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王圣楠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二区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评价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照组、干预组各7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不同阶段焦虑状况。结果:放疗前1日、放疗2周后、放疗结束后,干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水平,对于改善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恶性肿瘤;放疗;焦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94-02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位,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死亡主要病因[1]。放疗是恶性肿瘤重要治疗方法,在头颈部、颅脑、盆腔等处的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放疗不可避免会造成带来副作用反应,严重损害患者生命质量。焦虑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心理应激,严重者可出现病理性表现,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2.0%~4.7%,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因疾病高致死性、难治性,化疗不良反应等原因,易出现焦虑[2]。过去对于放疗患者心理干预不够重视,由此而引发化疗不耐受、配合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次研究试评价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方面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放射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③认知、精神均正常;④未合并原发性精神障碍性疾病;⑤未服用抗精神药物。共纳入患者150例,其中男77例、女73例,年龄29~78岁、平均(54.2±10.2)岁。疾病类型:头颈部肿瘤94例、乳腺癌40例、其它16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4例、高中及中专75例、大专及以上21例。医疗费用报销比例>50%71例。吸烟74例。家庭年纯收入3万~80万。家庭支持情况:完全支持47例、支持81例、不完全支持22例。离异或丧偶28例。体力评分78~93分、平均(82±11)分。同期化疗44例。晚期26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庭支持情况、文化水平、基础身体状态、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化疗路径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状态评估、健康教育、化疗期间不良反应鉴别观察与对症护理,同时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肠道管理。

1.2.2 干预组

(1)进行阶段性心理干预,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使患者面对现实,“自己并不是的特殊的”,寻找有利于的积极元素,如自身体力状态较好、肿瘤远期生存率较高、无远处转移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细心,传授患者深呼吸、肌肉训练放松法,肌肉放松早晚各1次、深呼吸早晚各30次,对于出现焦虑性失眠者,播放五行音乐帮助睡眠。

(2)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在放疗前,系统性的介绍恶性肿瘤、放疗、放疗获益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治疗,了解恶性肿瘤、放疗,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控制的,在放疗前1日,进行访视,注意获取患者主诉,若患者自觉有不适,应积极主动的开展相关检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鉴别哪些是放疗不良反应,哪些是神经症,若放疗效果不佳、需改变放疗计划,应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疗效不佳、改变计划的原因,举例论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治疗。

(3)延续性服务:若患者状态较好,放疗间隔期可返家休养,提供延续性服务。

(4)构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给患者介绍病友,鼓励相互之间交流经验,传授家属护理干预技巧,提升家属心理护理、生活照料、疾病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放疗前1日、放疗2周后、放疗结束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WPS xls表格录入,以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放疗前1日、放疗2周后、放疗结束后,干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放疗患者焦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放疗前,担心放疗疗效不佳、花费、不良反应,在放疗前1日达到高峰;②在放疗过程,确实感受到不适感受,如疲乏、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痛等,惊恐引起焦虑;③治疗路径变异,多见于放疗后肿瘤形态变化,改变放疗计划者;④肿瘤放疗效果不佳,肿瘤缩小程度未达到预期,甚至出现进展;⑤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⑥家属支持度下降,或近期出现负性事件,如亲友出车祸等[3]。为此,干预组针对性的制定心理干预、阶段性健康教育、延续性服务、构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加强放疗并发症管理等策略,结果显示干预组放疗前1日、放疗2周后、放疗结束后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干预确实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放疗前1日是整个围放疗期焦虑峰值期,有必要在放疗前进行一次访视。对于严重并达到病理性焦虑的患者,还应给予镇静催眠或抗精神药物,以改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汪苗,张伟.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5A):26-29.

[2]郑日昌.心理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张君青,杨灵初,周斌斌等.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18-219.

论文作者:王圣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_王圣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