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经济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就我省而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也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我们是否能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并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结构性矛盾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到1997年底,我省宏观调控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9.3%,物价只上涨2.4%,供给不足的总量矛盾已基本解决,绝大部分商品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但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趋突出。目前,我省经济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是:
1.尽管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较快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整个农业的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强,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由于人均耕地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种植业中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比如, 1997年全省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了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直接限制了农民实际购买力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扩大,导致普通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大量积压,阻碍了生产、流通、消费的正常循环。
2.这几年,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供水、供电、城镇建设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有些地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比如昆明地区缺水问题严重、城市交通不畅,已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另外我省许多地区水利化程度还很低,普遍存在着季节性缺电的现象,通信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矛盾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劲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3.“七五”以来,我省加工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产量得到较快增长。但从目前市场供求关系来看,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大量机器设备闲置。与此同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还普遍存在,生产力的地区分布也很不合理。造成我省除烟草产业之外,整个工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和自然资源浪费严重。比如,(1)我省小水泥厂有247家,平均年生产能力只有6.2万吨, 据预测我省到2000年对小水泥的需求量只是1300万吨,但目前我省小水泥生产能力已达1540万吨,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大量过剩,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仅1996年全行业亏损已达5443万元。(2)我省建成或在建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共计17家,平均年生产能力不到2.2万吨,没有达到最低年产3万吨的经济规模,而且布局也很不合理,如楚雄州在短期内先后就上了三个中密度纤维板厂。另外,在我省不少地区还上了一批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的小黄磷、小饮料、小制药、小木材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普遍反映出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少、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产品结构趋同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我省工业化进程和整体经济实力将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4.“八五”以来,我省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对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上不去,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且还略有下降。目前,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我省第三产业属于投资少、见效快、体制和政策障碍小的产业,按理应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其增加值增幅上不去,比重提不高,产业层次低。其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
5.烟草产业多年来对我省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1%、工业增加值的49%、财政收入的70%以上均来自两烟。但我省除了烟草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可以算得上是支柱产业,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在GDP 和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因此,烟草产业成为我省经济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支柱产业。这无疑增大了我省经济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削弱了我省经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去年以来,全国烟草市场竞争加剧,国家对烟草生产宏观调控加强,给我省烟草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使全省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如果我们不顺势而谋,抓紧培植新的支柱产业群,尽快改变支柱产业单一的状况,我省经济发展将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6.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非国有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截止1996年底,全省共有集体企业15800多户,个体工商户62万多户,私营企业1.2万户。但与全国相比还显得规模小、比重低,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如1996年,全省工业产值中非国有制经济的产值仅占39.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60%左右的水平。而且集体企业平均每户资产仅为122.6万元,个体工商户平均注册资金为6900 元,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48.5万元。此外,与发达省区相比,我省非国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技术设备落后、开发新产品能力弱等现象,再加上部分地区思想观念上和政策执行上的保守与迟缓,因此发展较慢,非国有制经济在生产经营上的一些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此外,我省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均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含义和特点
结构调整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由于各国、各个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也有所不同。目前,我省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以往的结构调整有本质的不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这次结构调整,是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调整。它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调整的方式和手段有明显区别。这次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在保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全社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而不仅仅是解决总供给不足的问题。
2.这次结构调整,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调整。从1996年以来,随着95%以上社会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的调整是一种适应性结构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现有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拉长短线产业和产品,缓解“瓶颈”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我省结构调整主要是扭转“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局面,加快了以烟糖茶为重点的轻工业的发展,调整了轻重工业的比重。到80年代末期以后,我省为缓解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了能源、交通、水利和原材料等的建设步伐。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这种适应性结构调整,无疑是必要的。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结构调整就不能再是一种封闭的、被动的和只有增没有减的调整,而是根据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超前性的调整,旨在提高国民经济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这次结构调整,是战略性、全局性的调整。它是在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消费需求等变化趋势,作出系统、准确预测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拓潜在市场需求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这次战略性结构调整与过去的适应性结构调整相比,应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调整。要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就要着重研究市场,根据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压缩和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市场有需求产品的供给水平。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二是产业更新和结构升级型的调整。当前产业结构突出的矛盾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下,产品能耗、物耗偏高,产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这次调整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推动产业的更新和升级。
三是开放性的调整,着眼于提高产业、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所以我们面临的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结构调整不仅要提高我省产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要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调整,着眼于改造落后的企业组织形式,形成有竞争力的先进的组织形式。因此,要以此为目标,改组、改造现有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一批高起点、规模化的各类企业集团。
五是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调整。这既是对省内产业的重新合理布局,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人才、资源和市场优势;更是针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对我省产业进行重新布局,以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分工,提高我省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总之,我们正在着手进行的结构调整,应该是一次深层次、全局性的调整,是顺应潮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调整。因此,这次结构调整的难度比以往要大得多、复杂得多。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当前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认真把握好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时不要面面俱到,而应该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目前,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打破一切束缚和限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做到不限规模、不限速度、不限比例,放心、放胆、放手地让其快速发展。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逐步放宽各项政策的前提下,还应在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对边疆地区、贫困山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给予政策倾斜。
2.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较快增加。
要继续抓好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要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有了依托和前提条件,并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交流,对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将给予规划和扶持的重点。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汽车、飞机、船舶、电话、计算机等的使用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目前,在能源方面,我省要重点上一批水电项目,逐步调整水火电比例,提高电力的调峰能力。在交通方面,一是对一些重要公路路段,继续实行新建或改造,逐步实现公路高等级化,二是抓紧对昆明机场的改造和迪庆、临沧机场的新建,尽快形成我省独具特色的航空网络。在通信方面,重点是要加快通讯和信息网络建设,推动我省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4.加快培植群体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总结过去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次我省支柱产业的培植,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应该是,支柱产业不能是1、2个,而应是4—5个,是一个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回避市场风险,增强经济整体实力,提高商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四大支柱产业要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优势资源为依托,特色产品为龙头,走高起点、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当前,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重点解决好两个薄弱环节:一是许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生产规模小,从而造成大多数产品的质量、档次不适应市场需要,以及消耗高、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状况。为此要加大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的力度,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有部分产品已不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产品积压。“四大”支柱产业除了烟草之外,其他三个产业还处于待培育和进一步发展阶段,就开始出现部分产品积压、没有销路,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作认真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研究好市场和消费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只有面向市场,认真把握需求变化,才能不断开发和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另外,我们要根据当前和今后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变化趋势,以及我省“四大”支柱产业中的个别产业、行业和产品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的实际情况,必须适时地、动态地来选择和培植新的支柱产业。因此,要在大力培植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着重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并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的后备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普通住宅业、建材业、电子和机械产业、环保产业、信息产业及高科技产业。从而使我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水平也逐步得到升级。
四、结构调整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过去我们的结构调整均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社会商品馈乏,有效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组织生产,其产品不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均可满足市场需要。而这次结构调整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调整,是95%以上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下的调整,在这种形势下,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就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要把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我们这次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市场为导向,而不能以资源为导向,注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使我省经济结构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要深化企业改革,使结构调整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政企分开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尽快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积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大胆而稳妥地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从而使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得到低成本的迅速扩张,同时,也使一批困难企业得到新生。
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既要鼓励生产和经营的合理集中,实现规模经济,积极推进大企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组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又要注意搞好专业化协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和为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原料、配件及服务等来确定自己的发展重点和经营方向,逐步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企业,最终形成我省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格局。
3.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要通过投资体制改革,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形成多种形式的投资渠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明确政府出资人和投资机构,探索国有资本的多种经营形式。目前,重点解决好投资领域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即决策不科学,审批多元化,信息不畅通。
首先,省政府要安排有关职能部门,集中精力,认真研究,拿出对策,为省政府对重大项目的科学论证、民主决策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使我省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尽快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要对省级财政安排的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作适当集中或者是采用联合会签制度,防止出现多头审批、多层审批和重复审批的状况,真正发挥省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第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全省投资项目数据库,把所有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项目全面汇总和输入,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通过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来引导社会和企业的投资行为。
4.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
我们这次结构调整,正面临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对提高产业和产品等级、增加经济实力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跟踪和了解国内外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发挥经济、技术的后发优势,结合我省实际,引进和开发各类适用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抢占至高点,形成局部优势,从而带动整个经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所以,这次结构调整要以科技为动力,加快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对于新上的工业性项目要规定明确的技术、工艺标准,凡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能上马新建。通过这次结构调整,使我省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5.改善宏观调控,深化配套改革。
目前,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因此结构调整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来加快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加快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培育,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创造条件;第二,要强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将在技术开发的投入、专门人才的培训和贷款的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对那些效益差、产品过剩、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当坚决予以转产或破产,使这部分企业从需要调压的产业中退出,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三,结构调整必然带来部分人员的流动和职工的下岗,这是结构调整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因此,要深化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加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养老、失业、住房、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分流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确保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