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间接利用外资,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论康惠君、包宗豪和何星港_间接融资论文

学习间接利用外资,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论康惠君、包宗豪和何星港_间接融资论文

学会间接利用外资,创造开发区成长新动力——康慧军、鲍宗豪、何兴刚三人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用外资论文,新动力论文,开发区论文,何兴刚论文,康慧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的区别

鲍宗豪:与直接利用外资相比,间接利用外资是一种较高级的利用外资形式。直接利用外资是指外商以货币资金、生产资料或技术专利等形态,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有形资本,投放于各种项目,通过有效运作,创造财富,使投资者获得预期的收益和利润,其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我国目前大多数开发区都是以直接利用外资的形式,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吸收和利用外资。而间接利用外资投资者则是以债权性投资方式吸引外资,投资者以货币资金投入或购买股票、债券、票据、债权等形式,以取得投资收益,而筹资者则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将筹集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建设项目中,从而取得预期收益。

何兴刚:间接利用外资和直接利用外资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利用外资注重于投资的短期回报率,而间接利用外资则注重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在利润和项目控制权的分配中,直接投资者介入两者,而间接投资者主要是追求高回报率;直接投资是投资者对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投资形式,它关注的是引资国或地区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因为它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间接投资者看重的是受资国或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度、法规的成熟度和市场规则的被有效执行,因而它是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投资形式。

康慧军:国际经验表明,凡是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提升迅速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是以利用间接投资方式为主。这是因为间接利用外资可以使受资国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产业规划、技术升级战略购买本国或地区所需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自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能否变直接利用外资为间接利用外资,能否把招商引资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就成为引资国或地区经济成熟度的一个标志。

产业升级要求间接利用外资

鲍宗豪: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是沿着“地区优惠——普惠制——产业引导优惠——对外资的国民待遇”的格局演化的。一国经济的启动阶段,为了有效吸引外资,总是推行区域优惠政策,由此造成经济特区与其他区域能量位差,从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然而当特区经济得到相对发展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度加深,优惠政策就会变成普遍适用的政策,使其他地区也能吸引外资,同时也要求原先的开放区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极”,从而有效地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随着外资政策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在一般地区都能获取优惠政策时,特区政策就应向第三阶段,即产业引导优惠政策过渡,即外资引进主要服从于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需要。如果在第一、第二阶段主要是直接利用外资的话,那么从第三阶段起,就主要采取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

何兴刚: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由直接利用外资向间接利用外资转变,已经具有现实需求和可操作手段。第一,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培育浦东金融市场。浦东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使国际资本能在浦东顺利地流入和流出。而间接利用外资一般是通过国际金融中心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操作的,随着浦东间接利用外资量的增加,并通过浦东为中介促进内地间接利用外资的发展,从而真正使浦东逐步成为长江流域、中国内地和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从而和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地一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二,通过产业融资实现浦东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只有高度技术产业才能使全国经济产生“梯度推进效应”,即随着浦东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把一些较低层次的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升级。因此,构筑浦东高新技术产业,是浦东产业结构布局的基本要求,而这种高层次,以自我布局为主的产业利用外资只能是间接利用外资方式。

康慧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走出进口替代阶段,各地开发区的引资方式将会逐步转向间接利用外资为主。上海浦东等开发区在初步完成基础性开发以后,就必须及时向功能性开发方向转换,从而建立自己在长江经济带的地位,进而成为全国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鲍宗豪:从另一个方面看,开发区加快间接利用外资具有紧迫性。第一,直接利用外资数量有限。从国际资本运行走向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投资总额为2000亿美元,而间接投资额达9500亿美元,两者比接近1:5。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只能选择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而较少选择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这就造成国际资本市场中直接利用外资供不应求,而间接利用外资供大于求的格局,这在东亚地区表现得特别突出。经济重心东移格局,使该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挤向直接利用外资的独木桥。

何兴刚:第二,直接利用外资成本较高。对于资本供应方来说,直接投资有两重风险,一是由于市场机制不成熟,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有失败的风险;再者由于它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以物化资本形态投入和存在,因而资本的转移有相当难度。这就决定了直接投资必定追取较高的回报率,并且往往以直接控制经营权为投资的条件。三资企业一般都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民族工业由于没有关税政策保护,甚至没有外商的优惠政策,而被迫处于一种非平等状态下的竞争,发展势头往往受到扼制。事实表明经济越是发展,这种成本表现越大;引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位越重要,这种成本表现也越大,浦东就是如此。

投资者追逐商业利润而不是“政策利润”

康慧军:再者,直接利用外资层次低。直接利用外资以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出让资源和企业控制权为引资条件,因而处于低层次工业化起步阶段,是进口替代第一期的引资方式。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远比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强,战后资本半数以上流向发达国家,其缘由就在于此。投资者追逐的是“商业利润”,而不是“政策利润”;廉价劳动力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发挥作用,其附加值太低;资源的有限和控制权的失去更是工业化进程之大忌。国内较早建立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已经开始探索各种有关间接利用外资的创新形式。

鲍宗豪:实施间接利用外资可以大大节约引资成本,遏制资本引进的效益递减趋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如果停留在以优惠政策吸引投资的层次,再加上引资方的过度竞争,必然会导致引资成本的上升和引资效益的递减。变直接利用外资为间接利用外资,其成本会减少,再加上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仅会遏制引资成本的上升,而且会带来引资效益的提高。正由于如此,金融工具的创新成为战后国际金融市场最显著的特点,因为金融工具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效益创新。

何兴刚:间接利用外资可以充分发挥“浦东”概念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浦东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龙头”效益,使“浦东”本身创造了巨大的无形资产。这个无形资产当然是全国的,是中华民族的,但同时也是浦东新区的。无形资产的形成、积累和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在目前世界已进入品牌战略的时代,“浦东”概念的无形资产比“优惠政策”更具有世界意义。而间接利用外资的本质是信誉引资,它依托的是引资者的信誉和无形资产。有效地开发这个无形资产,正是向间接利用外资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和资本力,当然这还需要通过特定程序的优化、设计、包装和开发,并有效地推向世界。间接利用外资可以充分利用上海地区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间接利用外资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它必须依托大量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和贸易人才。上海由于其特定的地位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大量人才,从而完成浦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和升级。由此可见,抓住机遇,完成浦东由直接利用外资向间接利用外资转轨,已势在必行。

间接利用外资风险较小,成本较低

康慧军:间接利用外资有多种形式。如项目融资,即工程项目融资,是国际上为某些大型工程项目筹措资金的一种方法。贷款人所看重的是该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及其所预期的收益,项目成败对贷款人能否收回贷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旦项目失败,贷款人只能向项目公司追索,而不能向项目主办人追索,风险主要由投资者承担,所以又称为无追索权融资。BOT,即建设(Build)、经营(Operate)和移交(Transfer)就是项目融资的典型形式。

再如,国际债券、股权融资。进入80年代,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本融资已取代国际贷款而成为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行国际债券,解决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紧缺问题。其采用的方式是政府金融机构和符合资格的国有大型企业相结合,到境外发行国际债券,以增加融资渠道与规模。

海外上市指国有企业在海外证券交易所直接上市,也是近年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四种方式: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直接上市,内地企业通过发行ADRS的方式在美国直接上市,国内B股在境外作第二上市,境外中资企业直接招股上市。目前,全国已有近50家企业以H股或ADRS方式上市,外高桥开发公司是以ADRS方式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另外,间接利用外资还有投资基金融资、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融资、国际技术转让等方式可资利用。

鲍宗豪:从上述各种引资类型中可以看到,间接利用外资具有下述特征:(1)引资项目的决策,控制和经营管理权由引资方所有,即使是收购兼并,哪些企业允许外资收购,其决定权也在引资方;(2)由特定的融资机构实施融资功能。融资机构的信誉度越高,引资规模越大,成功概率越大。间接利用外资的本质是信誉引资;(3)引资方以实际资产和预期收益为引资动因,交易的手续必须符合国际惯例;(4)信息、人才、规则、信誉在引资过程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引资方而言,必须构建信誉度高的融资机构,必须有熟悉交易操作的专门人才,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同时还能创新金融工具。这实际上就是金融中心的功能。

何兴刚:浦东开发开放7年来,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对外开发步伐,“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不断探索利用国际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等间接利用外资形式进行融资,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如:BOT(项目融资),浦东新区延安东路隧道复线项目就是通过BOT方式融资的探索。

学会间接利用外资的手段

康慧军:股权融资近几年在国内形成一股潮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香港证券市场,发行H股,如上海石化、青岛啤酒等30多家均在香港发行H股且效益很好。同期国内也有利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N股的先例。上海实业通过香港联交所收购南洋烟草、买壳上市成功之后,利用富余资金,通过资本经营,收购兼并了浦东新区霞飞化妆品厂,并对上市公司增资配股。从目前的情况看,浦东进行股权融资的步伐进展缓慢。这是因为进行股权融资较为复杂:其一,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要求连续3年的赢利业绩;其二,造壳上市需3年后才能上市,期限太长,不适于浦东;其三,买壳上市操作技巧性强,需要有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专家操作,且洗壳难度也较大。

鲍宗豪:债券融资是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重要手段,以其长期、稳定收益,为国际机构投资者所欢迎。1997年,浦东新区管委会通过与中国光大集团的合作,实现了光大—浦东基础控股公司的启动运营,为浦东在香港设立投融资窗口创造了条件,也为今后在香港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做好了准备。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融资承担还本付息任务,融资成本较高;但发行债券不需赢利经历,只要项目条件好,还本付息不困难,就可以比较快地筹措到建设资金。

康慧军:间接利用外资对招商引资意义重大,境外发债或上市2亿—3亿美元是一个较小的规模,但已相当于引进1000万美元的40-50个(按外商直接投资60%的股份计)。同时,通过间接利用外资,可以使固有品牌迅速扩大规模,成为世界名牌。通过资本经营、境外融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间接利用外资,能够充分发挥浦东两个扇面的优势,极有可能带来招商引资规模与质量的根本性突破,确立浦东新区在与周边地区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的优势,成为浦东新一轮功能开发的有力支撑。近期内,浦东新区已着手准备扩大浦东新区科技产业化发展基金规模,使之由目前的5000万元增至2亿元,在此基础上,扩大浦东高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规模,由其对新区高科技产业化基金实行企业化操作,形成“浦东高科”概念。根据党的十五大“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的精神,设想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超前探索,扶植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合理引导,探索境外投资、融资途径,对土地控股公司、外高桥联合发展公司等已经在境外设立的投资载体,应协助其做大规模,帮助其选择投资项目,为新区经济由极化阶段向扩散阶段、由集聚阶段向辐射阶段转化埋下伏笔。

标签:;  ;  ;  ;  ;  

学习间接利用外资,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新的动力--论康惠君、包宗豪和何星港_间接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