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期的建筑受到设计和技术的限制,每个房间的功能往往都是明确而且固定不变的,很难跟随建筑的使用目的和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而现代建筑设计结合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可以更好的发挥建筑的使用和实用功能。因此,在当代科技建筑逐渐发展的情况下,建筑设计应该以先进的理念为基础,充分协调建筑施工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导向、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关系研究
一、前言
国内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进展也日益明朗,对建筑及其相关产业中建筑施工、建筑设计的具体操作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时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行业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建筑行业发展的推动离不开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二、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概念理解
1、建筑设计
从概念上讲,建筑设计即建筑物建造前,设计者先依建设任务,以图纸和文件的形式对建筑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出设想,拟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并以此用作施工组织、建筑备料以及各工种在制作和建造中相互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建筑设计涉及到多种学科的内容,广义上指的是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
2、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即建筑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各类建筑物(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也就是把建筑设计图纸和文件上的各种线条和具体文字,在指定的地点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常说的建筑施工如基础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其整个过程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流向和施工方法、施工阶段划分、安全施工设计、施工机械选择以及环境保护方法和内容等。建筑施工的具体场所被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施工现场”,即工地。在工地进行施工作业时,对施工部署要合理、细致全面,比如施工程序以及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等,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成本、劳动力使用、施工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目标、材料供应等。
三、建筑设计对建筑施工环节的影响
1、施工质量方面。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一大要素,而工程质量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又通过设计使之具体化,因此建筑设计在施工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设计质量的优劣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性、决定性影响。在施工准备阶段阶段,建筑设计须尽可能减少图纸和文件中的差错,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设计人应和施工技术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工程测量的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了解;在施工阶段,材料的质量、设备的使用、环境的保护等诸多内容都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做出详细的说明和规定,设计发生变更时,设计人员须及时、有效地与施工方交流解决问题;在建筑竣工验收阶段,虽然此阶段与建筑设计无直接联系,但这时才最能体现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2、施工资金方面。在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项目功能、规模、组成、标准、构造等内容均被具体化。一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资金投放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所需资金的数量和来源也就依赖于设计阶段所反映的工程成本和 工程造价。做好设计工作,一方面保证施工阶段不会因资金问题而对施工进度、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四、建筑施工过程对建筑设计阶段的要求
1、施工进度方面。建筑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的全面完成有着极大关联。在控制建筑施工进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进度、各种外在的风险因素、工程建设相关单位、施工条件、承包单位自身管理水平等各种相关因素。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都会对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产生影响,其中有效控制建筑施工进度的重要途径就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对其加以预警和应对。
建筑设计的可建造性的提高、工程或设计变更的减少、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相互融合的促进,都离不开设计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前期工作的完备。为了不给施工进度带来困难,不影响工程进度目标,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方就图纸或文件较好地沟通交流,在设计初期注重质量,不要在施工过程经常修改设计。施工质量的保证和施工工期的准时完成,离不开设计质量的控制和设计图纸及文件的准确,因此减少或杜绝设计错误、变更的发生,确保设计的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施工进度。
2、建筑设计须符合安全标准。从安全角度讲,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建筑物稳定性、安全性,特别是建筑物主体结构体系和地基基础是否安全、可靠,还须关注建筑物抗震、消防、卫生、环保、节能、人防等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以及是否会对公众利益产生损害等。建筑设计应完全依据国家规定制定的建筑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具体操作,以保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所建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在设计阶段,将安全技术纳入设计意图必不可缺。
3、建筑设计施工图须内容详备。建筑施工图是施工过程的依据,也是建筑设计工作和建筑施工工作的桥梁,它几乎囊括了关于建筑物的所有项目,如建筑 工程等级、建筑名称、建筑地点、建筑面积、建筑层数、抗震防设烈度等基本要素,以及电梯、幕墙工程、门窗等室内要素。因此建筑施工图须充分表达出建筑物的这些项目,全面体现出设计思路与建筑物风格、造型、比例、尺度等方面的协调,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展现建筑。
五、新兴技术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应用
1、模块化的建筑设计在施工中的应用。模块化是以功能分区为基础,将建筑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在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结核病疗养院(下图)中,医院的功能分为病房、办公、活动室三部分,建筑设计方面将三部分分开设计体量,每一个体量单元即是一个基本的模块,模块内部的形态结构往往相同,利用交通组织将三个模块串联起来,即构成了融集约与灵活为一体的建筑空间。建筑施工方面,按模块的三部分施工能实现资源集约化,也能有效地加快施工进程。以此为例,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适当的采用模块布局,使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相得益彰。
2、3D打印在施工中的应用。3D打印建筑是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起来的建筑物,由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使用齿轮传动装置来建造房屋的基础和墙体,从而构造出建筑物。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已经利用3D打印建筑的方法,打印3D建筑(如下图)。该园区仅花24小时建造了10幢3D建筑,从中不难看出3D打印建筑能有效地缩短建筑施工工期。另一方面3D打印技术的数字智能化也能够减少建筑中的材料损耗和工艺损耗,大幅节约成本,提高了建筑效率。然而,目前3D打印技术使用的材料有限,不能与建筑施工材料相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市场导引下,3D打印技术会日益精进,更好地满足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要求,也更好地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有机协调。
六、结语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着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是建筑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形体和功能,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性等。而建筑施工作为建筑成型的措施,也是建筑设计的体现,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精密配合和充分协作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设计人员应该更多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和具体的施工程序,以帮助自己将设计做的更加完善;作为施工人员,应该把设计人员的意图理解透彻,如此才能相互协调,创造出更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更完善的建筑施工;另外,可以利用一些新兴技术,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两者更好地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显著提高建筑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的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忠胜.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J].科技资讯,2006(1):25-27.
[2]许卫东.浅谈高层建筑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05(1):19-20.
[3]周玉鹏,张海蛟.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8):31-33.
[4]李福平,邓春林,万晶.3D打印建筑技术与商品混凝土行业展望[J].混凝土世界,2013(3):28-29.
论文作者:史婷,史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物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进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