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 2213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发生的应用与效果,为日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防凝血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发生情况及对本次护理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接受不同临床护理配合后,观察组凝血发生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1.0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72.41%)。结论:对血液透析治疗中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预防凝血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凝血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维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血液透析;凝血发生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103-02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病例的增多,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于患者的应用也呈现增高的趋势,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和特殊性,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任何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出现问题,会对血液透析的治疗产生一定影响,降低透析效果,甚至引发凝血现象,既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伤害,又增加其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中适当的护理干预非常关键, 为了帮助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尿毒症患者寻求更好的临床护理方式,帮助病患减轻病痛,改善症状提高透析质量,选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的58例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其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的58例在我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29例,男性患者为15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5(51.72%),女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4(48.27%),年龄在53-79岁,平均(52.48±7.34)岁,病因分别为5例高血压肾病、13例为慢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5例多囊肾,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为29例,男性患者为16例,男性患者的占比为16(55.17%),女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的占比为13(44.82%),年龄在54-80岁,平均(53.72±8.56)岁,病因分别为3例高血压肾病、16例慢性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采用在常规护理的方式上加之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经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两组均经临床诊断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透析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睡眠、干体重,测量生命体征、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遵医嘱给要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防凝血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发生情况及对本次护理满意度,将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 2. 2 护理干预措施 ①透析前评估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正确穿刺血管,保证足够的血流量,避免因血流量不足而引起的凝血;②给予规范、充分的预冲,利用1000ml生理盐水(含25000U/L肝素)对管路、透析器预冲(速度100ml/min)后使其彻底排气,之后对管路、透析器给予密闭、连续循环式预冲15-20min,应注意预冲方式以泵注为宜,确保预冲时间、速度达到要求,可适当对透析器静脉端轻拍促进小气泡排出[1];③若患者存在高度出血风险不宜使用抗凝剂,需在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管路透析器,每30分钟一次,每次生理盐水冲洗量为200ml,需注意管路透析器冲洗时应保持仪器处于非透析状态,血泵流速应维持在每分钟100ml,在冲洗管路滤器过程中可将透析器轻轻旋转有利于利用生理盐水离心力将附着血液冲洗干净,额外冲洗液量应加在目标脱水量中;④若患者属于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则于其接受血液透析前应将前次封管肝素彻底抽出,待确认管路畅通且可顺利引血上机即可实施血液透析治疗;⑤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静脉压、跨膜压、血液的颜色有无变黑,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停泵时间不宜太长;⑥内瘘侧肢应给予有效固定避免患者移动肢体导致穿刺针脱落,治疗前30min不宜将超滤率设置较大值,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均匀加速,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确保各管路畅通,固定管路避免其发生扭曲、打折、受压、脱落等异常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其不同护理干预方式下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主要包括护理满意率、凝血发生率;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30%为不满意,30%-60%为基本满意,60%-90%为满意,≧90%为非常满意[2]。
1.4统计学分析
以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21.0(SPSS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文中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发生情况、对本次护理满意率等数据均属于计数资料[表示方法n(%)、检验方法X2],检验结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接受不同临床护理配合后,观察组凝血发生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1.03%),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与尿毒症的概念类似,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糖尿病肾病因病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长期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但由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较弱,病症较为复杂,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出现,会对病患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除了基本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3]。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血液净化技术也随之有很大的进步并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期间也容易引发并发症等问题,故此寻求较好的临床护理方式,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4]。
研究表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凝血将降低透析效果,若凝血程度较重甚至使透析过程被迫中止。凝血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透析器凝血、管路凝血等类型,发生原因为肝素应用量较小、无肝素透析、血流速度缓慢、机体高凝状态等,患者一旦发生凝血将导致血液丢失、无法获得充分透析等严重后果,不仅增加患者生理不适并造成经济损失,还将威胁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研究显示[5],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过程中,若加用针对性的预防凝血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发生率,对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经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28(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72.41%),且观察组凝血发生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1.03%),此结论与孙敏等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6]。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治疗中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预防凝血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凝血发生率,有利于保障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维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彩玲,袁鹏英,谷一薄,等.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7):404-406.
[2]石磊.高通量透析膜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5):4703-4705.
[3]孙亚南,钱迪迪.高通量血液透析清除维持性透析病人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疗效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3):218-219.
[4]刘灿灿.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8(9):1203-1205.
[5]谢丽丹,吕春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探究.医学信息,2015,27(38):181-182.
[6]孙敏.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160-162.
论文作者:陈月侠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凝血论文; 管路论文; 对照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发生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