。1调整生活方式。2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运动。3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2.2溶栓护理 2.2.1溶栓前的准备工作 治疗前协助病人完成常规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2.2溶栓前的护理 应迅速地把患者送人安静、抢救设备齐全的监护室内进行心电监护,护送时应避免振动,入监护室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良刺激。并将患者与监护仪器连接起来,监护仪上的报警系统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同时保存监测仪上的心电图记录,供作为进一步治疗效果比较的依据。要迅速而准确的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2.2.3溶栓治疗期的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静脉通道时应注意选择粗大易固定,但不妨碍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的部位,在溶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开通二路以上静脉通道,并给予维持,保持通畅,确保治疗用药。(2)根据医嘱应用溶栓药,严密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及心功能的变化,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病情变化,st段和t波的动态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记录。2.2.4 溶栓后的护理 (1)严密监护,患者发病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照料,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防止情绪激动。监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既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又要保证安静和患者休息。(2)密切观察胸痛情况:溶栓后2h内胸痛迅速缓解或消失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标,溶栓时每15min记录1次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③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如收缩压降低20mmHg或降至90mmHg,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3)卧床期间预防便秘,训练患者床上排便,避免过度用力。(4)1周后如病情稳定在床上活动肢体,2周后可做起,3周后可下床逐步活动,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不宜太短。2.2.5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注意并发出血倾向 严密观察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瞳孔异常变化,有无呕吐等,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并观察患者尿及分泌物变化。(2)低血压 AMI 严密监视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min内每10min测血压1次,溶栓后3h内每30min测血压1次,之后每小时测量血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3)心律失常 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必须注重AMI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规律及常见心律失常图形,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且标上时间,协助医生采取有关措施。2.2.6在病情稳定或病人出院时做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告诉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交待清楚药物的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等。培养病人自救意识 告诉病人突发疾病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服用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打急救电话。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避免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但要避免寒冷和炎热,避免刚用完餐后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进行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活动,出院4~6个月可恢复或参加半日制的轻便工作,如突然出现症状应及时来院就诊。定期门诊随访,出院1~2周应到门诊复查1次,以后可延长至每月1次,接受医生指导。
3护理体会3.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护理环境。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有技巧的进行护患沟通,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3.2吸氧护理:注意吸氧时间、流量。急性期应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流量4-6L/min,持续1-2天,病情平稳后流量可减至每分钟2-4L/min低流量持续供氧,每天更换鼻导管,湿化瓶水,保持吸氧用物的清洁与管道的通畅。3.3适当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第二周可做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第三周如病情稳定可离床站立,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3.4饮食和大便护理:应嘱患者少吃多餐,进食不宜过饱,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少产气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另外,预防便秘的发生,向患者宣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不习惯床上排便的患者要耐心指教,训练其在床上排便。
论文作者:潘桂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病情论文; 溶栓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通畅论文; 医嘱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