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传统营销模式现状,介绍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应用,为开展线损管理、配网运行分析、电量结算、需求侧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创新营销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供电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计量自动化;应用;发展;影响
计量自动化技术应用不断促使县级供电企业向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必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县级供电企业带来前进的驱动力。本文以上林局为例,从传统营销模式现状、计量自动化模型建设及技术应用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1 传统营销模式现状分析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端,大明山东麓,属桂中南山区,总面积1870平方公里,人口50万,电力客户数14.3万户,受工业基础薄弱影响,上林县社会用电量增长非常缓慢,用电结构主要以农电为主。在县域经济落后影响下,上林局一直努力在内部管理上挖掘潜力。但是,受制于上林县山区地形,交通基础落后,电力客户零星分散,管理工作点多面广,同时自动化技术落后的客观因素影响,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工作效率非常低,管理成本很高,每个月营销工作主要耗在抄核收工作上。在计量自动化技术应用之前,每月以现场人工抄表为主完成所有客户抄表,抄表及核算工作前后花了7天左右,抄表核算差错时有发生。同时,计量运行管理缺乏技术手段监控,不能及时发现异常,给电量追补增加难度,各电压等级线损统计因为人工抄表质量、抄表时间差的影响困难重重,统计分析耗时耗力,线损管理非常被动。还有,配网运行数据依靠人工现场测试为主,测试面小,也不能实时监测,配网运行管理缺乏完整的数据资料。用电需求侧管理方面,单纯依靠现场检查、走访了解、电量分析等方式进行,对客户用电分析也缺乏完整数据支撑,不能对企业各时段的用电特性给予分析指导,在实施有序工作时更是跟踪企业错避峰情况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问题,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管理,效率及效果却不成正比,自动化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客户诉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科学技术应用不断建设发展,电力系统也向着现代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能计量自动化技术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把现代化电能计量、电力营销、计算机软硬件和数字通信技术相结合,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2 计量自动化模型建设
近几年,上林局在上级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逐步推进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其建设模型主要以厂站终端、负控终端、配变终端和低压集抄终端、智能电表、电力线等现场设备,在不断成熟的通信技术支撑下,将电力信息数据传到后台主站,依靠计量自动化系统完成自动抄表,配合营销系统自动结算,配网电压、功率数据分析,计量异常诊断,线损同步分析统计等等功能工作。目前,上林局已经完成厂站、负控、配变终端全覆盖,低压集抄覆盖率实现70%,终端数据采集完整率达到98%,自动抄表率达到98%。
计量自动化技术建设,能够很好的统一低压抄表、负荷管理以及厂站计量等电力系统,以确保调度的有效性和电力营销服务的人性化,在前置采集层、业务处理层、数据交换处理层、综合应用层等方面分析功能很强大。例如,在数据交换处理层方面,主要是以电能营销服务系统为依据,能够获取到客户的用电信息和基础档案,还能够及时的了解供配电网的开关状态数据和实时的运行情况,更好地在线调度和管理供配电网的故障。同时整理挖掘和分析运算数据交换管理层的一些应用数据,还能够增加分时段电能量数据的科学性,更好地方便四分线损的分析和指导,确保供电企业调度运营的绿色、节能和经济。
3计量自动化功能应用成效
随着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推进,已广泛应用于抄核收、线损四分管理、需求侧管理、配网运行分析等工作中,为营销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电网规划建设、配网自动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电能计量自动化将传统的电能计量模式进行了改变,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在电力的使用过程中对其运行情况等进行监控和记录,同时采集数据,对电力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判断和纠正,保证企业能获得真实、准确的数据。在供电发展技术中,电能计量自动化应用及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升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在以往的电能计量中,都是由人工进行供电的计量计算,人工完成对线损率的统计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员工的任务紧,工作量大,造成了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由于人工记录,容易在抄写和统计中出现错误,对于线损率以及用电量的统计也不能做到及时性和准确性。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各电压等级线损同步分析,找出计量异常问题,快速找出线损薄弱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对发电厂、变电站、线路线损考核表、公变线损考核表以及低压集抄电表根据确定的抄表例日在同一个时段同步抄表和统计,生成报表,抄表准确性高,解决了以往抄表质量低、抄表不同步造成线损波动、统计工作量大问题,并根据系统的分析,及时反映出线损异常的线路、台区,为下一步现场检查提供准确数据。上林局在应用中,选取一个条件成熟的供电所作为计量自动化实用化与线损提升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由此摸索和总结出成熟的管理线损经验、做法,并在内部成功推广。
在电力的管理工作中,这样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但能够检测偷电漏电现象,而且保证了供电及售电数据的可靠性[2]。
(2)提升计量管理水平,为计量异常处置及电量追补提供完整数据,为供电企业查处“跑冒滴漏”发挥积极作用。因为计量自动化强大的数据库功能,能够存储大量的计量运行数据,每15分钟采集一个数据,包括异常时间、功率、电压、电流变化等。通过系统计量分析,可以很快发现计量运行异常,配合现场核查以及数据库,可以科学合理的完成电量追补工作,对内部电量核算以及追补客户电量电费具有强有力的数据依据。系统具有的功能使得供电企业的计量管理及用电检查工作更有针对性。在应用中,上林局通过自动化系统成功发现和查处了2起计量异常案例,共计追补20多万千瓦时电量,自动化的作用功不可没。
(3)提升抄核收质量。依托系统对各电压等级尽量点的自动抄表功能,供电局可以将以前几天时间的抄表任务在同一个时点完成,提高抄表效率。其次是因为是系统自动抄表,解决了人工抄表差错造成的电费抄错,抄表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三是自动化系统配合营销系统的对接计算电量电费,减少了人工录入数据环节,核算质量高,效率高,实现电量电费电子化结算目的。这个改变,对供电企业的帮助是前所未有的,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客户对电费准确性高的更可信任体验。
配合智能电表的改造及营销系统的不断升级以及与银行系统的合作,自动化系统可以拓展费控功能,对客户用电远程抄表,更远的发展是实现实时计算电费,对电费进行监测,提醒客户及时缴费,这对改变县级企业的先用电后缴费的被动收费方式,营造社会信用环境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4)深化需求侧管理。通过系统对客户侧电压质量、用电量及负荷进行数据分析,对客户初步进行节能诊断,结合其生产用电阶段的用电数据,向客户提出改善用电条件的建议,比如投运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更换高耗能设备等。同时,可以发现客户电量突变情况,进一步安排走访检查,为客户及时发现异常,提醒客户节约用电或者查抄内部线路漏电故障等。在实施有序用电工作时,通过系统对客户错避峰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客户以及电力管理部门,解决以往现场监控的被动局面。系统的应用,创新服务手段,为制定灵活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数据依据,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如今,用电需求不断地增加,电力系统计量自动化的应用对供电企业和用户都很有必要。电能计量自动化分配就是将智能的信息技术、分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汇入资源数据库,将用户的用电资源与传统的人工电能计量工作汇合,通过主站的终端控制平台,客户端终端设备,数据通信网络等实现对客户的用电负荷量进行资源分配,智能规划。
(5)提高配网运行监测分析能力,加强配网运维,同时为后续电网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优化电网建设。掌握配变的负荷率、负荷情况以及电压质量等都是配网运行必不可少的技术活,计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为这技术活如虎添翼,完全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出配网运行情况,各种技改项目更有针对性,规划建设更有的放矢,企业资本产出比更好,电网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运行。还能够通过自动统计和监测电压数据,更好地保障了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电力系统的计量工作逐渐进入高效服务的状态中,也可以为制定用电策略提供参考[3]。
总的来讲计量自动化技术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为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企业将因此发生内部机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重新调整、盘活,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生命力。
4 结论
计量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日益成熟,能够替换人工计量形式,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更应加快县级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建设及应用,为供电企业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延华.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综合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22):130-131.
[2]李志刚.电能计量自动化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18):100.
[3]]观朝源.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213.
个人简介:黄景敏(1976.7-),男(壮族),广西上林人,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从事电力营销工作。
论文作者:黄景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上林论文; 抄表论文; 数据论文; 技术论文; 电能论文; 客户论文; 电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